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是物质的“质”,意味着我们会在这个展览中关注人与物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
然后它是材质和质感的“质”,也就是说,艺术家对材质的选择和感觉是这个展览的核心问题。最后它是本质的“质”,通过使用某种方式处理材质,雕塑家将自己的观念、意志、情绪、能量灌注到材料的质地和质感中,从而构成作品的实质或本质。
现代艺术的材质性表述大约是从金属焊接雕塑和现成品组装肇始的,后来比较显著的流派有过程艺术、贫困艺术、物派艺术,或者我们也可以把大地艺术和行为艺术包括在内。
继9月第一展《构》获得各方面高度评价之后,中国雕塑学会沙龙青年推介计划于10月推出第二展《质》。
我认为这个顺序与现代主义艺术展开的顺序具有一种平行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的核心是艺术家在向形而上高度挺进的同时,向存在的深度和广度拓展。我个人的创作就是沿着这个顺序发展的。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很多雕塑家的创作经历中都大致出现过这个过程。比如隋建国。
我曾经策划过两届《物界》展。因为我认为雕塑家最重要的属性和特权之一就是他和材料乃至整个物质世界发生直接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中国庄禅“忘我和物”的精神传统中具有无限广阔和深远的可能性。
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共9位,他们年轻的背影重叠在一幅向远方漫延的风景中。
苏阿香的作品揭示了引力空间的存在,并将其导入迷人的美学表达。
宋建树以他对于树的特殊敏感和有效的处理能力,把我们带入树的存在本身之中。
谢二中以敏锐的感受和洞察力以及一种潜意识创作状态构成了他与自然物质世界的对话。
陈伟才的风格松弛而自由,那种气质有点像帕诺内(Giuseppe Penone)或安迪•戈尔兹沃斯(Andy Goldsworthy)。
陈斐苒以化石的方式怀念,令人想起喜马拉雅曾经是一片海。
何林峰用极为细腻的的纸材质作品抚摸季节与死亡的肌理。
文豪的作品太金刚经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徐宏伟的《独钓》用灰白色的金属丝构成一种松软、空寥、虚寂的质感。
李赢的《觉》是某种从内向外生发的光明和觉照。
陈伟才《环球旅行》局部 综合材料 120x120x30cm 2010年
徐宏伟 《独钓》
陈斐然作品
何林峰作品
李赢作品
宋建树 《神似》
苏阿香 《力》 90cmX45cm
文豪作品
谢二中作品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