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杨千:粉碎纸屑形象的隐喻和暗示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流明 2010-06-25

 

 

杨千个展开幕现场捐赠作品

 

【相关视频】

【视频】时代的新材料——杨千谈艺术创作

【视频】理想的媒体什么样儿?——杨千谈媒体

【视频】媒体的纸屑:杨千谈艺术脉络

 

编者按:杨千在苏州美术馆刚结束他的个展“纸碎今迷”,关于这次展览的详情,我们能够通过网络等媒体看的很详尽。这一次他使用了纸屑作为创作的基本材料,可以看出,杨千的艺术创作视野开阔,早已经反映在了他这些年的艺术实践中。与有些艺术家创造了某种风格之后便加以固守的方式不同,杨千似乎更迷恋于不断变化,不断探索。碎屑的绘画装置,就是杨千经过了多种绘画与装置艺术的尝试之后,找到的一种艺术语言。邀请杨千来到99艺术网访谈室是个下午,我们谈起关于他的创作和对艺术的看法,杨千显得很沉稳。显然,经过这么多年生活的洗练,关于艺术,他已经思考的非常深入。

 

  流行文化与媒体的碎屑
  
  99艺术网:您之前做过的展览像“超常媒体制造”、“艺术有毒” 都展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你自己艺术语言的创新,你这一系列创作和作品与在苏州美术馆做的“纸碎今迷”是什么样的关系,您怎么把握这个脉络?
  
  杨千:我实际上是一个画家,画了几十年的油画,到了08年的时候,因为参加“南京三年展”我做了第一个装置,这个装置是一个大的玻璃盒子,旁边有碎纸机和鼓风机,把现场粉碎的杂志、纸屑通过这个管道碎出来,像喷泉一样喷出来,当时这个装置作品是一个带有互动性的,就是观众在现场可以选择你不喜欢的杂志,然后把这个作品加以完成,通过做这个装置,有很多观众都介入装置,剩下一大堆纸屑,后来我觉得纸屑这个东西,各种杂志不一样,流行文化的也好,什么商业的杂志,广告也好,碎出来全是灰色的,里边有各种颜色,最后变成灰色的,千篇一律,当时我就想利用这种材料,等于说是被扔掉的垃圾材料,我想用这个东西来做点儿平面的东西,我本来是一个画家,从这儿开始,我就开始用媒体的纸屑做一点作品,当然,粉碎流行文化的杂志本身带有一种态度,就是对媒体、新闻报刊、二手的“现实”肯定有一种质疑,有一种艺术家的态度,就是我不相信这种东西。
  
  99艺术网:不相信媒体?
  
  杨千:不是不相信媒体,就是对它里边的一些东西不相信,因为现在很多媒体的宣传、广告、炒作性、背后的巨大利益或者是国家机器背后控制的政治也好等种种原因,它实际上不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或者是公正,或者是客观的,它也带了很多其它的因素,我在做这几个展览的时候,运用纸屑这个媒介,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因为它本身就有一个很丰富的文化内容,不光是一个媒介,里边是各种各样的信息、图像,媒体的词汇都在这一片、一片的纸屑里头,从那个时候开始,去年在今日美术馆做了“超常”,接下来大概有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一直用纸屑来创作。
  
  纸屑:时代的新材料
  
  99艺术网:在你的作品里面首先把媒体生产出来的产品,包括报纸也好,杂志也好,先做一个粉碎,这种碎化之后再运用纸碎重新去创作,重新把它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你怎么看待这个过程呢?
  
  杨千:这个过程本身还是挺有意思的。第一,它不是说像平面绘画一样,那个过程不是一个作品的一部分。我在做装置作品的时候,它的过程明显是一个互动的,后来我用媒介,纸屑来做平面绘画的时候,它实际上有一个先期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就是它不像是一般的传统画家到商店去买媒介,买就可以了,我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制作出来的。比如说我找很多本各种各样的杂志,先寻找类似的颜色和分类,分类以后再倾向于黄颜色、红颜色、蓝颜色基调的,或者是白色的,把它分别碎掉以后,出来的颜色有红颜色的纸屑、蓝颜色的纸屑,黄色的纸屑。
  
  99艺术网:在碎的时候已经有大体颜色倾向的区分了。
  
  杨千:相当于我的调色板上的颜色,我再根据这种调和它的黄色和红色的纸屑,出来会有一种混合的橘红的效果,在整个的过程当中,在整个筛选过程当中,很多信息都包含在里边,而且这种材料,说实话是一个很少被用的,据我所知在国内没有人用过这种纸屑,在国外也没有,因为这种碎纸机,就是八十年代的产物,在国内大量地被运用,也是九十年代的时候,这种材料也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工具,所以才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线索和一个机会,运用这个纸屑。我觉得在运用纸屑的时候,它的机理、效果都是以前没有见到的一个东西,一个比较新的东西。
  
  99艺术网:时代制造出来的新材料。
  
  杨千:对,因为有的纸屑还可以看到有一两个字或者一个眼睛的一角,一个嘴唇的一角,有很多丰富的信息在里边。
  
  99艺术网:你谈的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我想起来黄永砯老师的“东西方艺术史”,用洗衣机搅拌的那个作品,您是怎么看待您的作品和他的作品的区别呢?
  
  杨千:首先我觉得他的那个作品,他是把两本非常概念性的、观念性的两个东西搅拌,他的搅拌是观念性大于他的视觉性。
  
  99艺术网:作品本身出来的呈现效果并不一定有他的观念感。
  
  杨千:对,我觉得他这个更多的是一种观念艺术,实际上跟我这个还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也有一个最后的呈现,有方式、有图像,图像是由不同的纸屑构成的,但是没有把那种观念或者是聚焦在东西方的文化上面,或者怎么样,比如说对流行文化,当然我也有做过一些装置和现场的东西,比如说我去年在台北MOCA有一个联展上面做了一个作品,把《佛经》、《可兰经》、《圣经》整个搅碎以后,都是纸屑铺在一个地上,形成一个大的圆,然后有人在上边肢体跟它发生关系,但是这种方式,方法论上不一样,观念上也有区别。

 

相关链接:

 

  [展览信息] “纸碎今迷”杨千个展

  沈其斌:碎片与幻境

  杨卫:关于“纸碎今迷”与杨千创造

  [序] 苏州美术馆副馆长杨文涛致“纸碎今迷”杨千个展前言

  [视频] 杨千个展苏州开幕 点燃历史名城当代艺术活力 

  [视频] “纸碎今迷”杨千个展走进历史名城苏州 

  [视频] 杨卫:艺术生效的过程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悖论

  [视频] 邹跃进:艺术家应该有理性判断的能力

  [视频] 吕峰:当代艺术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频] 杨文涛:继承文化与文化建设同样重要
 


  形象的隐喻和暗示
  
  99艺术网:你的这一系列作品里边,首先是针对媒体的,包括有媒体的权力、话语权,还有媒体的真实性,又表现一种质疑的态度在里边,你在这种重新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也会有一种矛盾的感觉在里边,因为你创作它同样会使用到他们制造您生产出来的东西,你会使用到大众的形象比如李宇春,或者是大众形象Lady GaGa这种形象,您是怎么考虑这种观念的转化呢?
  
  杨千:我是这样想的,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个作品章子怡或者是李宇春的形象,当然她已经不是一个新闻图像,她是一个通过我的纸屑材料构成的一个艺术的形象,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不一样的,就是李宇春的形象是由无数的杂志、碎片,杂志里边无数的美女,无数的媒体词汇,无数的模特,无数的一些什么新闻人物形象构成的,它不是李宇春一个单一的形象,这里边肯定有一个隐喻和暗示,就是一个超级明星,可能他背后、铺垫、垫背的是很多其它的因素,所以她以前不是以前原来的那个章子怡的形象或者是李宇春的形象。上升到艺术语言转换的问题,比如说我在工作的时候这种方法和表面的结果,因为纸屑是很有质感的,上面李宇春的脸上有可能有其他人的脸和文字,有可读性。所以它实际上是把个转换了。
  
  99艺术网:刚才提到在新闻式的图像里边,在现在这种图像泛滥的时代,你是怎么看待艺术创作里的新闻式图像的创作呢?包括像在用新闻事件,我刚才表达的适不适合,像汶川地震事件出来之后,或者说像某种群体性的国家大事件出来之后,艺术家利用这种新闻事件来创作,这种方式,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杨千:我觉得可能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去筛选和选择新闻图片,可能每个艺术家感觉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这没有一个标准如何去选择这种新闻性图片的,再加上我不是特别注重新闻式的图,我可能在选择图像的时候会选择一种图像是比较有一点新的东西,或者比较陌生的。比如很多现在的图像用得很滥的,比如说文革的形象,或者政治波普的形象,或者艳俗的形象,已经被用了很多、很多遍,我觉得那种重复的东西,肯定不能给人一种很新鲜的感觉,所以我一直强调艺术创作里边,一定要有一种让别人看耳目一新,觉得这种东西,以前没有见过,虽然这种东西,可能还有很多缺陷,像我现在这个纸屑的作品还得往前走,至少它有一种新的东西,就是别人没有用过的。换一种材料的时候,他们就觉得它的长久性是不是有问题,像这种东西,在国外,在西方早就解决了,很多大师都已经用过这种综合材料了,各种材料都用过了,像这种,有的时候我会举一个例子回答他们的问题,油画颜料和画布,中间是靠乳白胶来连接的,实际上我这个就是用最好的乳白胶把它一层层粘起来的,同时我在面上做一个有机玻璃的罩子或者用树脂把它封掉,这个长久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是最困难的一点,在中国,当你有一种新东西出来的时候,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说服,去推动。
  
  99艺术网:需要引导。
  
  杨千:对,因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实际上非常年轻,收藏家这些对综合材料的东西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油画没有问题,我以前画的油画,用油画来表现的一些东西,我就觉得对我来说它是一种传统。
  
  理想的媒体什么样儿?
  
  99艺术网:有批评家在讨论的时候,有谈过你的作品本身是使用这种材料还是使用其它材料,是跟你的作品,跟你的创作想法是带有上下文关系的,你之所以会使用这种材料,是因为你必须使用这种材料才符合你要表达的东西,你是怎么考虑材料和你想表达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呢?
  
  杨千:这种关系是很明显的。我想先说一下,像一般的,不是说我在玩材料,一般的材料转换,比如说一个杯子,我用纸屑来做,或者我用画笔拼出一个杯子,或者用不同的材料来做,那个只是运用不同的材料来做东西而已,在这个材料和主题之间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这种肯定是比较简单或者是比较低下的一种对材料的运用。我觉得我的这个纸屑,因为它本身里边包含的都是时尚、流行、丰富的东西。
  
  99艺术网:显然是对时尚媒体的东西。
  
  杨千:对,这种材料本身跟我现在所要表达的东西,或者是形式、语言是结合得很紧密的。如果是我用这个碎纸做的这个杯子,一般的杯子,你是用铜铸,用玻璃铸,我用纸屑也可以做,比这个东西肯定没有意思,我觉得真正的艺术还是形式、观念和内容,这三个东西是非常有关联,缺一不可,我非得要用纸屑做这个东西,比我用其它的材料更贴切。
  
  99艺术网:这个材料的运用和作品上引发到你这次展览的主题了,是杨卫老师策展的,“纸碎今迷”这个主题。他用“纸碎今迷”来形容这个时代,媒体化、碎片化的时代,你的作品和他的这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杨千:展览,实际上它的标题是一个带有一种引导性的,有的时候不是那么重要,主要还是看你展览的作品的内容,本身展览的作品,我们刚才已经谈了很多关于媒体的这种,因为杨卫取了一个“纸碎今迷”很适合在苏州做这个展览的一个主题和采用了谐音,所以我觉得“纸碎”,就是媒体碎掉了“今天带有一种迷惑”,和我的主题当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觉得一个展览的标题就是一个引子。特别是在苏州这个地方,他把这个名字取得既当代又传统,又有一个历史渊源在里边,又有当代性,所以我觉得标题还是蛮好的,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展的什么内容。
  
  99艺术网:今天也差不多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想了解一下,因为你这次展览中的作品主要是涉及到纸质媒体这一块,您使用的是纸质媒体的碎片,来表达您对纸质媒体的一种态度,你是怎么看待如今的网络媒体的呢?因为网络媒体在如今已经占据了信息时代的一大部分,因为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你对这些年来对纸质媒体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你是如何看待信息时代新的方式的这种媒体呢?
  
  杨千:我觉得发明或者是推动网络媒体的这个人,是一个伟大的、了不起的人,现在的信息化非常快速、有效性,在网络是很少被国家机器所控制的,当然现在也有办法,也可以给你屏蔽什么的,但是我觉得从总体上来说更全球化,不受一个地理位置的局限,网络上一下就可以传播开来,它的快速性,从技术上来说,科技含量,从这方面来谈是一个很伟大的事情。但是同样的,就是因为网络媒体,有可能也是被一些人所控制,可以说商业利益或者是背后的一个财团,或者是背后的一个政治机构,或者是投资人,所以这个媒体,我希望它能像我理想中的媒体一样带有一种公正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它不是为某一个集团或者为某一个机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以后我们面对媒体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我们这种时代,媒体是我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是非常积极的、正面的。
  
  99艺术网:不管是它的方式和材料,它是怎么变化的,媒体本身还是需要我们去面对的一个东西。
  
  杨千:当然,肯定的,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日常生活充满了媒体,从手机短信到网络,到纸媒,铺天盖地给你压过来,如果还有很多这种垃圾的信息会造成人的一种异化,对我们会产生很多压力。我就觉得媒体要做的事情,不管纸媒也好,网媒也好,实际上它更多地应该对正面的,特别是对全球性的文化、经济、政治有一个比较公平的、客观的传播。
  
  
 相关链接:

 

  [展览信息] “纸碎今迷”杨千个展

  沈其斌:碎片与幻境

  杨卫:关于“纸碎今迷”与杨千创造

  [序] 苏州美术馆副馆长杨文涛致“纸碎今迷”杨千个展前言

  [视频] 杨千个展苏州开幕 点燃历史名城当代艺术活力 

  [视频] “纸碎今迷”杨千个展走进历史名城苏州 

  [视频] 杨卫:艺术生效的过程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悖论

  [视频] 邹跃进:艺术家应该有理性判断的能力

  [视频] 吕峰:当代艺术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频] 杨文涛:继承文化与文化建设同样重要

【相关视频】

【视频】时代的新材料——杨千谈艺术创作

【视频】理想的媒体什么样儿?——杨千谈媒体

【视频】媒体的纸屑:杨千谈艺术脉络

 


【编辑:流明】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