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阿纳·奎兹在静安雕塑公园点“火”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2010-08-29

  

奎兹的装置“火焰”的模型

 

  将于9月1日正式揭幕的“2010世博静安国际雕塑展”,其布展工作正进行得有条不紊,主展场静安雕塑公园里,参展的雕塑作品大多已经就位,其中,比利时艺术家阿纳·奎兹(Arne Quinze)的作品“火焰”最引人注目,记者在搭建现场采访了艺术家。

  奎兹的作品似乎应该称为装置:像儿童时代的“火柴棍”游戏,他用木材搭成如火如云变幻莫测的形状,并将其命名为“火焰”。他说,他的作品像黑夜里的灯塔一样有导向的作用,表明这是安全的地点,吸引大家来相会,所以叫做“火焰”。装置中每一根木条都像一个人,象征着大家在一起相聚。过去人们都在集市聊天,现在却在网络上交际,他的作品给大家相聚聊天的机会。当人们抬头仰望作品时,就会惊叹,会会心一笑。

  因为他认为这件作品在许多方面代表着中国的特点,很像他心目中的中国:那么多相互纠结在一起的木方,就像中国有很多人;粗看外表没有什么章法,其实内部有稳定的结构;他们团结、聚集,产生使国家快速增长的力量。他说他来中国不下20次了,目睹了中国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变,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就是那股统一、团结的力量。

  选择在雕塑公园做这个作品,也是经过考虑的,他说:这个雕塑公园是闹中取静的休闲胜地,而作品紧邻人们休息的回廊,掩映在树丛中,仿佛身处大自然。作品大量使用木材这种自然的元素,代表着许多人,而用的色彩,则是红色与橙色;这色彩有对立的含义,有时是爱,有时却意味着死亡;有时能吓唬敌人,有时则为了吸引异性。而他选择这红色,则代表人的理念,有家的感觉,像蚕茧给人带来安全感。

  在欧美他做过许多类似的作品,不过他说一般他选择在人流、车流量很大的地方,封闭交通后搭建,几个月后就拆除。那些作品往往一开始引发争议,拆除后又令人想念,制造一种空虚感,借此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当代艺术。而在上海,这个装置却是永久性的。为了确保长期保存没问题,他还在创作过程做模型,与结构工程师交流。

  并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奎兹读书读到16岁后就开始“自我塑造”了。他说,一开始他只是画画,画抽象的画,围绕的主题都是人性、人在城市如何生活及其互相关系,表现人性、人的言谈举止及其精神的变化。他记得有一件作品是描绘我的家,我的房子,我的木桩上的房子。他觉得人的第一个家是在桌子下,第二个家是自己穿的衣服,第三个家则是有院子、围墙而把人与其他人隔开的房子。而木桩上的房子,表面看不结实,但像人有两条腿,体现平衡。他的装置作品与此可谓一脉相承。

  10年前他做了第一个类似的装置作品,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的客户群体既有欧美大小城市,也包括拥有大花园的私人客户。他的作品会引发争议,但他本人并不在意大家的看法,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他对能在上海做这件作品感到很满意、很幸运,希望在中国其他城市也有机会做。因为他发现中国的城市很不一样,因为每个城市的人都不一样。

 


【编辑:小水】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