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文化:国内外艺术品拍卖会上,近几年为何吸引很多企业家入场?
郑林:现在企业家们购买当代艺术品也算是一种手段,因为现在投资的手段分很多种,企业家们用各种手段投资,艺术品也是另一种投资,它们的高价格、高保值吸引了企业家们的进入我认为。从前几年开始,当代艺术品的回报率就很高,现在同样如此,时代在发展,只能是会出现更多更有价值的艺术品。另外我认为企业家们本身就比较富有,富有的人肯定希望能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除了投资回收外,提高个人修养,浓厚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对他们来讲还是很重要的。
搜狐文化:在拍卖会的买家中,中国企业家占据购买比例及地区比例?
郑林:企业家会占大部分吧,富有的阶层人士都会对这此进行投资。从职业角度来说,企业家他们也是分别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比如文化业的、煤炭业的、通讯业的等等….他们也会从自己所处的不同职业这个角度,来衡量自己是否对艺术拍卖感兴趣,或许因为从事职业不相关就没有兴趣,但是也有感兴趣的,但是从收藏角度来说,例如王中军他属于文化圈子的,文艺家吧,但是他也搞收藏,而且还算资深,又比如,有些人是银行业的,做金融的他们也会挺感兴趣的。
地区方面,北京的占多数吧,因为是政治文化中心嘛,和文化接边的地域都会产生很多爱好者,当然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我也见过不少,香港、东南亚、台湾全有。
搜狐文化:艺术品市场捡漏被终结?
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说:原来我们都讲买文物是“捡漏儿”,在2009年秋拍终于我们把这个“捡漏儿”的时代给终结了,不可以“捡漏儿”了。我们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就是砸钱的时代、实打实的时代、要买好的文物一定要花好的价钱。
郑林:也有,看什么样的东西了吧,上亿的作品都是属于国宝级的,价值连城,极为值得收藏,但不可能人人都有这种能力购买。再比如国画,原价有600多万的,当时的当代艺术拍卖会上也就卖几十万,或者100多万左右。目前也有现象,例如金融危机了,很多人破产,大形势都处于低迷,完全剔除“捡漏儿”不太可能。在我来看,艺术品收藏具备两点,一是有钱,就算没有爱好也可以拿钱做很多事情,其次就是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属于自己真正的一种爱好,这样的话用什么形式收藏就不那么重要了。
搜狐文化:有关评论说:中国企业家在艺术品市场上开始“砸钱”,您认为有没有“砸钱”?如果有开创“砸钱”的信心和动力从哪里来?
郑林:这现象很早就有,而且现在也存在,很早的时候不仅有企业家收藏,机构收藏也比较多,介于收藏的基金形式也多,好几大银行现在还都留有艺术基金,尤其是想建造美术馆的人也很多,从2005年开始就很活跃了。富人有钱想砸的也不少,所以说想干的事情太多,不投入是没可能的。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