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设于台北的睿芙奥艺术集团,2009年成立届满十周年,同年11月底在香港举办西洋大师名画展与“安迪沃荷之夜”庆祝十周年酒会,获致好评。随即12月6日在台北举行的秋季艺术拍卖会,拍出成军十年来总值第二高的成绩,再次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其中封面拍品华人大师赵无极一幅1964年油画,更是创下艺术家全球第二高价的纪录,高达港币3816万元,这件拍品也是台湾拍卖史上最贵的一幅画。
2010年春天,延续2009年蓬勃的景气,睿芙奥艺术集团展开多项艺术活动,一方面赞助徐冰制作的《凤凰》巨型雕塑,并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盛大展出;另一方面即将于香港与台北两地推出两场艺术拍卖,期望带给艺文爱好者丰盛的艺术飨宴。集团旗下的“罗芙奥拍卖”耕耘香港艺术市场多年,每年两季拍卖必定选择香港做为预展会。从2008年第一次在香港举办艺术拍卖获致不错的成绩之后,2010年春季将推出第二次香港拍卖会。香港拍卖订于2010年5月31日周一在香港君悦酒店宴会大礼堂举行,主题为“现代与当代艺术”;而台北拍卖则是2010年6月6日周日,地点于台北富邦人寿大楼国际会议中心,主题为“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两场拍卖的作品自五月份起在台中、台北与香港等地巡回展出。
“罗芙奥2010春季拍卖会”香港与台北两场拍卖会的总件数估计超过两百件艺术品,以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家的西画、雕塑为主,其中华人艺术家占多数,尚有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艺术家。香港拍卖的件数为60件,预估总值超过5千万港元(约台币2亿元),台北拍卖的规模较大,件数为150件,预估总值超过约9870万港元(台币四亿元),两场拍卖合计总价值大约1亿4807万港元(约台币6亿元)。
目前香港艺术市场虽有数家拍卖公司进驻,但罗芙奥拍卖经营亚洲市场多年,拍卖规模不求快、不求多、但求精,拍品兼具艺术性、精致度与市场性。罗芙奥的经营者与专家群,具有经营西洋艺术大师展览的经验与国际视野,引介的艺术品的质感极佳,拍卖目录质量、市场趋势分析、预展呈现或拍品的赏析介绍力求精致,在业界颇具口碑。
重点拍品选介
罗芙奥香港2010春季拍卖:现代与当代艺术
常玉《绿叶盆菊》1929
两度为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借展的常玉的《绿叶盆菊》油画,是画家最早出现的一批花卉画,曾为法国收藏家侯谢的旧藏。1929年常玉首度以帆布(canvas)来作画。1920年代欧洲古典风格复辟,对其绘画产生若干影响,如装饰性图纹、构图平面化形式等。此时常玉绘画倾向于极简,用色不多,多采白色、粉红浅色调,偶尔加上黑色,属于巴黎特有的风情。画面构成虽然简单,表现出来的气息却是富贵华丽,没有轻挑俗气感。《绿叶盆菊》粉白的背景里,黑色暗示出地面的空间,仔细地画上粉菊,姿态优雅娟秀,花间衬着茂密的绿枝、绿叶,粉菊向上生长延展,给人生机勃勃的感受。常玉的花卉静物画显现出不媚世俗,我行我素的性格,有几分文人的傲气,反映出他在巴黎的人生经验,粉色的小花开得艳灿、自信。
赵无极《中国城》 1955
《中国城》属于赵无极的1955年甲骨文时期,此年创作多为博物馆收藏,市场流通较少,为画家具有怀乡情怀的佳作。历经过克利时期的符号性探索,此时赵无极的作品进入诗的境界,找到中西艺术融合快捷方式。而中国古老文字的抽象性启发,开阔其画中的东方精神。《中国城》一作中,赵无极添加了巴黎带来的浪漫感知,可谓同一年份作品中最柔美的表现。颤动的线条,穿梭在画布间,暗示着栉次鳞比的屋舍,层层的淡色晕染,宛如梦幻的城堡,那是他对遥远中国美好的记忆空间。
吴冠中《故乡》1980年代
1980年代的《故乡》是吴冠中典型的中国江南山水画-白墙黑瓦、春柳流水。1981年吴冠中曾回到江苏宜兴老家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写生,表现童年最亲切的故乡情调。此后吴冠中即创作了一系列怀乡作品。此系列的作品如此经典,以致于一想到江南和故乡,吴冠中创作的故乡形象便跃然心上。
李山《胭脂系列-毛泽东》2007
李山的“胭脂系列”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政治波普”的重要象征,解构了具有高度政治象征的中国伟人形象-毛泽东。“胭脂系列”的核心内涵与“性”有关。画家将“政治”与“性”结合,表现反讽、揶揄、隐喻、嘲笑、暗示、比喻等多重语意。李山的“胭脂系列”在中国当代艺术政治波普运动中殊为重要。
2001年初起周春芽开始新的大绿狗创作,比起1997-200年间的绿狗,其图像更醒目刺激。此幅2002年的《绿狗》即是该系列较早期的大幅创作。画家进一步放弃对形体的追求,且直接将绿狗置于视觉中心,巨大而空旷的白色画布上,绿色的身影、充实的质感和强烈的攻略性。狗的形象被色彩和笔触予以虚拟化了,对象的存在与特征只是通过不同的笔法提示着。绿狗或站立,或打滚,或跳跃,或行走,在画面中呼之欲出。另一方面,新绿狗已不实在,它结合了狗的姿态、画面结构和画家的态度。
周春芽《桃花系列-花落花开年复年》2009
“桃花系列”是周春芽近期成功转型的作品,结合了中国文人画与表现主义的风格。《桃花系列-花落花开年复年》以油绿与粉红为主,风格泼辣,笔触自由、色彩绚丽,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淡雅形象,从色彩到构图均给人诡异奔放之感,画家色彩的掌握功力由此可见。
曾梵志《风景》2006
曾梵志近期以乱笔创作带有抽象性的油画《风景》,画中风景未必是真实世界的范本,其实它更是画家内在的发现与创造,在绘画的过程中产生色彩与线条的对比,产生奇异的绘画效果。画家的情绪与情感随着线条流动,时而自由狂放、时而颤栗不安,表现出曾梵志的潜意识思考与心理状态。《风景》作品以线条、运笔的绘画方式,呼应了中国传统书艺“用笔”的特点。显示了曾梵志力求在绘画中创作发掘创新的力量及可能。
岳敏君《迷宫4》 2006
2006年岳敏君开始创作了“迷宫”系列,“迷宫”系列的精神在于“寻找”。画家认为,我们总在寻找我们不能发现的事物,总在迷宫中迷失,无法找到出路,最终被困惑所宰制。《迷宫4》采用岳敏君个人偏爱的亮丽颜色,以卡通形象绘画,《迷宫4》系列的作品似乎流露出激动与高兴的日常情景。《迷宫4》描绘了看似欢愉的日常情景——一群在货源充足的超市中的顾客。然而,画中的人物都有着失控而疯狂的微笑,卡通化的喜悦表情彷佛在享受着,但他们也都很冷漠,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呈现了画家对全球当代议题的关切。
罗芙奥台北2010春季拍卖: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
常玉《双裸女》1929
此幅《双裸女》是常玉最早的一批油画作品,画面少见的有标示年代。整幅作品呈现粉白、粉红色调,洋溢着巴黎特有的情调,属于“粉红时期”。《双裸女》画中的裸女为常玉最典型的人物造型原则——夸张变形、巨大庞然的女体。除用色单纯之外,背景装饰亦处理得精简,两片垂挂的粉红布幔分割出画面的空间,画中两位裸女宛如自舞台走出。常玉向来不喜于研究透视的观念,布局趋向平面化,而轮廓线勾勒、色彩的拼装组合,形成他个人独特的绘画语汇。两位裸女几乎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裸女的面容似乎没有呈现太多情绪,在常玉的裸女画中,表情很少是他所要诉求的焦点,曲线才是。而常玉的裸女像令人不禁联想到布朗库西、极简抽象化的的雕塑,以及毕加索“古典时期”壮硕如女神雕像的人体肖像,都有古希腊艺术的余韵,而这正是呼应1920年代巴黎艺术的人文风潮影响。
1954年赵无极彻底地抛开具象绘画,从画家克利的影响中挣脱出来,以其自由而独特的方式,投身抽象绘画的世界。可以说真正属于赵无极个人面貌的作品,此时终于产生了!此幅《抽象风景》即是创作于1954年,属于赵无极最早的抽象绘画之一。画中看不见任何具体的对象,类似古老文字的符号、形象,穿梭在布局中。那是来自遥远的殷商甲骨文、青铜时代的钟鼎文所召唤的神秘,贯穿古今,幻化出颤动的生命力。符号的背景是层层晕染细腻变化的色彩,含蓄优雅带有东方水墨的意境,而丰富的色感与光感却又得自于西画的熏陶。
完成于1963年的油画《19.7.63》 曾是纽约库兹画廊经纪的艺术品,库兹的眼光与专业早已建立口碑,他曾鼓励年轻的赵无极尽可能去创作,无须顾忌画作的尺幅囿限,此一时期作品风格才得以呈现飞扬、奔放的动势。《19.7.63》作品笔锋有速度感,及书写文字挥毫的轨迹,乃是来自中国书法的传统。赵无极出身书香世家,自幼景仰北宋米芾的书法及绘画,认为米芾是最伟大的书法家。也推崇范宽的自然观。《19.7.63》作品可谓“结合了书法的锋利与绘画的风味”。
早期赵无极的抽象画从学习画家克利的神秘诗意,到凝聚甲骨文式符号,一直在抽象画的道路上探索。1958年后扬弃了符号,转而从不同色调的组合,发掘心灵空间的深度。他寻求透过色彩与线条表现内在的情感,而后来其颤动的线条笔触愈来愈接近隶书或狂草书的动势。作品《31.3.63》完成于1963年春季,褐红色的天地里画家的思绪随笔锋昂扬,快意挥洒自信酣畅,光芒从画中绽放,该作品展现了1960年代赵无极的深邃华丽风格。
赵无极《30.11.67》1967
油画《30.11.67》完成于1967年秋冬之交,此时赵无极在巴黎发展已近20年,个人风格已然成熟确立。该作品虽是抽象画,然而就其采用的色彩与构成形制来看,令人联想起大自然的景色-江海的联想。近景刷过深棕色,其中层层迭加不同的色调:墨绿、深蓝、淡紫、粉红,富有变化感,交错着许多纤细的线条,表达着画家深藏内在的情绪。左方的蓝色,成为整幅画的视觉焦点,提示出那彷若海洋的象征,大面积的粉白色像是卷起的海浪,与深棕色相互辉映,一柔一刚,阴阳调和。画家运用熟练的色彩铺陈,细腻而有节奏性的组合,使观者欣赏之余,彷佛聆听潮音回荡,予人开阔悠远之感,此画为赵无极1960年代少有的宁静之作。
王怀庆《房中房-韩熙载之床-夜宴图系列之三》2002
《房中房—韩熙载之床》来自王怀庆知名的“夜宴图系列”。画中以具强烈民族色彩的中国红铺底,黑色粗犷的线条结构,形塑酒宴主人韩熙载所坐卧的床榻,气势力度十足,可与王怀庆1998年经典的三联幅《金石为开》相比拟,其经营布局皆具有书法的意识,冷峻理性、大开大合。《房中房—韩熙载之床》一作曾入选参加2003年北京中国美术馆庆祝建馆四十周年的“开放的时代”展览中展出,恢弘的绘画形式颇受佳评。
廖继春《观音山》1974
廖继春是台湾早期最重要的现代画家之一。观音山位于台北县淡水河出海口处,旧时即是台湾名胜之一。从1950年代开始,廖继春偶而到淡水、观音山作画,留下台湾美丽的风景图画。此幅1974年的《观音山》为画家晚期巅峰阶段的创作,用色鲜丽缤纷、奔放明快,完成此画之后,他将画作携至美国,亲自送给旅居海外的四子廖述忠。此幅画作的背后仍保有“留给爱儿.述忠留念.一九七四年.廖继春画”的亲笔题字。画家疼爱家人常赠与风景画留念,1975年的巨作《西班牙特丽羅》也曾经是廖述忠的旧藏,1988年后才转为台北市立美术馆购藏,为该馆重要典藏作品之一。
【编辑: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