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中国式技法》:大都会美术馆展出谢稚柳作品
熟能生巧:一张用墨水画满头像的练习纸
抄袭的错的,原创是对的。我们开始咿呀学语时就会被告知这样的一个道理。艺术就像生活一样,要做自己,不要假装是别人。没有人喜欢假货、赝品或骗子。伪造是非法的,原创是神圣的。
等一下,抄袭和模仿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难道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么?在西方美术史中,从拉斐尔到毕加索,他们都曾从抄袭别人作品中获利。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原创性。
同样的哲学出现在大都会美术馆近期的一个视觉上并不具有冲击力但非常有趣的展览:“中国画大师:谢稚柳(1910-1997)” 展览展出了一百多件谢稚柳的美术作品,用墙上的介绍来说,谢稚柳是当代中国最杰出和传统艺术家和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在年轻时曾受过传统的美术训练,并且曾担当上海博物馆的顾问以及绘画教授。
这次展出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非常好。谢稚柳笔下的花、鸟、虫、蝴蝶、风景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以及技术上的高超,但是同时,这些物体又给人以一种虽然称不上冷血,但很冷漠的感受。而且,尽管他一生都生活在20世纪,但他的画中很少体现出那种现代气息,我们也看不出那些革命年代在他的画中留下任何痕迹。他的作品都是保守的,没有太多想象力,也没有任何一个年代的踪影。比较起那些古典大师,他的作品看起来暗淡无色。
不过,谢稚柳的成就不是完全在于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大都会美术馆的中国书画策展人马克斯威尔·赫恩(Maxwell K. Hearn)在采访中表示,这次的展览,更多地意在展出传统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手段。原来,谢稚柳笔下的优美的自然主义,并不是从大量的对于自然的观察而得来的,而是一遍又一遍用半透明的纸盖在别的艺术家的画上临摹而来的。
如果说谢稚柳这个抄画的方法,如赫恩先生说的那样,是艺术家们长久以来的典型,那么,这就颠覆了一个概念,就是中国国画艺术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经验以及对大自然的观察,而临摹才是通向完美的必经之路。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世纪以来这个方法对人们来说仍那么陌生?赫恩先生说,不像西方的艺术传统,中国艺术家不会将他们的练习、草稿和随意的画作保存下来,因为他们不愿意揭露他们的作画方式,不然,他们的天赋对人们来说就没有神秘感了。在这一点上,谢稚柳和别人不同,他保留了他所有的画作。莎拉·谢(Sarah Shay)和谢稚柳的女儿继承了这些画作,并在最近将其中的二百五十幅交给了大都会美术馆。
赫恩先生还说:“这样就证据确凿了。”他将这临摹的手法和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理论相比。霍克尼指出,在西方艺术史中,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艺术家们就广泛使用照相技术,比如暗箱技术和明箱技术,为了使画作更加逼真,尽管艺术史家们都不愿承认这一点。
那么,这次展览所揭示出的现实,究竟会不会影响到整个中国国画界,只有相关学者才知道了。对于我们一般观赏者来说,为了抓住展览的精华之处,我们要学会用另一种方式去欣赏。你应该更加注重精密细微的技巧和传统,而不是寻求这些画中有什么创新之处。
谢稚柳的反复描绘以前大师作品的方法,好像钢琴家反复练习巴赫的曲子,这对于现代艺术家来说,可能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这也并不是和现代年轻艺术家学画的方法完全不同:有些年轻人一遍又一遍地抄画他们最喜欢的漫画人物。在西方当代艺术家们中也有类似的手法,比如说贾斯珀·约翰(Jasper John)画了无数的靶标和美国国旗。
在这次的大都会美术馆展览中,你可以发现谢稚柳运用的不同的临摹手法。他既描红绘画书又复制过去的大师级画家的作品。比如说我们可以见到一张画纸上画满了无数只相同的小鸟,只不过每只有着极细微的差别,并且一只比一只充满了细节。展览中你可以慢慢感受到,随着作品的增加,他笔下的物品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越来越接近大师的作品。
赫恩先生解释道,用别人的画作为题材,这也是谢稚柳不用考虑他自己的构图方法,这使他能够全神灌注到绘画中线条的质量,从而像一个书法家一样作画。在一幅很大的临摹陈洪绶(1599-1652)的作品中,谢稚柳运用了不同种类的线条。对于前景中的供石的轮廓,他用了深粗的黑线;在描画芦苇的时候,他用了锋利的细线;而画一只在栖息的鸟时,他用了轻而软的笔画使这只鸟看起来轻盈小巧。在作画的过程中,谢稚柳并没有对自然越来越敏感,而是对图像的公式越来越精通。
不过这次展览中,也展出了直接从观察自然而创作出的画,比如植物、鸟类、风景,以及最著名的,一对大黄蜂。谢稚柳也抄画他自己的作品,目的不是为了练习使绘画更接近现实,而在于像积累词汇一样地积累图案模式,将数个图案模式拼贴在一起,就能构成一幅大尺寸的画作。
最后,我们很难去评判谢稚柳究竟是多好的一个画家。他的两三幅画蜿蜒树枝上的小鸟的作品(其中一幅目前还是用照片复制的方式展出,不久后原作将从上海运抵)显示出他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这些作品可以作为放在达官贵人家中的仿古董。但是他后期的作品,更像一个勤奋的业余画家。由于缺乏令人起敬的突破和艺术成就,谢稚柳作品的价值仍处在争议中。
(展出将持续到7月25日)
作者:Ken Johnson
翻译:daftvenus
【编辑:袁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