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务三溪塘艺术家聚集区已具雏形
宋庄北京当下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家聚落天津北辰区
在明朝即有“京东第一镇”之称的天津武清区河西务镇,从去年开始开发三溪塘艺术家聚集区,这个项目位于103国道西侧,距北京东五环约39公里,距天津市区约50公里。园区将建成以国际化当代艺术家为龙头的10余所1000平方米以上的私人展馆和艺术家工作室、300余栋当代风格的流动创作工作室,同时配以部分配套齐全、体量较小的联排、叠拼和花园洋房。并将建成100米宽、300米长的艺术主题公园,在园中修建中国当代艺术馆等设施。河西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将主要承接北京文化产业外溢,为艺术家提供一个集创作、展览、拍卖、交易为一体的平台,也预期吸纳作品具有交易量的名家。”
目前河西务艺术家聚集区已经进行的两次艺术活动——2009年7月举办的“刘炳森、高占祥书画艺术作品展”,以及春节期间在已建成的艺术家工作室“几十位来自北京的书画家正在挥毫泼墨,创作大幅山水画”——其共性是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缺乏当代的创造与创意。
艺术区靠什么吸引艺术家?交通、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生活便利等硬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气场。曾作为“星星画会”成员的艺术家王鲁炎谈到北京艺术家聚落时说:“你不能往北去,小汤山一带不行,往南去大兴或者往西都不行,气场就是不往那些地方去。所以艺术家们就是喜欢在黑桥、环铁、索家村等等这些地方,因为机会更多。”对于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来说,营造气场也是重要环节。艺术形式混杂,其实并非多元化的体现,比如LV会与Prada、Armani扎堆儿,但你要是把它们跟盛锡福、老美华放在一起,恐怕彼此都会觉得别扭。当然,中国元素会融入国际品牌是另一个问题,平移到艺术领域,这也是当代水墨与传统山水画的差别。把环境、气场做杂了,做乱了,再重新整合的难度就更大了。
今年年初,因最新一轮北京土地储备规划,朝阳区十余处艺术区被拆,数百名艺术家无处安身,798周围地区的草场地、索家村、费家村等艺术区也面临着被拆掉。艺术家无处容身的情状下,河西务是否有机会把他们吸引过来,靠什么能把他们吸引过来?这个看似有些不着边际的提问,在河西务艺术区正在建设形成的前提下,也成了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城市越来越大,有好的创意,在京东地区出现一个好的艺术区,也许会成为现实。
艺术区创意:举办天津双年展 建设天津小洲村
双年展是国际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也是推出新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举办双年展可以扩大艺术家聚集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双年展也是对整个城市的人文艺术品位的一种提升。每个地区的双年展都应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天津双年展中可以特别设置与天津元素有关的当代艺术创作单元,形成一个健康的交流平台。
保持了岭南水乡原生态的广州小洲村,在2004年后吸引了大批流浪艺术家、艺人入住,不失为成功的案例。在距聚集区最近的地方选择一个真正的村落,根据其现有自然生态环境稍加改造,吸引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穷人入住,可以与艺术区相呼应,在艺术区周围形成强大的气场。这种隐性疏导的村庄或许比硬性建设出来的艺术区更有价值。
城市客厅─画家村
艺术村没有理想,只有功利
朱研,80后画家,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居宋庄小堡村
我是2006年10月从天津到的宋庄,在小堡村环岛租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年7000多块钱房租。当时画画的想法也比较成熟了,到了就开始画,半个多月后就卖出了4张,一万块钱左右一张。我算是挺顺的,大部分年轻人来北京,都是自己把画拍下来刻好光盘给画廊看,很被动。说起来挺残酷,其实住在艺术村就是为了卖画。这是现实。
没去宋庄之前觉得宋庄挺神圣的,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都得有一定水平的艺术家才能去。而住进宋庄后才发现,艺术村跟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住这儿的什么样的人都有,方力钧、栗宪庭这样的美术界大腕儿;刚毕业的学生;混了很多年都没卖过画的画家;也有专门画行画的;也有村民,鱼龙混杂。宋庄的生活也没有理想主义的单纯,所有人都愿意和成功人士交往,走在村子里大家基本上都认识,但也互不说话、形同陌路。到艺术村就是为了卖画,功利性太强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几年的经历,觉得是不是住在艺术村并不重要,住哪儿都可以画画,所以要是搁现在可能就不去了。艺术家其实没必要非得往一块儿凑,周围没有艺术家我会更高兴,当然,艺术圈的朋友还是需要的。
【编辑:张辉】
【编辑: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