在西方艺术史中,法国永远占据着最浓墨重彩的章节。来源复杂的民族构成、千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元文明的交互汇合,既决定了法兰西大开大阖、历尽沉浮的国家命运,也成就了多姿多彩、绚丽辉煌的法国艺术。尤其自公元17世纪以后,法国作为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在建筑、绘画、雕塑、文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空前的伟大成就,同时,法国的时尚生活方式也成为欧洲皇室贵族竞相模仿的对象。
法国时尚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国历代能工巧匠创造的各式精美家具。法国在历史上不仅是“哥特”、“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古典家具的最主要生产地,而且也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反传统的“装饰艺术风格”家具和装饰品的主要生产地。
欣赏法国古董家具如同阅读一部西方艺术编年史:挺拔庄严的“哥特式”与和谐匀称的“文艺复兴式”深受古典建筑风格的影响,高大的尖顶、玫瑰窗和优美的拱券、廊柱,建筑语言在此成为家具的设计元素;“巴洛克式”的夸张动感和“洛可可式”的迷人曲线是对宫廷艺术的完美诠释,又体现出“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各自时代所不同的艺术特征;当“路易十六式”以它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再一次向传统回归之后,拿破仑帝制时期生产的家具则着重表现一个“用战剑绘制欧洲版图”的军人政权的英雄色彩和高傲气质,古董家具俨然是一部立体的历史图录,如实的传达着当时社会的文化、艺术、经济乃至政治信息,这一点是任何后世仿品所无法替代的。
法国艺术的真正崛起始于“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伏尔泰称其为世界历史上文化技艺最臻于完美的四个时代之一,并且是其中最伟大最崇高的),及至18世纪,世俗王权的上升、工商业的繁荣、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这些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因素使法国最终全面超越其文化强邻,巴黎取代罗马,成为欧洲艺术的新首都。皇室贵族追求奢华享乐、社会名流热衷攀比排场,为室内装饰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时,装饰艺术已经不仅仅意味着“艺术”,更意味着一种“生活”。为了赢得上流社会的青睐和订单,艺术家处心积虑、工匠穷极工巧,涌现出“布尔工艺”、“拼花贴木皮”、“马丹漆”、“贴金箔”、“铜浮雕饰板”、“象牙镶嵌”、“中国和日本漆面贴皮” 等大量新工艺,把家具这一原本仅与生活有关的器物,演绎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恩格斯说:整个19世纪,是带给全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世纪,都是在法国大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革命风暴没有吹散弥漫在巴黎上空的艺术气息,反而更加鼓动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绘画在几十年间相继诞生,“到巴黎去!”成为无数文艺青年的梦想。油画界的昌荣图景带动了一个视觉艺术黄金时期的到来。当时最有名的装饰艺术大师就包括发表了《绅士家具制作指导》的托马斯·契潘达尔。甚至,路易·大卫、普吕东这样著名的画家,佩尔西耶、皮埃尔·方丹这样著名的建筑师都曾经亲手设计过家具,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
另外,法国古老的行会制度是家具制作工艺得以高速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各个行业协会按照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各司其职,木工做出配饰、雕出花头,而更精细的部分则需要专业雕刻师的介入。一些圣吕克学会(画家和雕塑家学会)的艺术家专门为装饰品的各种组件提供设计和样本,由铜匠给家具配上铜饰。明确的分工保证了每一个构件和细节都得到最专业的艺术处理。
法国古董家具的材质多采用胡桃木和橡木。它们油性大、不易开裂,硬度适中,适于雕刻复杂的图案,得益于那个时代超卓的手工工艺,使今天的我们可以在家具上看到极其华美繁复的浮雕、透雕、圆雕的人物、动物、花卉、徽章等各种纹饰和造型,那种刻画的严谨和精确甚至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与其文化艺术在西方世界的强势地位相匹配,法国的古典家具对欧洲内陆国家及隔海相望的英伦三岛甚至美洲大陆,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高品质的法国古董家具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一个新兴的收藏领域和藏家群体正在形成。在2009年保利秋拍中,法国古董家具首次亮相国内大拍即取得不俗表现,后市更加值得期待。
上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法国及欧洲古董家具交易市场,一年一度的上海古董家具博览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据北京最大的法国古董家具贸易商古风堂的田先生介绍,他们在北京经营法国古董家具已经有八、九年的时间,最初的买家主要是一些国内成功的油画家和艺术界人士。现在,因为国际间商务往来和文化交流机会的不断增多,西方经典艺术在中国日益受到关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喜爱并加入到收藏者的行列。
【编辑: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