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普世艺术让“我”消失于万物 ——杨树峰专访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丁晓洁 2010-07-03

 普世艺术让“我”消失于万物  
        ——杨树峰专访    


 


 
 时间:2010年7月1日
 地点:99艺术网访谈室
 采访人:丁晓洁(99艺术网)     

  
 
 【编者按】杨树峰有两个身份:艺术家和新太阳美术馆馆长。作为艺术家的杨树峰在“85新潮”期间创作过大量作品,并被称为“85漏网之鱼”;作为新太阳美术馆馆长的杨树峰建馆后举办了轰轰烈烈的杨树峰“85”艺术大展,并针对“生命体验与创作”举办了讲座广泛传播“普世艺术”的精髓及其应用性。从艺几十年来杨树峰不断游离于斑斓的旅途中,将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合二为一。     
 


    99艺术网:新太阳美术馆的开馆展“杨树峰的85艺术大展”标题是以“85”和自己的名字作为开头的,你是否希望以特定的历史时间作为佐证来确认自己在那段时间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呢?         


    杨树峰:我85时期的作品,在当时83——86年间的中国,可以说是个“碑”的概念。为什么这样说?我觉得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怀所决定的。我用我的作品书写了当时中国在特定背景下特殊的、普通人的精神层面的情怀,不是简单的、社会表面的社会事件方面的情绪。我使用了很多材料、很多语言方式,同时也探索了人的生命层面、精神层面、生理层面、伦理、道德、传统等诸多领域,后来才留下了这么多风格各异的作品。今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才刚刚看到作品的价值。所以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和证明的,当时看不出来。 


    99艺术网:在你的展览中,选取的作品大多都是创作于1981-1989这个时间段内的,并以回顾展的形式作为展览的布局。除了回顾之外,你是否考虑过这些作品能够与当下的时代精神在某些层面上发生深层次的交互呢?它们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杨树峰:我要证明一点,杨树峰的85艺术大展不是回顾展,而是一个新的展。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新作品、新展览、新观念,只是放在了另一个时间段而已。这些作品是85时期创作的,但对整个中国艺术家来说,应该是一个新的展览。它的“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们在85时期属于另类型的艺术作品;二是用个人的作品呈现了85的另类艺术探索风貌。如果说与当下的时代精神在深层次有交互的话,那就是在中国无论是85、还是现在,大部分艺术家最缺失的一块,就是人性的崇尚、人格的独立,注重人本身精神层面,用内在生命的涌动反射大社会的背景,而不像中国很多85当时的艺术家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这也是我的艺术的价值所在之处。


    99艺术网:是否有一些70年代之后出生的年轻观众对你谈起过他们对于你作品的感受呢?


    杨树峰:通过展览我的作品,结识了很多60、70和80后的朋友。他们看过我的画之后,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真实、生动,仿佛有无穷的能量在画内涌动。有人说,不像以前的画。我想可能画面上有点永恒的东西吧。   

99艺术网:在你的很多抽象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立体派等西方美术流派的影子,你怎样看待这种相似性?


    杨树峰:在80年代那段日子里,我知道西方有很多艺术,但还真的没有好好研究过,只是觉得他们的作品对人、对精神、对生命、对自由有一种感知力,我也靠这种感知力去将自我身心深处的东西挖掘出来。我想说,如果说我们的作品中有相似性的话,那么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挖掘内在源泉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那就是生命和心灵,而不是表面的主义和观念。


    99艺术网:之前在关于你的采访和文章中曾提到“你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你认为艺术的本体是什么?


    杨树峰:在与你谈论艺术的本体时,可能本体早已消失了。其实艺术的本体就是人的本体,只不过人的本体需要外在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在某时也就是艺术的形式。撇开85时期的作品,如果让我说今天的艺术本体,那我可能会说是宇宙万物生命的本体就是我将来的艺术本体。


    99艺术网:艺术的本体性最终还是会通过作品的表象来传递给观众,你在创作时怎样考虑作品的表现形式与艺术本体之间的关系?


    杨树峰:在创作时尽可能调动能调动的力量,将自己全部打开,将此时真实自我的东西展示到前面来。当时对于表现形式并没有考虑太多,最重要的是能够将心理状态与生命本质联系一起展现出来。


    99艺术网:有人评价你的作品对人性、精神、生命层面有着深刻的表达,你本人也一直在强调“生命感”。你认为艺术中的“生命感”仅包含高尚的精神层面吗?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有什么区别吗?对于纯粹精神概念的强调是否会将作品的意义引向空泛化和概念化呢?


    杨树峰:精神与道德是两个概念,生命没有高尚与低下之分。视觉艺术家就是将这空泛化的东西转换成活生生的视觉形象,这就是艺术家的手艺。如果一个视觉艺术家连这点活还玩不好的话,那只好靠说艺术了。
 

    我的作品从来不概念,因为生命是活的。我觉得所谓中国的很多当代艺术家太概念了,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像是带着手铐和脚镣在画画。难道他们真愿意像工匠一样,照着模子一件一件刻吗?或许如果不概念的话,他们会从心理和生理上都很难受的。


    99艺术网:我没有经历过85时期,只能通过一些相关的文字描述去了解那个时代艺术家的精神状态。似乎在当时阅读西方的哲学著作已成为了一种时尚,很多艺术家也在用绘画等表现形式去诠释或者图解一些深涩的哲学概念,你认为当时的西方哲学热潮对于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杨树峰:因为从我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生命特征来讲,我一直比较不自觉地关注自己的生命和人性,当时西方的部分哲学思想确实让我去关注生命的曙光。通过这些思想,我能去接近生命、接近人性,绘画只是来自我关注的状态记录而已。

相关链接:

【视频】杨树峰:“85”对我来说就是个“碑” 

【视频】杨树峰:当代艺术是没落的艺术

新太阳美术馆举办的杨树峰“85”大展


    99艺术网:在你去年的展览标题里的“写意”二字是中国画论中常用的一个词,如倪瓒的“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意气耳”等。在当时崇尚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你怎样看待中国传统的绘画与哲学?你在创作作品时是否曾考虑过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哲学)精神与“新潮美术”相融合?      


    杨树峰:对我来说,写意就是生命的痕迹。如果加上时间,应该是动的,所以写意更准确些。不论东方西方,对我来说,只要对生命有意义,都是好的,我不排斥。我从来不太用脑子搞艺术,而是用心去感受。从来也不想要融合什么,你身体里有的、心里有的、自然的,就可以了。真正的远古的中国艺术和哲学是无与伦比的,但目前我见到的画中国传统艺术的艺术家,没有一个能将那种远古的、具有万物博大自然精神的气质展现出来,很多艺术家心里就很假、很虚伪,怎么能画出人类与自然的真情呢!


    99艺术网:除了梳理和展出自己在85时期创作的艺术作品之外,你现在还在坚持艺术创作吗?在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上与过去有什么不同?


    杨树峰:展览和梳理我的85时期的作品是我们团队的事,至于我更关心和热爱的是未来的东西。从90年代在美国期间就一直在探索未来的世界新艺术的问题,同时在探索自然、普世艺术的新命题。我热爱生命,同时我更爱万物的生命,我爱真实的自然。我更想创作出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命本质,画出它内在的结构。


    99艺术网:今天的社会环境与85时期有很大的差别,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艺术行业的市场化、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更多分歧与争论等,所有这些都使得当代艺术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了,你认为所有这一切为当代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弊端?


    杨树峰: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将成为过去,新的艺术必将开始,我们要关注未来。当代艺术让我在生理上已觉厌烦,他们做的是低级的概念,并且离自然、人类艺术本身已走得越来越远。


    99艺术网:“普世艺术”强调的是什么?在艺术作品大众化方面新太阳美术馆有什么样的目标与具体的举措?包括今年的展览计划?


    杨树峰:90年代,我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世界及美国的当代艺术,后来也将中国的短期当代艺术纳入进来一起做对比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当代艺术”是一种没落和相对落后的低级概念艺术!整个艺术的主导是以人类的自我为中心,从而将“我”的一切推向了极致,这是树立在所有当代艺术家面前的一堵死墙,应该说没有任何出路。
 

    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类在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回到自然当中去寻找答案。普世精神就是要人们重新认识自己,放弃精神中的自我,提倡万物同在,让“我”消失在万物之中,这样给艺术一个新的未来,给人类生命一个新的未来。普世艺术创作是将万物呈现出来,让“我”消失,最后达到“我”与万物在共存中共乐。
 

    新太阳美术馆也是一个共同的理念,让更多的人享受艺术、消费艺术,与艺术同在。我们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展是自然普世艺术展,这将是21世纪人类艺术的新发现,是人类的解放,是世界艺术的解放,我愿意为普世艺术的探索贡献出智慧和精力。 
 

    谢谢。 
 

 


【编辑:丁晓洁】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