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奢侈中国的艺术品味

来源:典藏古美术 作者: 郑又嘉 作者:- 2010-02-07

        君不见2009年自纽约春拍开始,中国买家横扫各拍市,所向披靡,直冲刺至秋拍尾声的香港佳士得;不仅书画作品突破人民币亿元门槛,器物方面更是首次于高价明清官窑瓷器上睥睨海外买家,攻无不克。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买家能量于2009年全面爆发,中国艺术市场已迈入中国人说了算的时代。

 


       中国艺术传播流布至世界各地,有其各自的历史因由,而世界各地所承接之中国艺术,又有其各自的特色与偏好,反映出各自的文化样貌。以两岸三地的情况而言,香港由于承继道光之后清末的广东收藏、1949年自上海迁居香港的收藏家与古董商之收藏,以及1973年苏富比进驻香港所带来的英国影响,使得受英国殖民150余年的香港,依旧深具沪粤玩古风气和收藏传统。至于传统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台湾,于1949年后,虽有活跃上海的蒋祖诒来台,但一直要到1978年解除外汇管制、并于次年开放出国观光与国际接轨之后,才大规模进行中国艺术购藏,除了自香港和日本接手因中国文化大革命大批流散的书画文物,并于1987年开放赴大陆探亲后,承接中国大陆无数的出土文物,之后更积极参与欧美日港各地国际拍卖,在丰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下接受国际市场的洗礼而逐渐累积收藏。

 


争奇斗富的奢华风

 


        中国虽历经实施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所导致的经济发展停滞,并因文化大革命使得文化延续产生断层,艺术市场与收藏饱受摧残,然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开始起飞,至1992年10月北京首次举办中国艺术拍卖,其日益茁壮的经济力也逐渐反映在中国艺术市场上。尤其在1999年之后,中国买家急起直追,成为市场上强大的力量,其偏好进而影响中国艺术品类在市场上的兴替,改变了过去由西方人主导的市场流行项目。较为明显的例子,包括市场行情一波波往上攀升、购藏族群宽广且热潮不退的中国书画;竹雕、犀角雕等文玩项目的先后发烧;以及从广泛宫廷艺术聚焦至皇帝贴身使用之宝座、盔甲、刀剑、玺印的热卖,在在都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民族美感的彰显和当代中国价值观的追寻。

 


      除了中国偏好的艺术品类浮现并蔚为市场潮流,高价中国书画文物艺术品的成交金额不断暴冲,则是中国加入艺术市场之后的另一现象。后者肇因于2008年秋季的全球金融海啸致使世界经济局势翻转,中国于2009年率先复苏,即将取代日本,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为因应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出口冲击,推出人民币4兆元的刺激经济方案以及宽松货币政策,鼓励内需市场的消费,于是大量游资炒高了房市、股市,同样也涌入了艺术市场,君不见2009年自纽约春拍开始,中国买家横扫各拍市,所向披靡,直冲刺至秋拍尾声的香港佳士得;不仅书画作品突破人民币亿元门槛,器物方面更是首次于高价明清官窑瓷器上睥睨海外买家,攻无不克。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买家能量于2009年全面爆发,中国艺术市场已迈入中国人说了算的时代。
 

 

       上述表现,只能说是中国开放改革30年有成所交出的漂亮成绩单之一,然而表面的荣光,却因市场未臻成熟而虚实难断。姑且不论成交金额之虚实,光就帐面金额与艺术拍品对照看来,不少高价书画文物时常脱离该艺术品在其艺术史上的脉络,也不符市场行情的定位;令人咋舌的成交价往往是买家个人意气随性之举,或经过人为操作的结果,虽无法提供市场行情等有意义、可资依据的市场讯息,但却令人强烈感受到中国暴富后,争奇斗富之奢侈风气弥漫。

 


       Gucci集团行政总裁Robert Polet便曾于去年(2009)指出,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2009年,仅大陆内地富豪便购买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五年内更将以146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文化观察家南方朔在〈看华人社会奢侈风大盛,想到亚当斯密〉一文中,引奢侈产业专家Michel Chevalier与复旦大学教授卢晓合着《奢侈中国:市场机会和潜力》之内容指出,目前全球奢侈品市场年达2,650亿美元,中国约150亿,加上港澳台为270亿;按目前年成长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到了2015年,单单大陆即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百分之十五,加上港澳台则可能占全球四分之一。而此项数据尚不包括豪华汽车、私人飞机游艇、豪宅和奢侈饮食在内。

 


关键还是在品味

 

 
        呼应上述有关中国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上之比重与日俱增的报导,中国买家在艺术市场上或基于投资或为炫耀财富、一掷千金的表现,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出现之新富阶级奢侈崇拜风气的一个切片。然而异于其他商品的消费,艺术品有其于文化和美学上的殊异性,非仅由金钱或数量所能论断,其中还牵涉到品味这件事,而品味的建立则源自日常生活的经营。东吴大学副教授刘维公在他所著之《风格社会》一书中便曾写道:「生活风格的表现是在累积象征资本。然而,必须明白的是,增加象征资本的方式不是靠财富或物件的占有,不是买得愈多,花的钱愈多,象征资本就一定累积愈多。虽然消费者要具备金钱能力并且从事购物行为,才能去表现自己的生活风格,但真正让生活风格具备象征能力的并不是财富或物件。生活风格象征资本的累积是奠基于消费者所主张的品味。象征资本的多寡不是取决于人们所拥有的财富与物件有多少,而是取决于其品味得到社会认可的程度。」

 

    「我们对暴发户生活风格的负面评价是在于,暴发户只知道购买高价位的消费物件,从事奢华的消费活动,而不知道品味的重要性。没有品味,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和物件,也没有办法提高生活风格的象征资本。」

 


       面对两岸三地新富买家购藏中国书画文物时,比价比量占有艺术品的现象,有位市场前辈十年前也曾经评论过:「现在已经没有收藏家了,有的只是买家。钱能办得到的事情都不是难事,只要有钱,随便想要标得封面或大名头高价拍品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收藏最困难的是,要凭借个人学养、美感、品味与眼力去挑选出他人所未识的艺术佳制,并受到收藏同侪的赞赏、肯定。」俗话说:「富过三代才知穿衣吃饭。」香港和台湾如上所述都有1949年自中国迁徙定居以及在地的旧富阶级,台湾还承继了未曾中断的中华文化内涵,因此艺术收藏对这些旧富阶级而言,并非如新富阶级是扩充其帝国的武器、炫耀的事迹,也非投资的对象,而是用来赏玩,是生活的一部分,随意而闲散,没有强烈的目的性,且与金钱无涉。中国现在有着举世羡慕的财富,最有本钱和条件学习如何培养品味,虽然路途迢遥,依旧期待有朝一日能见其接续中国历史上曾有的艺术收藏盛世,在底蕴犹丰的沃土上建立起泱泱的现代文化大国,而非徒留满布烙印文革历史伤痕的文化遗骸。
 

 

 

【编辑:张辉】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