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先生如今被公众誉为“中国时尚产业、视觉产业的开拓者”,“中国倡导创意产业的观念和实践的第一人”。今天看来,他当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大视觉”、“大美术”观念,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如此地相融契合。对于这位逝去五年的艺术家,人们已越来越理解他先于旁人的前瞻性睿智思想。
陈逸飞在绘画艺术撼动西方之后,努力冲破画框,搭建一座通往整体美学的桥梁,描绘一个城市的“大美丽”。他认为,整个城市就是一所视觉学校,在城市生活的人,天天看到的东西,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和领略。城市的视觉,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先进程度和生活水准,在某种程度上,它与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乃至个人的尊严紧密相连。因此,全心全意地做好视觉产业,是人人都需要关注的一个大事业。他指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让视觉艺术走出自命高雅的画室,走出孤芳自赏的沙龙,充分调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将自己的艺术感悟、美学理念贡献给社会和公众,让生活变得更美” 。
陈逸飞从未将自己局限在画家的领域,而是将自己界定为“视觉艺术家”。他深信,获得视觉的享受,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对视觉享受的渴望,已经日益转化成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视觉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兴奋点。因而,他全力拓展着自己视觉产业的大事业,把视觉艺术带到影视传播、模特文化、环境艺术、时装服饰、景观建筑、时尚家居、产品设计、出版传媒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
陈逸飞认为,要深入推进视觉产业的发展,需要着力加强视觉美学的教育和普及。今天中国最为缺乏的即是美学教育。因此,出版物的教育功能要更强于绘画、服装、影视等其他视觉领域。于是他投入相当的精力发展自己的出版传媒事业,期望自己策划和指导的杂志、图书能最大限度地向人们传递视觉美感,从而起到视觉美育教科书的作用。
“逸飞视觉”杂志
在陈逸飞眼里,出版物比绘画、服装、影视教育功能更强。在他观念里,中国最为缺乏的即美学教育,而他期望着杂志和图书能最大限度地起到视觉美育教科书的作用。陈逸飞在02年前后,创办了《青年视觉》,并与英国高档社交杂志《Tatler》合作《艺术家》(《ShangTatler》)。
《VISION青年视觉》
2001年9月,陈逸飞首次染指杂志出版行业,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合作在上海推出了时尚艺术生活杂志《VISION青年视觉》的创刊号,并于2002年1月起正式按月刊出版。
《VISION青年视觉》杂志由陈逸飞担任总策划。“VISION”在英语翻译中有“前瞻、希望、美好”的涵义,陈逸飞以此强调时尚感是通过视觉艺术和视觉语言,表达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态度。杂志的栏目分为人文、艺术、空间、时装、化妆、科技六大板块。内容包括人文关怀、潮流趋势、文化艺术、空间美学、工业设计等时尚生活的各个层面。自诞生起,《VISION青年视觉》就与其他时尚杂志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厚达416页,全彩色印刷,国际流行的超大型开本(230×300MM),富冲击力的图片设计和犀利独特的编辑逻辑创造出一种充满时尚氛围的开放式阅读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读者:什么是溶化在精神之中的真正时尚,什么是有国际品位的物质生活,什么是潮流中独具的个性,什么是真真正正的美。
作为杂志总策划,陈逸飞会亲自参与并审定每期封面、设计策划内容风格,力争使《VISION青年视觉》符合白领青年这一消费群体,凸现其信息量大、新鲜、具收藏价值的典型特征。他还会亲自到一些大城市推介杂志,并首次将内地的时尚书刊推入了香港市场。
这本在很多方面独树一帜、堪称首创的《VISION青年视觉》可谓是时尚界、设计界、出版界的一朵奇葩,受到无数潮流人士的追捧,甚至影响了时尚的风貌和一代人的阅读习惯。
遗憾的是,2003年5月,由于逸飞公司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在一些合作方面无法达成一致,逸飞公司在《VISION青年视觉》的全班人马集体撤出,独立创办《东方视觉》杂志,并出版了第六期《东方视觉》。《VISION青年视觉》则继续由中青社主办。然而,在编辑思路和视觉设计等方面与《VISION青年视觉》极度一致的《东方视觉》只存活了一期便宣告夭亡。
“逸飞视觉”丛书
2004年,陈逸飞率先在出版界倡导并推出了“逸飞视觉”系列Mook书。“Mook”是陈逸飞提出的一个创意概念,顾名思义是Magazine+Book,即杂志与书的结合。它既有杂志的最新资讯和大量信息,又有书的精致内容和到位细节。
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缘自陈逸飞经常出国,在国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书店,买的最多的也是图书。在此过程中,他觉得虽然国内做书的人很多,但是图书出版现状和国外还是有相当的差距。他希望能自己做一点书给周围的朋友看看,以“逸飞”为品牌的图书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品质上都能赏心悦目,满足国内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出版的图书,将主张的“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观点很好地阐释。
2004年1月,“逸飞视觉”与浙江摄影出版社合作,首批推出了:《布鲁塞尔》、《东京》、《米兰》和《伦敦》四本丛书。所选取的均是最具时代潮流感的国际时尚之都。
2004年7月,“逸飞视觉”与江苏美术出版社合作,继续推出了:《维也纳》、《爱丁堡》、《利物浦》、《遇见100%希腊》、《视觉捕手》、《新锐期刊势力》、《绝版爱情——13对艺术情侣的私密生活》系列丛书。
2005年5月,陈逸飞骤然离世之后,江苏美术出版社依然按原定计划推出了“逸飞视觉”的《亲爱的坏品味》、《绝版爱情:十三对电影情侣的私密生活 》、《牛仔》、《T恤》、《比基尼》系列。
这套丛书摒弃了纯文字描绘的传统,采用赏心悦目的图片特写并配以轻松随意却睿智凝练的文字说明。书中用特别的方式表现了很多人们常常会忽略的细节。如地图、小杯子以及一般旅游的人不会去,甚至不会特别关注的地方。然而这些细节,却正是从事视觉工作特别是创意工作的人真正关心的地方,也是一个城市最有活力之处。
丛书的形式也别出心裁,首次在国内采用PVC的透明塑料充气包装形式,又称“枕头书”。看书时疲倦了,垫在头下或塞进枕头就可酣然入睡。
陈逸飞题材书籍
陈逸飞去世前后,有较多书籍介绍和分析他的艺术经历和成功经验。其中较为的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神话陈逸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不可复制的神话:陈逸飞传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视觉人生——陈逸飞传》,华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逸飞视界 》,古吴轩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逸飞周庄》,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画界无疆, 陈逸飞 画界无疆,成法》等。
其中,《神话陈逸飞》针对陈逸飞的画作在艺术市场接二连三创下新高,并在中国社会乃至亚洲艺术界掀起波澜的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书中将关于陈逸飞的种种话语——旧话、趣话、实话、反话、心灵独白与善意诘问收集归纳起来,试图解析陈逸飞这一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不同面貌和影响,并对其油画作品的创作和艺术市场的规律作一个总体探讨。
《不可复制的神话:陈逸飞传奇》从《理发师》风波、成名之谜、作品拍卖之谜、逸飞品牌、陈逸飞的爱情等方面讲述了陈逸飞的传奇一生,并解析了陈逸飞神话的练成之路。书中收入了好友回忆陈逸飞的文章,还有陈逸飞自述做一系列事情初衷和立场的访谈录。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通过艺术经历和大视觉产业两大方面对陈逸飞的生平纪事作了详细讲述。并广泛通过他的生前好友及各界人士的回忆,使人从不同角度认识和了解众所周知的陈逸飞。
《逸飞视界 》是陈逸飞的遗孀宋美英女士追忆那段相知相爱的真情岁月所作。她从“丈夫·逸飞”、“画家·逸飞”、“商人·逸飞”、“朋友·逸飞”四个方面,介绍了陈逸飞的生平事迹。
《逸飞周庄》以因陈逸飞作品一朝成名的周庄为线索,从回忆、纪念、思念、回顾和展望等角度,介绍了陈逸飞和周庄的情缘故事。
《画界无疆, 陈逸飞 画界无疆,成法》是《唯美至上一中国艺术家之最丛书》之一。它详细地呈现了“最快乐”、“最痛苦”、“最遗憾”、“最幸福”等陈逸飞之最,被不少专家誉为近年来最具可读性和文献价值的艺术类图书。
陈逸飞作品画册
陈逸飞作品画册的整理出版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常见的如美国哈默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陈逸飞画册》,西泠印社2004年出版的《陈逸飞》、天津杨柳青画社2006年出版的《中国写实画派油画精选集2》、天津杨柳青画社2008年出版的《陈逸飞》和2010年出版的《陈逸飞画册》。其中尤以1990年、2008年、2010年出版的三本陈逸飞画册最具意义和价值。
美国哈默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陈逸飞画册》,是陈逸飞在沪上首次发行的画册,也是其赴美十年的一个小结。画册由哈默博士作序,精选了他赴美以后创作的数百幅油画作品中的90幅佳作,多为中国题材作品。
天津杨柳青画社2008年出版的《陈逸飞》是为了纪念陈逸飞逝世三周年,由其遗孀宋美英女士授权出版的精品画册。也是国内首次正式出版的陈逸飞个人画集。画册同时推出精装、简装两版,收录陈逸飞不同时期创作的119幅油画作品,包括革命历史、古典仕女、音乐人物、上海怀旧、水乡风景、西藏等题材,包括多幅陈逸飞创作的未曾面世的精品。
由上海美术馆及陈逸飞艺术基金2010年合作出版的《陈逸飞画册》是为纪念陈逸飞逝世五周年,陈逸飞作品在国内的第二次大型展览而推出。其中包括陈逸飞的123幅油画作品、37幅水彩、素描作品,生平照片48张以及3万多文字。画册由余秋雨作序,内容涵盖了陈逸飞早期的主题创作、水乡、仕女、音乐人物、西藏及海上旧梦等各个不同时期和题材的重要作品,是陈逸飞一生众多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也是对陈逸飞的作品档案的一次集中性梳理。
【编辑: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