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台湾旅美艺术家展示40年影像艺术

来源:深圳商报 梁瑛 2010-05-07

 

 

  曾仕猷的作品充满对生存的终极关怀,对人的精神问题的哲学关注。

 

  曾仕猷此次展出包含了他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创作的7部影片和60余幅当代影像作品,完整地呈现了艺术家各个时期的艺术面貌。

 

  成长于台湾的留美艺术家曾仕猷的影像艺术作品昨日开始在深圳画院展出。作为台湾最早从事当代影像艺术的艺术家,曾仕猷此次展出包含了他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创作的7部影片和60余幅当代影像作品,完整地呈现了艺术家各个时期的艺术面貌。其中两部作品是他2010年担任深圳画院客座艺术家期间的最新创作。

 

  台湾第一批录像艺术家

 

  曾仕猷是台湾第一代从事当代录像艺术的艺术家。1967年,他以油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台北师范大学艺术系。随即组成画外画会,推展现代艺术运动。1970年他负笈东瀛,辗转法国巴黎深造,先后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及巴黎社会实践学院博士班。在巴黎国际艺术家学会及美特阿倍画廊举办个展,作品为法国文化部收藏。1975年赴纽约,在苏活区成立个人工作室,兼任纽约大学教授。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曾仕猷就开始录像艺术创作。“那时候,我喜欢电影,18岁时就到电影公司帮人做片头,闲暇的时候开始拍自己的东西。最初的电影都是有剧本的,我那时候喜欢看卡谬的小说,拍的录像和文学、哲学有关系。到巴黎以后,受到当代艺术影响,越来越多地开始拍摄观念影像。”在此次展览中,就有曾仕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的作品。那些在内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有人运用的艺术方式,早在40年前,已经出现在曾仕猷的作品中。

  艺术作品坚持哲学表达

 

  直到今天,曾仕猷的艺术仍然坚持一种哲学的表达,因此在一般人看来,他的艺术不太好懂。他出生在二战结束时,艺术观念受到上世纪60年代发起并兴盛的存在主义环境,以及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概念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人类因生存环境不断变化而出现精神、心理上的改变。在曾仕猷的笔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领先,而人性退缩的世纪,扭曲的艺术形象正是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方式。这种从人性角度对工业文明做出的反馈和评判,真实地反映出了时代的理性。

 

  曾仕猷的作品充满对生存的终极关怀,对人的精神问题的哲学关注,从上世纪70年代的《生命的意义》到近期的《冬天的追魂曲》都是对死亡的思考。在曾仕猷看来,先知道死亡,才能珍爱生存。那些看起来很可怕的死亡画面,是为了描写对生命的留恋。从追寻真我的少年时代到探究心理的青年时代,从描写转变到解释标志,本次展览展出了曾仕猷生命中四个重要的艺术阶段的代表作品,从不同角度传达了生命和命运的幽远神秘、不可言喻。

 

  游学经历成为作品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曾仕猷在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国的游学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个人的内心体验,而且成为他作品的主题来源。他的很多作品描写了在不同国家游历所感受到的文化差异、身份转变。2010年,曾仕猷被深圳画院聘为客座艺术家,他在深圳进行了两个月的艺术交流、采风和创作活动,在此期间,他继续了自己“金木水火土”系列的创作,画院展厅中最引人瞩目的“火”和“金”两部影像作品就是在深圳完成的。“影像比绘画更随意,更可以表达当代的感受,比如这次展览的作品,如果做成绘画,就很难搬到深圳的展厅里来。这是我钟爱影像艺术的原因。”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