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惊雷在法庭上展示拍得的字画,他委托鉴定为印刷品。
从事书画收藏20年的郝惊雷,花费20余万元从知名拍卖公司购得三幅字画,事后鉴定为印刷品。郝惊雷将嘉德拍卖公司告上法庭,嘉德拍卖公司出具的鉴定结果为非印刷品。目前,郝惊雷已向法院递交司法鉴定申请。
昨日,记者从东城法院获悉,国内尚无专门从事书画鉴定、同时拥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法院首次收到类似申请。
20万买字画鉴定为印刷品
2010年5月,嘉德春季拍卖会上,郝惊雷以20余万元拍得三幅字画,分别为“1969号拍品乾隆时期状元王文治行书手卷一幅”、“1994号拍品方士庶沧海秋波图一幅”和“2020号拍品顾文渊、蔡远等合作的山水画册一册”。其中拍卖图录中特别注明,1994号拍品是“真迹无疑”。
交付款项提货后,郝惊雷将三幅字画送至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请专家进行鉴定。三位来自故宫和荣宝斋的专家结论:“王文治行书手卷”与“方士庶沧海秋波图”并非真迹,而“顾文渊、蔡远等合作的山水画册”结果待定。
郝惊雷再次委托印刷专家鉴定,三幅字画为印刷品。
“以前遇到过仿品,但用印刷品来充数就过分了!”与嘉德公司协商未果后,郝惊雷提起诉讼,要求双倍返还共计40万余元。
雅昌印刷公司鉴定人员演示用放大镜鉴定印刷品
“真假”难寻权威部门
2010年9月初,此案第一次开庭审理。
法庭上,嘉德公司代理人认为,“不保真”是拍卖行业的规则。此案中,郝惊雷在预展时已看过作品,并且签字同意拍卖规定———“即使拍品有瑕疵,拍卖公司也不承担责任”。
同时,嘉德公司否认三幅字画是印刷品,出具雅昌印刷公司的鉴定,结论为三幅字画非印刷品。由于双方对鉴定结果存在分歧,郝惊雷已向法院递交司法鉴定申请,请求对三幅作品再次鉴定。
昨日,记者从东城法院获悉,国内尚没有专门从事书画鉴定、同时拥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法院首次收到类似申请。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宣纸复印的古画“真假难辨”,成本只有百元左右。截图BTV
争议焦点
拍卖公司“拍假”免责?
《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无责任:中介性质不保真伪
法庭上,嘉德公司代理人认为,艺术品的鉴定是主观的,主要靠经验,因此对拍品的意见也仅供参考。拍卖公司属于中介性质,不对作品真伪担保,竞买人应知晓风险。
多名拍卖公司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不同于一般消费品,有的年代久远,其真伪品质等的确很难确定。《拍卖法》第61条从法律上承认和保护出卖人,规定了在“声明”的前提下,免除出卖人瑕疵担保责任是合理的。
有责任:法规为“拍假”护身
郝惊雷则称,拍卖公司有专家鉴定团队,拍卖图录中注明“真迹无疑”,应负责。
“不能将所有责任只压在买家身上。”有“书画打假第一人”之称,知名艺术市场评论人牟建平认为,免责条款一定程度成为拍卖公司“拍假”的护身符。
对此,多名法律人士认为,“免责”规定的前提为出卖人不知道拍卖物品瑕疵。若明知拍卖物品是假冒而故意隐瞒,则应当承担责任,即使声明免责,也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刑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的美术作品的,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但这些法律人士坦言,现实情况中,如何证明事先“知假”而“拍假”是一大难题。
三幅字画是否为印刷品?
三幅字画,两家鉴定机构,对于“是否为印刷品”,鉴定结论截然相反。
系印刷:所用纸张年代不对
郝惊雷认为,三幅字画是在喷墨打印的基础上,再用笔墨勾描,与原作几乎一模一样,一些细微的笔触也被复制下来。真正的绘画作品,在不着墨的地方没有墨点,但印刷品由于多次印刷,空白处呈现明显的“版脏”。
印刷专家林怡洪鉴定过这三幅字画,认为“纸张是现代印刷用纸,清中期不可能有这种纸。”
非印刷:排除两种印刷方式
而嘉德公司提供雅昌印刷公司的鉴定,三幅字画非印刷品。鉴定人员称,目前主要有喷墨打印和木版水印两种印刷方式,三件拍品不属于这两种印刷方式。由于字画被法院封存,鉴定人员还有一幅日本二玄社的高仿真印刷品模拟实验,在200倍放大镜下,印刷品显示出规律的白点,而手绘作品无白点。
“还有更高明的印刷方式。”林怡洪说,雅昌印刷公司只排除两种方式,并不能排除有更先进的印刷手段。
记者调查
假画贩卖链条 拍卖行或成一环
高仿印刷品扰乱拍卖市场,行业监管缺位,缺少权威鉴定机制
去年,“油画《池塘》拍卖”一案轰动书画拍卖界。
苏女士以253万元,从翰海拍卖公司拍得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事后,吴冠中看过此画,亲自在画上题字“伪作”。这种情况下,北京高院终审仍驳回苏女士诉讼请求,认为现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拍卖公司负有对拍品进行鉴定的责任。
“郝惊雷的官司,也可能揭开书画拍卖行业的冰山一角。”多名书画收藏拍卖界人士认为,近年来已形成一条“国外印刷—制假印章—国内贩卖—分赃”利益链条,大量假画通过拍卖公司流出。
拍到赝品多私下运作
“拍到假画,很多人不敢站出来。”开过拍卖行的郝惊雷说,很多人拍到假画以后,都是私下找拍卖行运作,再继续转卖给其他人,并不亏本。这次三幅字画经媒体曝光,基本上已一文不值,“就算亏了,我也不想再去坑别人”。
“高仿真印刷品太可怕。”这是郝惊雷站出来的另一原因,他希望引起这个行业的重视。
在印刷专家林怡洪的工作室,通过计算机软件,很容易将古画印在宣纸上,墨迹笔触等常人很难辨别,一幅字画的成本在百元左右。
林怡洪认为郝惊雷拍得的三幅字画,应该是更先进的日本技术,更加“真假难辨”。
多年调查研究,“书画打假第一人”牟建平称,如今国内拍卖市场上,古代书画真迹不到10%,近现代的真迹约在20%至30%,当代书画则90%为真迹,“造假者看准了古代书画市场。”
古画造假贩卖链条
牟建平曾见过的一些书画印刷品,在对原作高清扫描印刷的基础上勾描,盖上真的印章,甚至纸的颜色也能做旧,“一些老专家们用传统方式鉴定也无法分辨。”
一家拍卖公司负责人介绍拍卖书画程序,拍卖公司接受委托人送来的拍品,由专业人员进行初步鉴定、筛选,确定拍卖关系以后将拍品入库。在预展前,拍卖公司还会请专家或者内部人员对拍品进行再次鉴定、估价,给出参考意见。最后是预展和竞买人竞拍。该负责人坦言,整个过程并无“是否为印刷品”的鉴定。
郝惊雷称,近年来拍卖会越来越多,每次拍卖会从以前的一千多件,到现在的五六千件。
对此,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一次拍卖几千幅书画,涉及书画的历史悠久、流派各异,要一一鉴定很难做到。
10月21日,中国拍卖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协会尚无针对拍卖公司的监管和处理机制,只能靠行业自律。如果拍卖公司多次出现“拍假”现象,市场必定会将其淘汰。
法律法规“免责”,行业监管“缺位”,郝惊雷、牟建平等认为,一些拍卖公司成为高仿印刷品牟取暴利的最佳途径。目前,已形成一条“国外印刷—制假印章—国内贩卖—分赃”的利益链条,大量假画通过拍卖公司流出。
权威鉴定机制空缺
另一尴尬现实,国内尚无专门从事书画鉴定、同时拥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权威机构。
10月22日,北京琉璃厂一条街上,打着“鉴定中心”招牌的店铺不下10余家。多家店铺老板坦言,“这家说真,那家说假,互相掐架是常事”。
据牟建平了解,全国有几百家机构打着鉴定的旗号,很多无资质。一些有资质的鉴定机构,也无常设鉴定人员,通常临时请专家鉴定。若买卖双方起纠纷,这些鉴定结果通常因不具有司法效力,不被法院采纳。
“目前最需有权威的鉴定机构,这个机构被法律赋予权力,同时对法律负责。”多家拍卖公司负责人说,该观点得到中国拍卖协会认可。
据悉,法国拥有专门的鉴定师制度,并设有专为商业拍卖鉴定的组织,由包括法官、公务人员、拍卖行代表以及鉴定师11名成员组成,负责对拍卖的艺术品进行鉴定,并对违规操作的拍卖行采取惩罚措施。
多名书画收藏拍卖界人士称,此案很可能揭开了“书画拍卖行业的冰山一角”。
相关链接
中国拍卖协会数据显示,从近两年春秋两季拍卖活动的成交情况看,中国书画在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的比重约占65%-70%。比如,2009年,全国主要的八大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公司,中国书画成交总额创出56.8亿,单件成交额超过百万元的就有770件,超过五千万元的有6件,超过亿元的有4件。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