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王瑞:观赏原作照片之门道——从如何“会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谈起

来源:瑞的艺术空间 作者:王瑞 2010-01-15

 

慧眼识珠


  “关于平遥国际摄影节,这么多年来,舆论里经常出现两个词:‘超市’‘庙会’,主要的意思就是杂乱和喧闹。而从事摄影批评的鲍昆则把平遥国际摄影节称为‘草根的节日’,散发着狂欢的味道。作为国内最大的一个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节已经9年了,有人预言:明年10周年庆上肯定是一个大庙会。甚至在参展的年轻摄影师中间流行一句话:今年观展的人,明年就能参展。意思是门槛很低。”


  以上是一位化洋文名字jack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是摄影节,还是庙会?》(“七宗案”拷问中国摄影节,发表时间:2009-09-26 ,来源:无忌原创)之评论导语。


  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定位于“超市”“庙会”以及“草根的节日”究竟是褒是贬?我宁愿将此视为一个见仁见智的看法。例如,对无名的“年轻摄影师”来说,“门槛很低”岂非好事乎!反而,“高门槛”的获益者又为何人呢?这不禁令人联想到“庙会”与“庙堂”之别。


  这“门槛很低”如是以“知名度”为标尺,倒恰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非同其它的优点所在了。就我目及,凡首次在平遥做展的年轻摄影师的照片品质,泰半都处理得很认真。这就好。


  今次本文所谈论的“原作照片”事物,特指非影像或图片内容的照片作品形质。简言之,就是专指在中国各个摄影节上展示的那些能够被直接纳入画廊、美术馆、博物馆和拍卖会的、以银盐感光相纸和数码艺术微喷材质体现的原作照片,唯此够上“原作”意义的作品,才能够被定义为真实的“艺术照片”。


  本文开头的关键语强调之“中国摄影人特别缺乏观看原作照片的亲历经验”,所指即通常人们混淆了“原作照片”跟其它形形色色的大众印刷传媒的或网上的各种视觉图片。此问题的常识意义,犹如从印刷品画册学习绘油画跟从油画原作学习油画间的差别之巨。假印刷媒介取代艺术原作的审美感应本属赝品经验,相当于常言道的能否“得其真传”。成语“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比喻的就是这类似是而非的事情。


  使得中国摄影艺术质地发展受阻碍的一大原因,就是中国社会长期欠缺提供观赏艺术照片原作的画廊和摄影博物馆,造成国人在摄影艺术感受的重要环节难得真传。更何况国人连唯美的沙龙摄影都是像对新闻报道摄影那样,几乎完全经由印刷的报刊书籍媒介来观看,可想而知,他们对照片原作的欣赏经验近于空白。因此,摄影画廊和摄影博物馆的存在之于摄影文化的精致品质,绝非可有可无,而是非有不可。就此而言,中国摄影艺术主干生态流于“庙会”,也由于作为摄影艺术“庙堂”的摄影博物馆功能在中国至今不成其型。


  就我个人经历具体举例,诸如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和武夷山国际摄影周等摄影盛会的完全规格化数码打印展品,尽管有其特定的摄影展览意义,但是都不属展示“原作照片”。所有以广告方式传播展现的影像制品,虽然能够传达影像形态的题材内容和创作观念,却无关影像以照片原作呈现的艺术形质。


  之所以列举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参照系,无非因为这个摄影节由来至今的展品呈现形式具有最多样化的媒材形质。而且它已然是国际公认规模最大的摄影节,大到任谁置身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现场,无不徒生望洋兴叹之感。影像浩淼真如海,越看越有被波涛漫卷淹没之茫然感,眼花缭乱以至于晕眩的生理反应,几乎流于人们对平遥摄影节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


  在无比庞杂的国际摄影大展场合游走,无异于在混杂的跳蚤市场里寻觅,你可以抱怨它的没有章法,但是你所以明知“杂乱和喧闹”却还是要来,至少是由于它能够提供他者所不能的什么吧?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来认真谈谈怎样“会看”平遥大展现象的问题,就像在跳蚤市场里淘宝是颇有讲究且需要积累经验,否则入宝山而空手归便不足为怪。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乱象”,必定造成参观者的“累感”,尤其是对那些不寄望于“擎现成”的寻觅者,观展情势几近于影像发掘与探险。也正因于此,这就要求观展者于无序混沌中的自行梳理辨识能力,而为之花费的体力与精力,却正是影像发掘与探险之乐趣所在。简言之,所谓“慧眼识珠”的能力,是要靠大量甚至巨量的独立观看与鉴赏,才能达到影质辨识的精炼老道。就此意义而言,“乱象”丛生的 “超市”“庙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恰是锻炼和考验每个观展者之影像鉴赏和辨识能力的试金石。


  不错,我反而认为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定位于“超市”“庙会”,是正面肯定其特色的赞许说法。就“淘宝”来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现场就像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东西的真假优劣究竟如何,那只能靠淘宝者自己的眼力和经验做判断。倘若你昏昏然看不出个好赖,你可不能怨“超市”怨“庙会”。至少你也得从“草根的节日”里玩出哪怕一丝的愉快,才不枉平遥此行。如果你 “擎现成”只认可博物馆里的铁定文物陈列,那你就甭埋怨任何摄影节都难免的良莠不齐。要求摄影节达到博物馆和美术馆的专业水平,无疑属于非份苛责。


  仅就摄影节上具有博物馆功能的展览而言,美国的中国题材老照片专家顾丹尼于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展示的50幅1860至1900年的原作古董照片,是至今在中国其它摄影节上罕见的例子。对那些严重缺乏摄影史常识知识的摄影文盲,当然很难认识此类博物馆级原作展品的珍稀价值。


  至于说因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被定位“超市”“庙会”,就“不学术”的观点,其实不值一驳。姑且不罗列自首届平遥摄影节就延续下来的多样化专题研讨会,单就似乎被公认“最有学术性”的历届连州国际摄影节的策展来看,其中都不乏取之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的首展作品。如许事实,既验证淘得平遥成品之宝而续展连州者的识珠慧眼,有形中也因而取证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不容否定的学术性存在。


  摆事实、做比较、有思考、才会有可信的置论,2009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整体规划、展场布局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确有较以往规范的进取,即使按理想化的高标准要求,那也得考虑到它超大型摄影节的实际操作难度。在此我无权指责大部分国人缺乏见识国际摄影节的经验,但要公正地批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就不能不做国际化的相应对照。


  仅就2009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外国展览而言,代表国家的优秀展览就有法国策展人多米尼克和俄国策展人伊琳娜•契梅瑞娃的两套实例,个展则有进入世界摄影史的美国摄影家阿贝拉多•莫瑞尔作品(中译史书《摄影圣典》和英国广播公司纪念摄影术发明170周年专题片《摄影艺术百年史》中皆有其踪影)和2009年世界级的古根海姆摄影奖金获得者美国女摄影家苏珍•奥普顿的《士兵》系列,(本届出席参展的阿贝拉多•莫瑞尔是1994年的古根海姆摄影奖金获得者,此前曾经来过平遥参展的佩德罗•梅耶尔和罗伯特•弗兰克则分别是1987年和1954年的古根海姆摄影奖金获得者),以上提到的本届四套国外展览,即使在世界摄影艺术重镇的画廊和博物馆也够得上不可多见的精彩展览。今次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委员会特委托北京的时间机器影像中心和爱普森公司,使用顶级艺术微喷工艺制作成优质照片进行展览。如若无视这般堪称世界级的原作照片呈现展出的事实而徒生微词,起码是缺乏认真地看展之后再全面置评的严肃态度,作为同类事物的比较,更不妨请举出中国本年度的哪个摄影节还有类似档次的原作照片展览?


  曾经在巴黎和欧洲有过广泛专业见识和观看原作照片经验的摄影人凌飞如是说:“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精神的环境,世界的环境和人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人类的生存状态,使得我们想的问题和以前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这是我第一次到平遥参加摄影节,第一次那么完整地看到中国这么多的摄影家汇聚一堂。觉得真的很丰富,这些展出作品在思考性上,包括在艺术的形式上,真的一点不比国外的摄影家、艺术家差。当然可能还有不一样的东西,因为这确实有一种文化氛围的不同。”(八十年代中国摄影提名研讨会速记稿,2009年9月21日下午于平遥国际摄影节柴油机厂A展厅)


  凌飞所言的“文化氛围的不同”,就包括观看原作照片的见识机会和个人经验。一向以来,历届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外国展览部分,都为观众提供了难得的亲历原作照片以至于世界摄影史经典名作的良机。要说会看照片,首先基于大量地观赏原作开阔眼界积累经验,鉴赏眼力的提升还得从自身实践做起,其门道不过如此。


  而中国展览部分也确有受到凌飞赞许的“原作照片”展示,大河画廊精心制作的《醒——中国摄影八十年代提名展》原作照片,是至今罕见规模的按照摄影史线索策展的经典再现之作,这是放在世界任何摄影博物馆里都属上乘的优异展览,何况作为2009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一个重头戏,与此展的配套图录和邀请到一班中国摄影界头面理论评论家出席的专题研讨会,无疑不仅切实达到了国际照片展览水准,而且其学术性的表现也无以置疑,(此外还有摄影家徐勇和艺评家舒阳主持的《四月影会》和风光摄影两场专题研讨会)。否则,不妨请举出今年国内还有哪个独立的摄影节展览能够在组织策展、资金投入、原作照片制作、图录和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方面达到如此造诣的专题展览,来做具体比较。


  由此,需要国人反省与自问的则是:观看原作照片的机会有了,你利用好这样的机会了吗?
 

 


【编辑:大崔】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