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素有“中国第一玩家”、“京城第一玩主”的称号。他的永去,让人在悲痛之余,也多了一些思考。不少人由此感叹:“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钱钟书,但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这句话的背后不仅是对王世襄的肯定,也隐藏着对当今社会种种现实问题的深刻忧患。大藏家王世襄爱藏品的情结相当深怪,在文革时期,他预感到自藏文物会不保,于是主动请文物局来抄自己的家,从而保下了许多藏品。90年代他以半捐半赠的方式将自己所藏的80件明式家具悉数给了上海博物馆,使这批宝物有了很好的归属。
王世襄爱玩,但他却玩出了水平,玩出了精神。他在微小的事物中陶冶自己的性灵,比如他在雅典奥运期间,半夜三点钟悄悄地爬起来看女子网球决赛。他甚至在快走到生命终点时,还念想着在北京奥运会上能否放飞真正的中国观赏鸽。他认为一个真正蛐蛐玩家的境界应该是:怡情养性,能把大俗的东西玩成大雅。
他用最纯净的情感,最自由的心灵,支撑着一个人在一种简单而丰富的生活中如醉如痴。其实,这就是大藏家难以被人理解的最高境界。他写过多部著作唤起人们拯救中国濒危的传统文化,有人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保姆。他曾将获得的荷兰“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的全部奖金(约10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中国希望工程。
在改革开放后物欲化膨胀时代来临,许多人被收藏的经济价值所迷惑,他们贪婪并执着地不择手段捞钱,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又说成假的,现在已经看不到几个人能有王老那样认真和纯粹的收藏精神。当今那些所谓的娱乐型专家,有的是投机,有对金钱的疯狂追逐,但就是没有对收藏的挚爱与真诚。不少人说,王世襄先生是中国收藏的灵魂,现在他去了,中国目前实在是难以再看到这种真正的具有纯粹精神的收藏家了!这真是当年风物犹存,只怕后来无人呀!
王世襄的去世不仅仅是一位收藏大家的简单离别,而是一个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收藏时代结束。今后的收藏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新的艺术品投资概念正在扩张。在这种风潮的驱使下,传统收藏将会萎缩,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化的倾轧。当新的“收藏”概念为了效益而借助传媒力量迅速放大和传播时,那些如王世襄所拥有的收藏快感和乐趣也就消失了。王世襄时代的收藏特点是对物的陶醉,而今的“收藏”特点是看它值多少钱。对物的陶醉会使人在物的研究和欣赏上不断提高,但当收藏进入追逐价格时,所有的立场就变了。由于价格是它的终极目标,研究和欣赏当然就会沦落到可有可无的状况。浮躁的时代决定着浮躁的心灵,我们怀念王世襄先生就在于他身处在多变的时代而一直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执着。芸芸众生,有几人能静下心来经营自己的生活品质,品位自己的茫茫人生?又有几人能在细微的事物中仔细地寻求心的安乐和情趣。追名逐利,不断攀爬,曾有几时停下来呵护自己的灵魂?王老的逝去,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逝去;王老的这种淡泊名利,追求生活情趣,在平凡事物中涤荡性灵,这对于当代忙忙碌碌的人是否会有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让我们永怀一代大师王世襄!
文 / 觉行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