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方力钧的励志自传:《像野狗一样生存》

来源:99艺术网综合 2010-06-30

《像野狗一样生存》封面

“方力钧”是一个名字,也是一个灼热的现象,更是一个艺术标志和一种成功方式,是方力钧经营艺术二十多年来最成功的品牌。方力钧这三个字,在艺术学术圈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泼皮文化”、“叛逆”、“新物种”……在另一个层面上还意味着“高价”、“艺术界的话语权”……

《像野狗一样生存》诚实而客观地记录了方力钧的艺术态度、艺术立场、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处世原则等,并附有他的多幅油画、版画、素描、雕塑等作品照片,后附艺术家简历及生活、工作、出访交流照片,表现了这个性格复杂又单纯、身份多重又如一的“真生命”。                             

出版方力钧首部文字自传《像野狗一样生存》,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传递这个“真生命”,以方力钧为一个缩影,传递当代中国艺术家最真实的声音,展示现实的生存现状。

在物质丰硕的今天,我们试图回到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提倡,艺术是人类伟大的潜能与高贵的本能,遗憾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并未意识到这点,或因生活奔波而无暇顾及,于是艺术成了少数人的权利,少数人的“阳春白雪”;我们也知道在 “圈子”盛行的当今时代,有无数像二十多岁时的方力钧一样,怀揣梦想,却前途茫然,他们在寻找,在挣扎,在大环境与舆论里不得其所。然而,艺术的可能性,同时潜伏于寻常人与那些试图成为“艺术家”的追求者们身上,埋藏于万千人的心中。如何让艺术成为平易近人的现实。这也正是我们希望通过《像野狗一样生存》的“传递”与“展示”达到的目的---虽然路途遥远,但是我们正在努力。

另外一点,是关于当代艺术的现状,上个世纪西方思潮的影响余温尚热,当谈到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大多数人会习惯性偏向于西方,认为中国没有值得骄傲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如果有不错的艺术理论,也是对西方艺术理论嚼得比较好的消化之作,本土的艺术理论极其学院派:枯燥而没有血肉。我絮叨的这些的理由是:这本书或许可以改变一点“中国没有真正艺术”的观念。原谅我没法仔细举证为什么,好的文字,好的经历以及体会和感悟极其私人。在本书中,方力钧非常很聪明,很多东西谈得很浅白了,显得很平淡,然后再读就有很多可以说是很宝贵的经验与探索思考了,以及这正是这本书亟待挖掘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相信这本书,能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终获一块里程碑似的定位。就像葛赛尔的《罗丹艺术论》与布拉萨依《毕加索谈话录》。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方力钧不仅讲述了自己的艺术梦以及为之所做的坚持和努力,还解密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个体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的心态,对待世界的态度,确定他的艺术成就。同时,艺术需要思考、需要创造。这是一本密度、质量极为上乘的著作,不仅有个人的奋斗史,更有方力钧本人对生活对艺术的诸多思索和探寻,相信每一个选择本书的人,一定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四大金刚”之一,世界艺术圈标志人物,国内身价最高的画家之一,“茶马古道”和“岳麓山屋”的经营者。

自1993年起,频繁参加在德国、法国、荷兰、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举办的重大展览,成为关注焦点,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出版个人画册多部,作品被世界各大美术馆及著名人士收藏,其中包括意大利服装大师瓦伦蒂诺。由张京平执导的纪录片《方力钧》(上下集)在中央电视台十套“人物”栏目播出。出演电影作品《绿茶》(导演张元)。

主要参展:“第六届全国美术展”(中国广州)、“中国现代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新艺术展”(澳大利亚)、“中国前卫艺术展”(柏林世界文化宫)、“中国后八九艺术 展”(中国香港)、“东方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世界道德”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厅)、“第五届亚洲美术展”(日本福冈美术馆)、“前卫·中国—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展(日本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第一届中国当代版画学术展”(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当代艺术成果展”(中国北京饭店金色大厅)。

代表作品:“光头泼皮”系列,为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的三幅大幅色彩艳丽的作品《1993-N.1》、《1993-N.2》、《1993-N.3》,以水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以“记忆与失忆”为主题的油画作品,“阳光”系列作品,以及真人原大铜金箔雕塑作品等。

相关评论

《文汇报》书评:人一发情就搞艺术

我觉得方力钧《像野狗一样生存》7万字就讲了一件事儿——如果人类一发情就搞艺术的话,那咋办?当然这件事儿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艺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问题。这个问题谁都琢磨过,谁也都没琢磨出来。当然还是会一代一代的琢磨。就像吴山专讲的一句话“你爷和你奶做爱,你爸和你妈做,你和你媳妇做,回头你儿子还得和你儿媳妇做……

(来源:新浪读书)

 

相关链接

方力钧光头营销之道

CCTV《人物》访谈:他不属于任何派别 喜欢像野狗一样生活(视频)

人生有一种画皮是艺术

 

杜尚说:什么都是艺术,什么都不是艺术。

 

事实上,他的一生就是艺术,他一生也都在逃避艺术,当你把杜他称为艺术家时,他跑去当图书管理员、教法文、下棋;当你以为他不搞艺术了时,他却从未停止。

 

这就是杜尚的独特之处,也是高明之处,他真正从态度上将艺术从生活中取消了,把生活做成了一个高超的艺术品,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最好的艺术,就是我的生活。

 

彼时,这是杜尚的高度;此刻,这是不是方力钧的高度?

 

我听过很多中国人说,也听过很多外国人说,方力钧是中国的安迪•沃霍尔。这个说法固然不错,不过我倒觉得,在精神上他其实更脱胎于杜尚,只是没有杜尚那么深刻,那么惊世骇俗;在技术上他才受业于安迪•沃霍尔,只是没有沃霍尔那么多变,那么光怪陆离。

 

杜尚也好,沃霍尔也好,都不开宗立派,也都不坐地收徒,但却都对世界影响至远。不为其他,只因二位都知道,艺术玩得再高妙,不遁入人生了悟之境,一切都白搭白费。

 

深得两位内功旨要的方力钧,虽非臻于化境,玩转当今世人还不在话下,所以,无论醉心盛名的中国人,还是痴迷深意的西方人,都被他一网捞入,如鱼如虾,如草如芥。

 

难怪那么多年,还有人始终说,方力钧是个骗子,一直靠自我炒作浪得虚名。

 

这样的说法,我不否认,也不承认,我觉得,从世俗层面说,方力钧没有错,艺术止步于商业,认不认那个价是你情我愿,把白菜卖出猪肉价,把猪肉卖出金子价,揣着明白装糊涂地接盘,只要自己击鼓传花接的不是最后一棒,后面还有冤大头哭喊着买单就行了。

 

但从艺术层面上说,他确实是个把人生艺术化了的大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只摆弄一个光头,这不是艺术家是什么?不是他骗了人生,是人生骗了他。而问艺术值不值这个价,如此问题,则近似于问人生有什么意义,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神祗台下几人能作答?

 

潘石屹说得好,时代把几乎每个人都逼成了商人。画家也是人,吃喝拉撒,声色犬马,并非在利禄人群之外,也不比一般人承担更多的高尚,所以,你没有理由苛责方力钧。

 

不过,我对当代画家却有个保留态度:他们成熟的是技法,不成熟的是态度。

 

很多画家技法太好,太炫,太丰富,远远超越了艺术的需要,艺术在技术层面全面解放,在精神层面却迟迟迈步不前。要知道,一个人在技术上过于强大是会走弯路的,会冲淡对本质的理解,对深度的把握,事实上,只有最简单的形式才能表达最具强大的内容。

 

而这一点,方力钧二十年前就做到了,到今天一直还在做,他始终回避火花,回避激情,回避理想,去掉细节,去掉枝蔓,去掉繁缛,直袒关键,直露意义,让深度回到视觉之内。一如安迪•沃霍尔所言,我的画面就是它的全部含义,没有另一种含义在表面之下。

 

更新技术还是更新态度?毕加索选择前者,杜尚选择了后者。技术和态度虽山水相依,但从技术到态度却山重水复。四十多岁的方力钧,无需做毕加索了,他要做的是杜尚。

 

所以,功成名就的方力钧又跑去开餐厅了,一个非常艺术气、知识分子气的画家渐渐生活化了,小市民了,开始关心成本和利润,不拒绝麻烦,也不回避幸福,有泪水了,有汗水了,才能活得像个人,不是么?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如梵高、高更者,终非他所愿。

 

或许,他还是在践行沃霍尔的训言:我从来没有不在状态,因为我从来没有状态。

 

而事实上,当方力钧把他那张光头涂上第一张画布时,其艺术和人生已经连为一体,雌雄莫辨了。人生从艺,四十不惑,他才终明白艺术不是画地为牢,不是坐井观天,喊一声艺术,却满满的都是人生,专一的都会死去,花心的才欣欣向荣,玩艺术就得像条野狗,漫无目的,却又遍地都是目的,随处都是艺术,随处也都是人生,不知君为蝶,还是蝶为君。

 

千百年来,艺术家因艺术潦倒,因艺术荣耀,是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人生?到头来,艺术只不过人生一种障眼法,你看它千变万化,波光流转,画皮被揭去之日,终究会现出原形,明眸皓齿的大美女,登时化位逃入深山老林的小狐狸,人生到底是百相千端。

 

人生艺术,孰是孰非,一如威廉•考珀所言,自然地运行全在上帝的旨意之下。

 

此刻,我记起1984年方力钧的一幅作品入选了在广州全国美展。当时,仅仅为了看一看他的作品在美术馆墙上的样子,他竟千里迢迢地坐火车从河北邯郸奔赴广州看画展。

 

说实话,我对坐在火车上一路忐忑、到了现场激动莫名的那个方力钧似乎更喜欢。(豆瓣读书)

 

相关链接

方力钧光头营销之道

CCTV《人物》访谈:他不属于任何派别 喜欢像野狗一样生活(视频)

别复制这份简历

 

 

我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来读方力钧这本自传,里面有些对经验的阐释带有不必要的说教或者炫耀成分,让人觉得不是很舒服。可能他也并非故意,因为站在那个位置,很难不遵循那个位置应有的思维逻辑,若真通俗亲切到艺术人生的地步,恐怕会更假。

 

那么这些令人不愉快的因素,可能与文体有莫大的关系。《像野狗一样生存》说是自传,其实更像一本演讲稿汇编,那种口吻绝不是自语,而是在面对一个群体,这就难免与我们对个人传记的阅读经验相悖了,你会清楚地体会到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很难进入他所表述的状态和语境,但这同时也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完完整整地保持自己的态度,认同还是不认同;喜欢还是厌恶,最后的判断一定直接,并且生猛,像方力钧的画一样。

 

曾经跟朋友假模三道地聊过几次当代艺术,觉得真正能留在美术史上的牛逼艺术家得具备这么几个条件,第一:技术上必须一流,不过这个好像无须多言;第二:拥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当然清高者可以选择不屑或者回避,但美术史一直是相对系统的,所以这个理论的根基会对最后的高度有一定影响。第三:具有一定的叙述能力,简言之就是可著书立说,这会为将来的理论家提供方便。而现在能想到的既有市场认可又具备以上条件的艺术家,也就吴冠中和陈丹青,也许还有等等。而当代艺术中著名的F4,方力钧是开先河的第一人,或许,他在将来会像他那些著名的朋友一样,在著名的领域,获得著名的地位。

 

方力钧这一代人都有一定的情结在,经历的不同也使作品的气质有所区别。他们生长在一个集体意识的年代,因此个人意识的觉醒显得迫不及待,他们珍惜每一次机会,将表达推向极限。在他早期的画作里,愤怒占据了相当大的情绪比例,那股子劲儿感觉很像是崔健同时期的作品,精神指向不见得正确但明确,这种力量放在今天已是奢侈。他的大秃脑袋,岳敏君的大白牙,张晓刚的大家庭,王广义的大批判差不多已经成了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然而说实话,我一直对于这种带有明显符号性的画作不是很喜欢,无论它是波普还是玩世主义,我觉得都有讨巧之嫌,方力钧在这本自传里也对这些带给他巨大名声和财富的创作做了坦诚的注释,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我从不相信艺术家应该孤悬于市场之外,因为商业很实在,不太敢骗人,反倒是艺术本身更爱化清纯妆。

 

自传中事关创作的部分不涉及技术层面,多是在探讨艺术与生活本身的从属关系,而无论艺术还是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命题,两者间的关系需要无数个角度去构架和梳理,远大于一本自传的承载量。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在艺术圈里正好相反,起码在中国,艺术家的失败是通病,成功是个案,既然是个案,就注定无法被复制和推广,如果你是本着实用主义来读这本自传的话,那么很可能会以失望告终或者误入歧途。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缩影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尽管是个人化的,却也终究是在大环境下的表露。

 

你也无需确定方力钧在自传里是否百分百诚实,这也完全没有必要,就像一首诗里写的,确定十分美丽,然而不确定更加迷人。(豆瓣读书)

 

相关链接

方力钧光头营销之道

CCTV《人物》访谈:他不属于任何派别 喜欢像野狗一样生活(视频)

【编辑:singer】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