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杨茂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气质上不俗

来源:99艺术网 2010-05-22

    杨茂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气质上不俗
    ——文化学者汪民安专访    

文化学者汪民安教授

99艺术网记者采访汪民安

 

时间:2010年5月18日
地点:798艺术区咖啡厅
访谈:汪民安+丁晓洁(99艺术网) 

    采访文化学者汪民安是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尽管在艺术圈有很多人都和他是至交,尽管阅读者们也都熟悉这个身份模糊的艺评家,但是汪民安始终保持着与当代艺术圈的距离感并认为真正的艺术史不一定是靠艺术史学家完成的,用他的话说他这“跨界”就是为了朋友。艺术家杨茂源5月23日即将在今日美术馆开始他的个展“杨茂源2010”,展前,99艺术网记者分别采访了汪民安与杨茂源,而听到最多的称呼则是“老杨”和“老汪”。汪民安,一个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的教授,杨茂源眼里的“老汪”同学。 
   

    99艺术网:是不是您在上学的时候就对艺术比较感兴趣?读的专业是关于视觉文化理论方面的?    

   
    汪民安:不是,我读的是文艺学,就是搞理论的,也是中文系中最偏向哲学的。

   
    99艺术网:为什么转到艺术这块?是跟朋友有关?            

   
    汪民安:在西方搞理论和搞哲学的人没有不跟艺术有关系的,只是中国把这些学科都分开了。中国的各学科之间好像互相都不来往,实际上在国外没有这么密切的区分。之所以我关注艺术,一个是本身我对这个东西感兴趣,还有就是跟艺术家也熟,这样就慢慢跟他们在一起比较密切了。                 

       
    99艺术网:关于杨茂源,您很早就认识他了,对他早期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印象吗? 

   
    汪民安:我的印象是96还是97年,当时是在十三陵,那时候他已经住在十三陵了,非常好的房子,是他自己设计的。很偏,但是环境很好,旁边全是树林、果林,后面就有一个村庄,从北京城里开车到那里要走一个多小时。我刚认识他不久,他让我去他的工作室玩。当时他主要是画画,画的人埋在黄土里边,那个时候的画可能跟新疆的土地有关,他在新疆呆过,我当时对那些画印象特别深,尤其是画面的充满对比的色彩,还有脑袋栽在土里的人,一种奇特的颠倒的人和土地的关系,人似乎同土地在发生一种巨大的缠绵。另外感觉就是他画得特别熟,一看就是画画的老炮。不知你看过那些画没有? 
 

    99艺术网:我看到过。                

   
    汪民安:我印象深刻,好像还站在他的画面前跟他说我的感受,但说了什么,我忘了。

   
    99艺术网:我知道汪老师自己并没有学过绘画,像您在看杨茂源作品的时候,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是一种感受还是从理论的角度去介入?   

   
    汪民安:怎么说呢?如果没有感受的话,怎么能够理论介入呢?我觉得艺术的感觉一方面需要天分,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大量的经验,就是要多看。坦率地说,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就是感觉他的画不俗气。绘画有时候很难具体说出来什么,但是气质是一定能感觉到的。杨茂源的画虽然有一点超现实,色彩也很重,但是一看画,就觉得这个艺术家很平静,没有杂念。有些画虽然看上去很稳重,但还是感觉艺术家的躁动。杨茂源不躁动。他的画,我最初的印象,说白了就是脱俗。他的作品一点都不俗气。   

(接下页)

相关链接:【视频】杨茂源2010新展:膨胀的力量可以化为一个圆


    99艺术网:跟杨茂源老师同时代有很多的艺术家,像方力钧、岳敏君真的已经大红大紫了,但是好像他还保持了一种疏离感,您是怎么看待的?         

   
    汪民安:说实话,没有大红大紫也并不是不好。艺术家为什么非要大红大紫?大红大紫当然也很好,但不是说大红大紫是艺术家的唯一目标,或者是艺术必须达到的一个什么目标。况且大红大紫也是各个人的看法。我觉得老杨在我这里非常红了――即便是当年一穷二白的时候。老杨没有别人想像的那么大红,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作为老杨的朋友我很高兴。而且老杨受不了大红大紫,真把老杨放在那个位置上,老杨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笑)。我见到有一些艺术家本来不是大红大紫的人,但他莫名其妙地变得很红,红了之后自己搞不清楚该怎么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99艺术网:也就是说像杨茂源老师,可能自己就没有这种倾向,也驾驭不了。

   
    汪民安:这跟驾驭没有关系。比如说像方力钧大红大紫,方力钧就有那个范儿,感觉就天生就是一个大红大紫的人,他在那个位置上一点都不别扭,很自然。有一些人大红大紫,确实在艺术圈子里很红很紫,但就是不像,感觉就是很别扭,他装得难受,别人也看得难受。老杨就是他自己,红不红这些问题,他不关心,这些问题也不适合讨论他。
  

   99艺术网:杨老师最近的展览可以说是从去年到今年持续进行的作品,大概有三组作品,还有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宫展出的那些,您事先了解他这个创作过程吗?  

   
    汪民安:他的线索我清楚,就是做石雕,从大卫开始,老杨这么多年做石雕,还画画,拍Video,做过很多东西,也做过一些装置,有很多方案,他想得特别多,就是摸索,有时候太多了反而杂了。但是这个展览有一点,他把自己的线索清理好了,就是自己有哪几点比较适合于他,而且他做得比较纯粹,思路很清楚,一个是羊和马,再就是雕像,石雕,再一个就是画。以前他有各种各样的作品,想法,方案,尽管都不错,但感觉头绪多了点,不过,现在这个展览就非常清晰。 

   
    99艺术网:杨茂源老师这次的新作品,能感觉有一种特别像毕加索从早期绘画像后来立体主义这样一个转型的经验在里边,他现在是不是也在力图向理性的思路回归?有没有去想刻意地做一些比较理性的作品?      

   
    汪民安:很难说这个东西完全是理性的。我的印象,老杨是一个直觉非常好的艺术家,他的感受非常奇特。把马充气充起来,把人都弄成椭圆形或者是别的什么,包括反透视主义的绘画,他好像戴着有一种特殊的变形眼镜,所有的看到的对象全都变形了――把那些俗常的东西都弄得错位了。这就让人们一下子对事物和对象的原初状态产生置疑:事物真的是他原初应该所有的那种样子吗?   
 

    99艺术网:这次他的展览感觉是比较考验人的一种直觉,从作品题目上来看,要么是“无题”,要不然就是牛、马,可能不给你任何寻找意义的空间,您认为观众完全凭直觉还是依靠什么去解读、理解这些作品?
 
 
    汪民安:解读,不仅是对老杨的作品,对所有的艺术作品,观众都应该有自己的感受,而且每一个观众的背景不一样,教育、经验、秉赋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创作和接受作品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和经验。解读这个东西不能去强求,不能说老杨的作品只能这样去看,那样去看!事实上,只要是对你有所触动就可以了,没有一个标准性的解读方法和答案在那里。


    99艺术网:杨老师这次展出的作品确实像您刚才说的是把一些东西改变了,包括像一些雕塑,维纳斯,一些古希腊的雕塑,还有像牛、马、动物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他是把每一个局部都刻意地做了一些变化。        

   
    汪民安:好多人都对原样物也在进行改变,但是每个人改变的方式不一样,有人用调侃或是反讽,或是破坏,或者肆意的强暴。我觉得杨茂源的方式不一样,他的改变有一点亲切感,好像不是对原作的伤害,也没有讽刺,也没有暴力,相反,这种改变很温柔,把这个东西弄成圆形的,有点机智,有点幽默,有点善意,也有点意味深长。每个人都可以去感受这一点。    
  
 

 


【编辑:丁晓洁】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