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朱彤:关于“书写”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朱彤 2010-10-23

关于“书写”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频繁在国际大展中亮相,甚至开始了西方及全球对中国当代艺术关注的狂潮。以“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谱”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绘画,一直以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标签式的“标准像”,这一现象的形成的确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国当代艺术在走向国际化的开始就面临着西方当代艺术权力中心的“选择”和“被选择”的命运。西方把中国当代艺术看成一种异国情调,在分享它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在中国这一特殊体制下的特殊艺术形式,这恰恰也暗合了国际艺术商业化的需求。然而,这丝毫不能掩盖这类作品为推动中国当代的发展及赢得国际声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体现在全球大的格局下,中国城市化、商业化进程得到全面腾飞。信息网络和图象时代的全面到来,给中国人带来了对自身及世界的全面想象,同时这种高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和民众带来的某种失衡和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恰恰也带给了当代艺术家们新的艺术创作资源。艺术家们开始以更加多元化的创作姿态介入当代生活,用他们的敏感与全新的社会生活互动,创作形式开始和多种媒介相互交叉,带来了崭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尤其是近些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中国开始作为全球经济新的引擎而倍受瞩目。对于中国而言,建立新的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的新秩序在今天显得至关重要。回到当代艺术,我们更需要的是真正的,更平等与全球的对话和交流。当然这不是一种所谓“强国自大”的方式,这更是一种文化的姿态,我们要的是各种文化的碰撞和分享,这种对于自身文化介入全球文化话语的建构,在今天尤为重要。

南京双年展正是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国际当代艺术大展,通过我和我的策划人团队李圆一(韩国)、Eleonoro Battiston(意大利)长时间的磨和、研讨,最后确定了中文“书写”,英文“And_writers”这一学术主题。本次双年展,我们希望通过展示全球各国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灵感来完成对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写作”。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注解,由此产生可能对全球文化带来新的思想和图解样式。让全球分享中国当代文化的同时,理解中国文化渊源和精神。

1600年前,东晋文人王羲之在会稽郡山阴县兰亭记录了一群文人、士大夫举行祓禊聚会,一觞一咏,放浪形骸,曲水流觞的胜境。“兰亭雅集”留下了流传千古的旷世书法名作《兰亭序》,后人仅从这篇书法文字便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深厚。如果说西方艺术的核心是音乐的话,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核心则是书法。书法中空白、章法和特有的抒情性体现了中国传统儒、道、佛文化的精神,对中国传统文人甚至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兰亭序》不仅告知世界,可能只有汉字可以直接入画、成画,而且其内容也无不彰显了中国人对于生死的达观。书法(文字)伴随着整个中华文明史的发展,碑帖、文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各地我们可以说着相互听不懂的方言,但文字的统一和延续使我们相互理解,使得中华民族得以凝聚和发展。不仅如此,中国文字还蕴含了许多哲学智慧和人生哲理,当现代西方哲学在著书立说的之时,我们的祖先早在文字中就有了简单明了的表白。例如汉字“爱”就是“心”、“受”的结合。文字本身就蕴含和表达了爱是需要用心感受和接受的深刻内涵。书法和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同时对现当代艺术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书写在今天代表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某种层面主题更是一种立场。书写不只是书法,更不意味平面上的图绘,在现代美术史上,书写性的艺术随处可见,它意味着行动、过程、偶发、痕迹存在于各种实验艺术之中。从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身影。曾梵志绘画中的笔意和抒情与传统行草书法意味的暗合;周春芽极具西方表现主义的绘画,彰显中国传统人文情境;张晓刚图片文字系列作品是对于历史、记忆的再现和审视;崔岫闻真空妙有系列摄影作品蕴含着传统水墨作品的意向特质;邱志杰光书写摄影作品通过传统书法与摄影之间微妙的关系,最大维度的展现了时空、记忆和文化的关联,就像他本人所说,摄影的本质是光和时间。人的本质是感受和转化,是书写……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无一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无论作为手段还是作为图像素材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运用。文化的传承像基因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延伸。对我而言,这恰恰是“书写”作为本次展览主题的核心理由。我之所以强调这一文化艺术现象,只为了说明,这个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所产生的中国独特性,恰恰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少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书写”这一主题,由此点所产生的文化魅力,可见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当然全球文化的差异,可能使不同的种族、文化的人群之间产生了解或误读,体现在艺术上恰恰促成了各种新的可能性。各国的艺术家对这一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表现,这也正体现了这个展览的开放精神。正如韩国策展人李圆一所说:“我自己挑选的亚洲艺术家表达他们基于历史和传统以及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冲突和同化之上,以及层次高低不同的文化之间各种敌对、冲突和共存现象之上的独特价值观,这个过程的实现无不依赖于他们哲学和人文思想的渗透、断裂及吸收的整个过程。”

文化的分享和融通从未像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观首先表现在对其他文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看来老祖宗早就明白其中的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至今也有几千年的时间,但其同时又具有现代性,甚至与后现代的文化相容,就像中国的哲学思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辩证法思想。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出来,今天令人忧虑的是中国自清代以来,中国人传统的包容性几乎丧失贻尽,体现在文化上呈现出两个极端的方式,要么彻底的“崇洋”,要么“闭关”盲目的自大,其实只有做到从容的分享,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信,艺术更是如此,我更希望展览就是一个舞台,当各种文化、艺术形式整体呈现的时候,你能体会到全球不同文化的特质和异同,开始享受各种文化艺术融通和碰撞带来的惊喜和可能。

置身上海、香港、东京、或者纽约,你会悄然发现几乎一样的广告,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城市情感。在陆家嘴高尚的酒吧里,服务生都说着甚至一样的英文。这种全球文化的趋同所带来的危机和失落,到处弥漫并不断漫延。我一直认为政治化的北京、“殖民”商业化的上海并不代表中国。西方对于中国城市的误读也体现于几乎99%的外国人只知道中国内地的北京、上海,这种对于城市的误读也可以理解为对于中国文化的误读,这是一个悲剧。南京这个城市则不同,它代表着中国某种真实的状态,它集现代与传统于一身,是两种气质、新旧文化倾向不断冲击、交锋的地方,而这座城市自身在现代化程度,与这个国家整体的进程更加贴近,相比于北京、上海,南京具有别样的典型意义,因此,南京双年展或许能够提供另一种现实的面向。

在这样一座具有浓重传统倾向的城市做一届现代性的展览,难度不言而喻,它首先就会考验这个城市人群对当代文化的接受度和宽容度。所谓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在今天并不矛盾,相反,如何调和它们,提出或是建构起一种新的结合方式将是有趣的话题。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注解,由此产生可能对全球文化带来新的思想和图解样式。让全球分享中国当代文化的同时,理解中国文化渊源和精神。这个展览将会检验当今文化的可塑性和容量,以及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今天是以怎样的方式继续生效,又以怎样面貌或立场出现,对现今的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又对全球的文化进程产生怎样的反作用,这些都是本届双年展所面对和考虑的话题。

全球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融入政治、经济和生活的每个角落,已形成了特有的秩序和产业链,艺术已变得越来越公共化、社会化。开放的姿态和工作方式已成为一个城市或艺术家个人必须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所以艺术家包括艺术展览之间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南京双年展所承载的责任甚至大于展览本身的意义。“书写”作为对应南京这座城市的学术主题,更希望是提供给我们现当代对中国当代性研究的样本,由此展开以中国为单位,面对全球文化建立文化话语权的讨论,或是寻求一个适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方式和经验。

朱彤

 

 

相关专题

·【专题】2010南京双年展:书写

·【在线展览】书写 2010南京双年展

相关新闻


【编辑:流明】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