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身体上的艺术史
作为世博会期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中法两国间重要文化艺术活动之一,《变奏的身体: 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五大美术馆藏品展》正在上海美术馆举行。此展览以艺术对人的形象和身体的诠释这一永恒的主题为脉络,通过绘画、摄影、装置、影像等不同媒介的70余件作品,展现了艺术创作在美学、风格和观念上的多样性,也展示了从19世纪末至今一百余年里,艺术流派的演变以及艺术手法和媒介的不断丰富。
这次展览,风格流派之众,大师之多,都蔚为壮观。展品的艺术风格跨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包含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等等,囊括当时各流派的奠基者或核心人物,马奈、德加、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布拉克、布洛内、沃霍尔等大师的作品在上海集中展示,绝对是一个难得的良机。
在此我们应该感谢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最重要的五大美术馆,它们是:里昂美术馆、里昂当代美术馆、维勒班当代艺术中心、格勒诺布尔美术馆以及圣埃蒂安现代美术馆。
我们知道,每个时代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身体形象。在西方艺术中,人体结构分析长久以来都是艺术家训练的重点,法国绘画史上许多身体图像都见证了对解剖学的认识,以及对理想典范的追求。
革命性的变化始于19世纪,由马奈开始,并由德加以自己的方式加以延伸。这场变革在于大胆地在日常的私密生活中观看女性身体。在他们之后,许多艺术家以反传统手法诠释身体。20世纪之初,年轻的艺术家受到前辈艺术家的影响,以综合分析的方式来描绘模特儿的形体,风格朴素概括,不添加任何无用的细节。此后,受到塞尚的影响,从身体与空间、风景及其周遭事物的相互关系来观看身体。从此,身体就像个艺术实验场。再后来,出现了毕加索和布拉克,开始对物品和形象进行解构,摒弃一切得以在画布上表现物品和人物的惯常方式。他们对图像的根本解构,甚至挑战了关于所谓艺术和品位的某些既定标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艺术领域里发生了增殖蜕变。艺术家开始关注反文明的深刻转变,还有新的人类形象和新的关系。身体的图像也在经历深刻的转变,身体成为物品、自动装置、机器,波纳尔和马蒂斯重新成为艺坛主流。此后的第二次大战,摄影也促进了具象再现的复兴,它的贡献在于提醒其他艺术媒介实体性的力量。战后的局面既带来解放的感觉,也因为那些大规模的毁坏、集中营以及原子弹时代的恐怖所投下的阴影,而带来绝望与不确定感。好几位艺术家的画里没有传统、没有未来、没有内容。具象艺术家和超现实主义画家将无意识置于创作手法的中心,他们参与了这既悲伤又荒凉的艺术的发展。他们受毕加索的影响,成为新变革的主力军。
1960年代开始,西方艺术里的身体成为艺术实践的主题和对象。身体在电影中四处可见,而电影则成为一个尊崇身体的巨大制造厂。身体在杂志和广告中被不断宣扬,连同新的关于美的典范。身体与其图像成为艺术家用之不竭的素材,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加以变形。
图像的多样性以及复制的技术开启了无数的研究方式。在偶发艺术和行为表演中的身体实践中,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素材和工具,有些艺术家还把多多少少虚构过的自传与集体神话混合在一起。
20世纪末21世纪初,身体再现的领域出现多了多元化的局面,各种媒体方式都介入进来。在个人身份定义中,西方思想原本建立在灵魂的提升之上,而现在身体和关于身体的符号与标志取而代之,成为先导因素。
时至今日,比较不同文化与文明对身体再现的不同探索,以及不同观念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影响,这就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编辑:袁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