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两千年前的一种国宝艺术——墙皮画,在经历过宫廷推崇的辉煌之后,现如今落寂在一个小村庄内,面临失传的危机。散于民间的多个现存范本,早已与当年的艺术魅力相去甚远,与市井普通商品别无二致。
是坚持还是放弃?面对当今市场的选择,那些承载历史传承、时代元素和数代艺术家智慧的瑰宝,应该何去何从?它的守卫者张子君们的艺术之路又在何方?
6月5日傍晚时分,天空飘起零星小雨,夜幕笼罩了远方的山川和周围的村落。家里几只鸡提前在窝棚里进入梦乡,原本寂静的村庄偶尔传来村民在巷子里走动时说笑的声音。
张子君家的大门半掩着。这个雨天的农家休闲时刻,依然少有访客。62岁的他独自在内屋作画,面前的小饭桌上堆满五色颜料。他左手托起一块杂志大小的墙皮画板,上面一位妇人正埋头抚琴。张子君右手拿起装满金黄色颜料的针管,随着推动手柄,针尖开始在妇人衣角裙边游走,一袭华服随即出现,如同在风中轻盈舞动一般。
画作名为《姜女原娘娘抚琴》。相传姜女原娘娘的娘家就在离张子君家——宝鸡市凤翔县田家庄镇申都村两公里外的南小王村。这位远古时期的老乡能上张子君的画面,凭借的不是那份乡邻情缘,只因相传她是后稷的母亲,曾有功于舜,被凤翔官方民间历代敬仰。
岁月更迭宫廷瑰宝遗落民间
张子君的画是风翔面临失传的墙皮画,这种画和永乐宫出土的唐墓壁画一脉相承,有“移动莫高窟”的美誉。
“墙皮画”,顾名思义就是在墙皮上作画,风格同壁画别无二致,沿袭中国传统壁画的艺术表现方法传承制作,以期达到古色古韵的纸上雕塑效果。
我国壁画有悠久的历史,殷周时期就有“宫墙之画”的记载,当时文字不发达,民间便将当时的大事,以绘画的形式作于墙壁之上,类似现在的“新闻照片”。秦汉时期壁画上绘有功臣、忠孝、节烈形象,好比当今的“光荣榜”。东西两汉把历代地方官的图像事迹绘在壁画上,等同现在的“政府形象干部岗位公示栏”。其做法被历代官府重视,也被民间所推崇。唐代壁画更是兴盛一时,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两京外州寺院壁画多达百余处。著名画家吴道子在两都寺观曾绘壁画数百间,其在赵景公寺画的《地狱变相图》吸引群众争先参观,传说观后能让人惧恶从善。唐代诗人王维也是壁画家,晚年在清源寺画《辋川图》。苏东坡在凤翔府开元寺看到王维和吴道子的壁图,写文赞叹他们画的《浮图十大弟子》。
五代至北宋,壁画匠均师承吴道子。孙梦卿一生学吴道子,很有成就,被后人称为孙吴生。
同中国的绘画一样,壁画历经起源到发展被传承下来。它保存长久形象生动,凝聚历代宫廷艺术大师和民间巧匠的艺术智慧,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稀世珍宝,至今在世界艺坛上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壁画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后世艺人克服它不能移动的弊端,让它从墙上走近寻常百姓之中,成了墙皮画。
诡秘配方独创方寸辉煌
墙皮画在凤翔当地据传有两千年历史,其中墙皮制作是非常要紧的一道工序。据张子君介绍,墙皮画的材料及墙皮制作均沿用原始用材及方法,用料精致,工序考究。这使得墙皮画的珍贵不仅表现在于绘画技术的精湛,更在于它独特而又复杂的十三道制作工艺流程。其中墙皮诡秘的配方和不俗的表现效果让业内人称奇。
选料:凤翔墙皮画的墙皮很讲究,选用黑油混合土、石灰、猪血、豆腐、植物胶、白色封洗土、上好棉花、香料等八种天然材料。其中黑油混合土有很好的粘性,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发酵,其中的腐蚀质矿物质均匀一致。一般土是不行的,最起码也是陶土。上好棉花为了增加其强度,防止龟裂;白灰、香料、有防止画面霉变的功能,猪血、豆腐能让画面颜色更加圆润鲜活,其真正机理无人能明白地诠释。墙皮中若不增加其成分,画面质量要逊色不少。
工艺:原材料加水搅拌成泥,再用木锺砸混精捣,达到适当的粘度和硬度。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三五厘米厚的片状,粘在土墙上让其自然阴干。第四步叫封洗。用白色封洗土,配植物胶,植物草酸,均匀涂刷三遍。细砂打磨剁光。再上宣纸,以手工脱裱方法粘结在封洗过的墙皮上并阴干。如此,墙皮就制作好了。作画还要经过上矾、描白、填色、立粉、上金、上板、加绫、装潢包装等工序。
据记者了解,一副A4纸大小的成品墙皮画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
独门绝技墙皮画的另类版本
墙皮是墙壁的外层,多以泥浆拌和稻草,涂墙壁外表而成。在墙皮画制作工艺过程中,墙皮的制作尤为重要。上等墙皮不但结实抗龟裂变形,而且还是优质的画纸,能给画面增色许多,锦上添花。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国内不少画室都在制作墙皮画,但墙皮配方均作为其核心技术没有对外公开。凤翔县文化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张子君这些民间艺人和他们所创作的传统墙皮画,继承了历史,又有所发挥,在国内尚未找到第二家。
“墙皮画”之后还有多少民间瑰宝面临消失
62岁的张子君是凤翔墙皮画的代表人物。他受家传影响,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后对神秘而又悠久的壁画魂牵梦绕。通过数十载的研究,张子君寻找墙皮画艺人散落民间的口传心授配方,历经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终于2008年的春天,制作出第一幅“墙皮画”。之后,当地泥塑艺人卢红利又将凤翔柳林泥塑的部分工艺融入其中,使凤翔墙皮画的质地韧度和画面色彩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凤翔墙皮画以其卓越表现深受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艺术迷所喜爱。
张子君为制作墙皮画,自费到西安美院进修学习。墙皮画的奢华、精致、文雅的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但这样优秀的艺术品,在张子君所在家乡和艺术圈,却面临失传危机。来张子君家学画的有美院的学生和附近村庄的美术爱好者。但能坚守的几乎没有一人。问起缘由或“很艰涩,太苦闷”;或“不如国画有市场”,甚至流传“学画是需要天赋的,还是在外打工来钱快”而中途放弃了。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张子君,更是为凤翔墙皮画的尴尬处境寝食难安。记者获悉,当地文化部门正在为凤翔墙皮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眼下最需要的是有更多的人愿意学习这门即将失传的独特技艺,把这手民间绝技传承下去。
瑰宝传承如何走出困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宝鸡凤翔以木版年画和泥塑闻名全国,两者都经历过衰落和鼎盛时期。记者了解到只有几户人家在默默坚守,且后继乏人。
长期关注民间艺术保护的著名文艺评论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仵埂先生对这些处境尴尬的民间绝技的生存状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那些我们称之为文化遗产的瑰宝,都产生于农耕时代。现代社会已发展到后工业时代,如果把那些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艺术品,摆进现代人居环境,首先存在如何让其长期存在的难题。我们有责任赋予它们时代元素,就是传承。有传承就有革新变革,就要对其原材料工艺等作相应的变化,唯有如此,才能让其焕发生机,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现代艺术呈现形式。现代艺术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学会去接受,或许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和保护众多民间绝技传承难题的唯一良策。
【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