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安置”是一个与拆迁相伴生的词汇。指的是在城市建设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人离开自己生活的房屋、社区和土地,找到或获得另外一个居所以安置自己的过程。中国社会近二十年发展的事实和城市化进程,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这个词语的使用频率,使它成为人最迫切的现实处境之一。而无论这一处境当中的个体是否发现了新的安居乐业之所,他们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移民”的特征。这意味着,当下中国的现实语境,已经扩大了“移民”的地理内涵,即便在同一个城市和区域,它也可能存在或发生。
“再安置”是一种移民的境遇,更重要的,它不仅关联空间,也涉及精神。当变化过于急速令置身其中的个体无法跟进的时候,他便成为“移民”(或遗民?) 。
“再安置” 因此超越了具体的拆迁经验,而成为一种时代性的精神症候的隐喻。当代中国独立电影,尤其是纪录片的工作,直接让自己切入到这种变动的境遇之中,去展现那些症候。它不仅提供了来自于现场的见证,而且提供了另一种观看的角度。那些纪录者,始终与需要被重新安置的人们一起,经验他们所经验的; 他们在作品中传达的感情,以及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所做的诠释,也因此成为另类的,甚或不谐调的。这次影像单元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作为力证……
我们这次选择的作者,都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多年。实际他们所处的制作环境,贫瘠,简陋,没有任何条件可言(尤指物质上的)。但他们,和其他决定做纪录片的人,为什么能在这样境地里,孤立无缘地持续工作?至少有一点,他们都不是只愿沉迷于自我世界和狭隘利益的人。他们感觉到他人的需要而且主动进入到与他者的关系之中——在这个社会里,往往是穷人,弱者,不掌握权力,无法表达和呈现自己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尽管他们经常因为介入了他人的生活而受到狭隘的道德指责,实际上却是这个正在向现代化(甚至后现代)迈进的国家和时代里,最能够正视自己的道德责任并有所行动的人。他们肯定也是一些喜欢探究生活真相的人。相对于纪录影像距离任何体制似乎都还比较遥远的事实,它今天所拥有的表达自由、丰富资源和显示出来的活力与若干年前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有某些相似。这里面包含着当代艺术的本质精神和理想,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展览里面展示它们的原因。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