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方式
赵力
是否有或真的有所谓不同的“艺术流派”?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涉及巨型的框架,同时引发复杂的论争。按照艺术圈的认识或艺术史家的卓见,“艺术流派”的存在早已成为了某种不争的事实;而新“艺术流派”地不断涌现,亦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般,成为了人类美术前行的推动力,并由此结构出一部跌宕起伏的人类的美术历史。
90年代中期,卡通开始出现在中国美术创作的前卫领域,虽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尚未形成自己的气候。从地域而言,卡通类型的创作当时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譬如说广州、深圳;而从作品特征而言,则是当代艺术家部分借用卡通的图像所做出的更为“前卫化”的自我标榜。因此90年代中期的卡通,只是艺评家眼中的“现象”,只是个别艺术家的艺术实验,仍不能称之为“流派”。
“卡通一代”的出现,当然是2000年以来的事情。而从本质上来说,“卡通一代”和90年代中期的卡通截然不同。首先,“卡通一代”已被渲染为21世纪新兴的“艺术流派”;其次,“卡通一代”已经出现了标志性的创作集群;最后,“卡通一代”正经受着艺术市场的严格,并不断生成出新的价格证据和市场受众。然而两者更重要的差别在于,“卡通”是“卡通一代”的思想维向,并逐渐成为一种关乎他们的志向、姿态、立场乃至生活的观念,与此同时通过艺术创作,“卡通一代”还在刻意营造一种21世纪新形态的文化智性,这或许就是他们的作品最具价值的部分。
所谓新形态的文化智性,其核心就是打破任何原有的“界分”。事实上所谓的“界分”,早已成为现代主义流觞时代的陈词滥调,是一个过去时的俗套而已。因为当代主体出于各种原因,更倾向于挑战或突破这些既有的“界分”,他们力图达成了实际上的一致,并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对大相径庭的社会活动做出了重新的勾画。
“卡通一代”的创作,无疑是上述认识的某种具体体现。作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成果,其艺术特点,即在于把原本各自一方的东西纠集在一起,把当代社会的各种多元互动提升为创作的原则;它倾心营造并维护着更大基面上的跨界样貌,反映着当代人类集体存在的、文化的有机结构。以此而论,“卡通一代”的创作,不止是艺术家个体性自由的成功标榜,更在于确立起一种方式,它针对于所谓的“界分”而使得众人获得“解放”。
从显见的特征而言,周源的确可以被归为“卡通一代”。作为出生于80年代之后的年轻艺术家,他们的现实生活、知识来源与表达方式,或许和卡通存着某种理所当然的关联。而在另一方面,在西安美术学院受过教育的周源,也理所当然地受到比他早几届同学的影响,因为在此之前,西安美院还有邻近的四川美院,已经聚集起“卡通一代”的核心人群,并形成惊人的乘数效应,而不断释放出自身的力量。
然而,周源的目前创作,不仅提供了众多鲜活的图像和灿烂的色彩,营造出不同语言、不同主题欢聚一堂的场景,而且从图像符号的来源上,也出现了向中国文化深层汲取营养的倾向,这是值得我们特别期许的因素。
因此,借助于周源的创作,我们的目光也可能不止停留于“卡通”集聚陈示的那种浅层,或许还可以通过这一辈画家所擅长的“卡通方式”,开始把目光凝聚在一个包含着感觉和精力的、尊重差异但强调融合的领域,一个由跨界文化为主导的崭新领域。
展览链接:
【编辑:袁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