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06年拍出近百万美元:《血缘》开启当代艺术牛市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2010-02-21

  2006年3月31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中国画家张晓刚的作品《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引起了全场轰动。这幅作品当天估价在25万美元至35万美元之间。开拍后不久,两名买家各不相让,喊价一路攀升。经过几轮激烈叫价后,作品最后被一位新加坡藏家以接近最低估价4倍的97.9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09.79万元)夺下。

 

  这一近百万美元的天价,创造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成交价的最好成绩。

 

  《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运用了民国初期的炭精肖像技巧。将微妙立体、精致细腻的西洋技法运用到了经典的中国式肖像中来。画中人物是一身穿中山装的男子。单眼皮,瓜子脸,表情呆滞,正襟危坐。这样的形象有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黑白半身照:画中人努力凝固表情,想要把最美好的一刻留给后人,但却难以掩饰那一段历史所带来的心里创伤。用著名艺评人、策展人张颂仁的话来说,张晓刚的作品把“公共的共同历史从一种经典图式表达出来,并且隐喻了历史上共通的感受。”而对于当天参拍的海内外收藏家而言,正是这种易于引起共鸣的感受,让他们看到了投资的价值。

 

  这场拍卖结束后,海内外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苏富比亚洲及澳洲区执行董事司徒河伟先生当时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表示,张晓刚的这一幅天价作品,已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重要“风向标”。而艺术评论家牟建平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此之后的一系列出色表现,反映了中国传统书画一支独秀的局面已被改变,当代油画后来居上,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一座“未曾开发的金矿”。

 

  而种种事实也表明,在《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的拍卖天价出现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高潮迭起。2006年以前,尽管当代艺术市场逐渐升温,但拍卖市场反应平淡,总不见破竹之势。这场拍卖会之后,海外一些著名画廊纷纷落户北京,众多艺术品也开始在国内外各大拍卖会上屡创佳绩。与此同时,在房地产投资受限、股市起落频繁的情况下,一些人找到了当代艺术投资这个新的“生钱”方式。

 

  这一年,张晓刚的个人拍卖成绩更是直冲云霄。在2000年时,他只有一幅出自“大家庭”系列的作品成交,作品平均价格为每平方尺9167元人民币。而在2006年,他的作品拍卖成交数量达到56幅之多,作品均价每平方尺高达约33万元人民币,比6年前增长了30倍。这一年,他以2370万美元的年拍卖成交额跃升至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的第2位。有藏家甚至感叹,如今齐白石都卖不过张晓刚了。

 

  当然,在令人振奋之余,当代艺术市场的突然兴盛在当时也引来了许多忧虑之声: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要如何评定?艺术家创作是否只需一味迎合西方的审美和投资趣味,而不用对中国当代现状的思考?当代艺术的雪球会不会和房地产、股市一样,被对艺术一窍不通的投机者越滚越大,最终崩盘?

 

  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当代艺术的涨势犹如岸上高耸的沙丘,被迎面扑来的大浪夷平。而以往的种种疑问,似乎也有了答案。
 

 

【编辑:张辉】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