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10:15 耿画廊未来由接班人决定
上海当代开幕当天上午,耿桂英和其他参展画廊的负责人一样,在位于延安中路的上海展览中心紧张地准备布展。大未来-耿画廊占据了连接两大轴线的重要位置,在两边参观的人都能遥望到尽头处的布满整个墙壁的来自许江的巨大画作。这次展览,耿画廊特别为他推出了个展《又见葵园》。耿桂英一边热情地带着我观赏许江的个展作品,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许江的艺术特色。
耿桂英:许江虽然有很多官职在身,但他的创作却非常诚恳,他具有很强的历史责任感,从来不重复自己,作品非常有力量。有些艺术家因为某些作品卖得好,就开始不停地重复,我们画廊从不跟这种艺术家合作。赵无极市场好,可他也等了几十年才被国内肯定;常玉是卖得好,他生前不也穷困潦倒了一辈子吗?虽然我们画廊卖出的作品在拍卖场上价很高,但我们不看拍卖,而是一直坚持发掘尚未被市场认识但却具有经典价值的艺术家。
此时,许江刚好在附近走来走去,耿桂英赶紧把我带到他的身边。不料,许江轻描淡写地拒绝了采访,甚至也不要名片,只嘱咐工作人员拿画册给我看。耿桂英眨眨眼睛,与我相视一笑:果然是艺术家性情啊!
【相关资讯】
我俩坐下聊天时,一位漂亮的年轻长发女子走了过来。
女孩:对不起打扰一下,我想问问,那件XX作品应该摆哪里呢?
耿桂英:你看,你决定!
原来,这位女孩就是耿桂英的女儿吴悦宇,耿画廊未来的接班人。
记者观察:自大未来画廊分家以来,耿桂英蛰伏了一两年时间,许多人将本届上海当代视为耿桂英重新“出山”的标志。这次耿画廊在上海当代二层展出了许江、苏笑柏、王怀庆的作品,一层则有台湾艺术家杨茂林的卡通系列作品。正如耿桂英所说,尽管他们在市场上并非最大的热门,但经过长期经营,必有稳定的价值回报。而27岁的吴悦宇名片上已经是“艺术总监”的头衔,耿桂英自己也坦言:“这次出山,主要是想把女儿培养出来。”提及宝贝女儿,她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11:00 通过艺术家买画风险很大
还在布展过程中,已经有客户前来咨询。一位北京来的女士对一幅许江的画一见钟情,但她并不了解许江。耿桂英稍作介绍,她很快便当场预定,价格是12万(税前)。
耿桂英(笑着对记者说):“你看,我定的价合理吧?我跟她讲清,5年之内不允许出售。我不差这一两张画的钱。”
她一再强调,无论是过去的“大未来”还是现在的“耿画廊”,她的原则是不跟任何艺术品投机者合作,只跟真正的收藏家打交道。
耿桂英:在收藏方面,内地和台湾的观念有很大差距。台湾人买艺术品普遍通过画廊,因为画廊提供良好的服务,有较好的保障;而内地藏家喜欢通过艺术家直接买画,这样既便宜不了太多,又冒风险,这是内地市场体系不够成熟所致。而且内地藏家往往受艺术家过往拍卖行情和大众知名度的影响,而台湾藏家则更看重艺术家的学术地位和作品质量。因此,我们的客户群中,以台湾、香港、新加坡为多,欧洲、美国也有不少,内地客户是最少的。
记者观察:
大未来-耿画廊的确有底气只跟真正的收藏家打交道,近二十年的经营为大未来画廊赢得了良好的业内口碑,而经济危机又将当代艺术的泡沫逐渐挤去,人们逐渐趋向购买经典作品保值,耿画廊坚持经营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家,现在也成了这股风潮的受益者。到了下午四点多,已经陆续订出去好几张作品,耿桂英的眼睛都笑弯了。
13:00
一楼是本届“上海当代”的“发现单元”特别展览:群展《发现-价值重构:关于艺术,社会及其体系》,耿画廊旗下的艺术家杨茂林的展览也入选其中。我们来到一楼杨茂林的展位,他正在亲自布展,回头看见我们便亲切地打招呼,并向耿桂英介绍布展的进展和设想。墙上贴着许多制作图纸,旁边一面墙上还有几张大图,仔细一看,原来是《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画面。
杨茂林:我从小喜欢漫画,其实我做这个系列的初衷就是想给自己做一套玩具。
耿桂英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别说是我说的哦:杨大师算命很出名,你可以找他算算看!”说完又做了个吐舌笑脸,像个恶作剧的小孩。
布置好的展厅
18:00—22:00:上海当代成功翻身
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博览会正式开幕,耿桂英和吴悦宇均换上正装,一起接待客人,讲解展出的作品。客人如潮水般涌来,她俩忙得不可开交,等到快结束的时候才有机会坐下来休息一下。
耿桂英:上海当代是中国内地成熟度最高的艺博会,制度规范,国际化程度高,去年遭遇经济危机情况都不好,今年一下就翻身了,藏家比去年多,画廊质量也不错。今天销售情况很好,不光台湾、新加坡,欧洲来洽谈的也蛮多的。
吴悦宇:是啊,人一拨接一拨,节奏真是蛮紧张的,光我那头就接待了50多位藏家吧,妈妈那边估计更多了。
9月9日上海当代VIP预展第一天 13:30
当台湾著名流行音乐制作人姚谦现身大未来-耿画廊的展位,嗅觉敏锐的媒体马上跟了过来,看来大众名人的号召力的确不一般。除了做音乐,姚谦也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资深藏家和策展人。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侃侃而谈关于艺术收藏的话题。
记者:您的收藏趣味是怎样的?
姚谦:装置、雕塑等等我也收藏,但最喜欢的还是架上艺术,主要集中在现代艺术上面。
记者:您收藏一件作品一般会保持多久不卖掉?
姚谦:大部分都没有卖掉。我有几次卖画的经历,都是因为工作上资金周转的需要不得交给拍卖行,但也因为这几次经历,我讶异地发现原来这些作品有多么重要,因此对它们更加不舍。所以,我能不卖就不卖。
记者:您跟内地藏家接触多吗?感觉他们跟台湾藏家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姚谦:我接触过很多内地藏家,应该说我是属于少数几个在北京长住并且交朋友的台湾人之一。我结交的都是趣味相投的人,几个内地藏家朋友,大部分都是海归,多数都不会受到拍卖指数影响,他们的主观喜好占了很大的因素。说到区别,那就是他们比我有钱嘛(笑),都是国外回来办企业的,资金比较雄厚。
台湾的收藏市场开放得比较早,台湾的画廊也很努力,所以台湾有很多低调的、稳定的收藏家,不光是富豪,刚入收藏界的年轻人也有很多机会。国内的收藏才刚开始。有很多人在短期内暴富,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花钱了,所以他们对话题性的追求多过了对作品内在的追求,其实这样可能会淹没掉一些真正真诚的东西。前段时间我看张晓刚的书信集,看了好几遍,看得有流泪的冲动。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广,需要的是张晓刚这样真诚的艺术家,而不是热衷于参加时尚杂志组织的派对,那些东西过两年就没人记得了。
记者观察:“得道有先后”,大陆收藏家定会后来居上。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