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南京新添诸子艺术馆:民营美术馆能走多远引人关注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冯秋红 2010-09-14

在南京雨后春笋般的民营美术馆群落中,近日又添了一座新的诸子艺术馆。位于南京鼓楼区江东北路的这个艺术馆,集收藏、展览、学术、交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拥有四层楼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记者昨日造访该馆,深为其品位之典雅、格局之通灵、设施之完备所折服。难怪不少业内人士感慨,在高雅而又现代的文化品位方面,其他民营美术馆难以与该馆匹敌。然而,民营美术馆如何获得后续发展力,也是个令人关心的问题。

 

“吴地明文化”为基调

 

水榭回廊、亭台楼阁,诸子艺术馆有很明显的明代园林特征,同时内设展馆、会馆、茶会、拓展中心、编辑中心、资料中心等机构。该馆理事长李军昨日对记者娓娓道来:如果说这个馆看起来很有文化味,应该是跟“吴地明文化”的基调有关。吴地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昆曲、评弹、紫砂、刺绣、园林等文化形态都在明代得到大发展,甚至到了巅峰。而这个“吴地”,不是小吴,而是囊括了长三角流域。

 

为筹建该馆,他们走南闯北看了大量的艺术馆,尤其集中对吴文化的几个点进行细致考察。苏州博物馆、昆山侯北人美术馆、正在恢复中的顾阿瑛玉山草堂、桃花坞木刻、刺绣博物馆等等,都给了他们很多灵感和启迪,最后艺术馆定下明文化基调,“同时又要富有时代气息,能够延伸到21世纪。”可以说,馆中的每根木头、每块石头、每一个盆景、每一棵花草,无不精心挑选,务求与整体的明文化氛围相合,“譬如盆景,既要注重花的形态,又要注重盆的质地,一定是漆器、陶瓷,最好是紫砂的,”不然,品位就破坏了。

 

 

【相关资讯】

民营美术馆的模式

探索民营美术馆的本土化模式

热理想遇冷现实 民营美术馆的“造血机制”亟待建立

“诸子”就是“多元”

 

定名诸子艺术馆,李军说,诸子就是多元,先秦群雄割据,但学术气氛是最好的,百家争鸣。诸子艺术馆就是倡导自由、开放、创新、个性化,容纳各种风格、各种体裁、各种样式,尽可能呈现多样化的面貌。

 

据该馆副董杨波介绍,将于9月26日下午举办的开馆首展《诸子-庚寅印象——江苏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暨诸子艺术馆开幕式》就体现了这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追求。展览将展出85位艺术家近200幅艺术精品,集中了当下江苏书画领域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充分体现了样式、题材、技法、风格的多样性。整个展览,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江苏民营美术馆在传统中国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举,也是对江苏本地书画创作的一次重大回顾与展望。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不仅仅是一次展览,更是一种精神理想与文化夙愿的实践。展览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这个高品位的展览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所选艺术家均系当代江苏甚至在全国具代表性的书画名家;二是展品尽显各位书画家代表性的风格,有不少可以说是他们的代表作。

20余民办美术馆生存不易

 

艺术的价值不能仅仅当做被出卖的商品,它厚重的本身必须得以彰显。事实上,南京已有20多家具备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民办美术馆。然而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很多还只在勉力维持阶段,甚至还招来了“以艺术之名行商业买卖之实”的质疑。对此,李军表示:开办诸子艺术馆,是为了做有利于艺术发展的事情,“的确没把艺术馆商业上的回报看重,”“如果从纯商业考虑,没必要做艺术馆,”“我们预想到了未来可能的困难,但文化艺术是社会和人们心灵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将本着‘以文化的心态做艺术’的办馆宗旨,使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诉求找到结合点,遵从艺术和艺术品市场的规律,彰显艺术本真,这样回报一定是多方面的。”

 

当今,国内很多民营美术馆“越走路越窄”,所以,“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思路”。李军说到这儿,颇有些神秘:诸子艺术馆力求通过创新手段,逐渐摸索出壮大的规律,寻求资源整合的机制。他们也曾去北京的今日美术馆等发展较好的民营美术馆取经,通过借鉴和创新的机制,最后形成新的发展思路,至于究竟怎么做,“且看今后”。

 


【编辑:李璞】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