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家开始创造自己的语言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马俊 2010-12-30

参展作品《梦露的中国梦》,雕塑

 

年前的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上,作为评委的艺术家俞晓夫,在明园文化艺术中心的展厅里转了又转,然后说,“看看都眼熟,看来看去也就是这几种”,言语间有些失望。但到了今年不难发现,中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模仿痕迹已经淡了不少。

 

近日在明园文化艺术中心,2010(第五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到明年1月31日。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本届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2000件投稿作品,经过各评委的评审,有近三分之一的作品进入复评,并最终有150件作品脱颖而出,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等各个领域。

 

内容呈现回归朴实的特质

 

从作品上看,很多评委认为本届展览的入围作品较之前几届确有进步。首先就是雷同的题材与表现手法少了,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后的艺术市场,冷却了一批迎合买家的作品,淘汰了某些随波逐流的艺术家。另一些沉淀下来的人撇开了商业的诱惑,还以艺术原本的纯净,开始找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其次,一些夸张的、观念至上而缺乏内涵的作品少了。为了画面效果,注重形式感和技法的作品虽然不在少数,但显然,这些入围作品内容呈现出回归朴实的特质。艺术家们表达的多为真情实感,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个体对城市、对物、对人的切身体会。今年的作品明显有所改善,随波逐流、模仿过重的作品之离席,一方面说明艺术家技法上的提高和艺术理念的成熟,一方面更说明我们的艺术市场正褪去浮华,走向理智。

参展作品《秋候》,油画

 


再现城市生活

 

作为明园的一个品牌展览,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已经举办了五届,并从上一届开始,征稿范围扩大至全国。本届展览主题为“城市-自然-人”,策展人黄阿忠对此的解释为:城市是美好的,即便是反思,也并非意味着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就是洪水猛兽,而是为了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人、物、自然、城市的和谐发展,必然使生活更加美好,将这个命题展示给世人是艺术家的责任,同时也是本届展览的主旨。

 

对应着这个主题,艺术家们纷纷用自己的理念再现了他们眼中的都市、生活。有的人描绘锈迹斑斑的码头、铁桥,鳞次栉比的楼房,沧桑坚毅的厂房,绚丽热闹的商业街,节奏感很强的火车,色彩明快的巨轮,郊外安静的田园;有的人描绘愉悦的孩童,和蔼的老人,时尚的少女,冷漠的都市人,辛勤劳作的工人;有的人描绘现代生活的内部空间,民俗味浓厚的庆典……这些或怀旧或摩登的风景,或和谐或淡漠的人物,或静谧或热闹的场景,都是我们所居住的城市生活的再现。

 

在参展作品中南北方系统的差异也是十分有趣的现象。相较上海的作品,北方的画作更阳刚,色彩的层次变化并不是太细腻丰富,线条也硬朗得多,可以说是一种融入本土特色的中国式油画;而上海的作品,海派意味浓烈,色彩丰富,过渡细腻,更偏向西方。差异不过是由于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等社会学背景造成的不同,而并非高下。南北派的存在本身并不矛盾,偏南还是重北,关键取决于艺术家或受众个人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取向。

 


【编辑:李云霞】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