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李铁军:艺术家意识到人在地球上的孤独

来源:博宝艺术网 作者:- 2010-01-26

  李铁军老师称自己为视觉艺术家,从李老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从李老师的水墨画中,同时也看到了一份“才情”。

  李铁军老师首先讲到艺术家应该要对艺术有自己的认识,建立自己的文化立场。

 

  记者:您可以谈下您现阶段的艺术观念与立场吗?

  李铁军: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样一个规律 ,而且每个人对成熟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我们是经过学习,在世间游走体会之后,意识到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及社会身份,明确了解自己的角色,在你所属的角色中,创作出属于你的作品。我个人认为只有在不断地的创作中总结中,才能逐步明确自己的方向建立自己的文化态度。

  近年来,我以“雾”作为创作的毋题,它的由来我已经在多家媒体表达过。“雾”作为我站在艺术家立场上,对国祖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认识之后,用视觉艺术家的材料对其重新阐释。并将“雾”发展转换成为李铁军的材质,创造建构自己以雾为核心的概念,使它承载我对哲学中最高境界的领悟,并以“雾”的精神指向传播形成一个概念艺术。

  我是近两年进入艺术家创作的境界。前些年一直做行政管理。在工作中也学习到很多,现在转换到一个艺术家,认识到有许多都需要转换,不仅是精神的转换,还有是身体的转换。因为艺术品不仅是一个idea,真正进入艺术创作是要带有表现行为的,需要艺术家的精神状态与人本身的直接参与时的那一刻。起初的转换是有一点迷茫,但经验让我很快进入这个创作状态。

  从2008年哈佛大学的展览“雾。日记”开始,可以说是我真正的进入了一个艺术家的精神领域并进行创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机会。

  2009年台湾的展览“雾里传说”,让我的作品更真实的接触到社会,和欣赏者我的收藏家们。

  我个人认为,艺术家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正真认识自己的身份,使自己的职业技术达到及至。艺术家的身份与其他职业相同,没有高低之分,但作为艺术家一定要“修心”,了解研究自己的表现语言。

  我的“雾”一直在延伸,我认为艺术不是一个突发奇想的闪念,一个灵感。我更希望我本人一辈子能提出一点问题,将自己作为一个实验者的自我定位我想这辈子可能变化不会太大了。让我自己的实验能有价值,实验的目的是我们有很多是有待开发的。在实验中会有很多偶发的东西。你刚讲到“才情”。的确,中国绘画中讲究艺术家的。 “才情”,“意境”,“意趣”,我个人也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这些只是组成一幅作品的一部分。

  记者:那您觉得什么是作品中最主要的?您对传统知识的理解如何?

  李铁军:最重是要分阶段性的,某个阶段有某个阶段的最主要。如果我们是在寻找认识过程中,知识对我很重要。如果你在创作中,用知识来支配你,你无法脱离知识对你的框架,这并不是你的原创应该将知识归“零” 这个阶段知识对我就相对不很重要。真正创作是个人潜能的一种挥泻。

  我对典故语言一直在重新认识。如“以不变应万变”对吗?但我认为更科学的是“以万变应万变”这才是顺应了“道”,这才是正常的自然规律。如“胸有成竹”我认为是“胸无成竹”,比如画上,我画上一笔,我认为它是山,它就是山,随即顺势成山。而不是在头脑中早已有竹子我们去描摹头脑中的竹子。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家,如果你还没有一双把控画面效果能力的眼睛,此时你应该加强修炼,我认为不能称为好艺术家。

  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我认为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古人在不断的总结,我相信他有他的道理,这对某些人是有道理的,但对于我和年轻人,有些事情你失败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只有你做一件事情成功了,有了信心才能更成功。这就是看我们怎么对待古人的态度。中国水墨画的研究,对我来说是了解,批判,建构的过程。

 

  记者:您觉得您属于“胸无成竹”?

  李铁军:我在创做中是,“胸无成竹”的。研究的时候需要理性的与有计划的做事情。我在创作中不抱着任何包袱。我创作的瞬间,是不存在什么东西。当别人看我的画时,很多人问我是怎么画的,画面的每一笔并不像这个东西,但每一笔都是活的,画面是有气韵的。创作状态是进入到自然状态。

  对古语的认识,是我们对中国传统经验的敬仰,我们要有没有批判意识,不强调大师是怎么说的更重要的是我的体会和成功对我们的重要性,说实话。让我了解到我们不要活在古人给我们的理论中,让我自己体验和认识。

  我发现有很多方面没有享受到,但在思想过程中我们在享受,在体会,有一个责任。进入一个体系中,要有自己的层面,我们不断努力进入更深层次。我想总结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水墨,我一直在做实验,做一个比较,有多少人体会到水墨的文化精神和意义呢?很多人喜欢画,但他并没有责任。他很享受,他的享受是自私的是真实的。

  记者:您有没有明确您的责任?在您的体系中有一个?您想去传播什么?想去表现什么?

  李铁军:每个艺术家,到一定的程度,他们都基于更相同的东西,关注地球,关注人类,关注大自然。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人在地球上的孤独。。。。。是处于这种大悲,博爱的状态下,社会在无意识的进步着,我们看到社会可喜和可悲的多面。“雾”就是一个体现在寻找自由的状态下的产物。究竟人类的归宿在哪?艺术的方向在哪?

 

  记者:您现在找到答案没有?

  李铁军:没有。现在能告诉你的是多种可能性。我的“雾”是观念的艺术。当你的眼睛被雾包围你会怎样?在雾的状态下,方向在哪?这是一个大问题。在很些人都以“雾”,做作品,他们的雾几乎都是以可视的,唯美的,用以衬托或制造氛围的艺术理解来使用。而我的雾是自然的。我在“雾“的主题状态中思考问题进入参与和思想层面。当你在没有认识的状态下,你就进入到了雾中。人们追求自由,不断找寻答案。

 

  记者:让人们自己找寻。

  李铁军:是都在找寻。从有人类就开始找寻。现在又肯定了一点,人类科技的进步,让我们世界变的小而又小。我刚刚进入思考状态,以后我会用我的作品来表现,明确我对世界的态度。

 

  记者:您为什么称自己为视觉艺术家?

  李铁军:我认为人应该有一个点,建立一个淘金船一样的轮盘定位,一定位就有坐标系了,我就知道方向了,我们每个人都像行驶在亚马逊河流中的淘金船。

 

【编辑:虹汐】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