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馆
前 言
艺术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事业,而针对人生起跑线上的青少年的艺术教育则更是至关重要。因为成功的艺术教育不仅是“授之以鱼”,传达一些艺术理念和知识,更是“授之以渔”,是教导青少年思维方式,健全人格和提升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此番,上海美术馆免费开放在即,上海美术馆教育部策划了“与艺术对话——青少年艺术教育展”。 这次展览从上海美术馆的典藏作品中精心挑选多幅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和观赏的名作,其中不乏诸多青少年学生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并以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皮影这些门类进行界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展示方式除了既往常规的图文并茂,更针对作品提出了很多开放式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展示,是一场真正的“与艺术对话”。这样有趣而活泼的展出方式使得整个展览不仅仅是单一的展示,更增进了观众的参与意识与互动感。青少年观众们可以通过观展,深入浅出地了解一些艺术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可以通过思考展览中所提出的问题,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自主的思考。这样,此次展览就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地培养青少年们对于艺术作品的“问题意识”,并由此培养他们自身独特的审美眼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希望这一展览可以为青少年们开启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而在这条旅程上所获得的感悟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元 纸本设色
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一般是指用使用毛笔、国画颜料、中国墨在宣纸、绢上的绘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传统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的是有别于西洋绘画的观察方法。传统中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高原情 靳尚谊 1986 布面油画
油画
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大约在15世纪由荷兰人发明,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特别适合创作大型作品。19世纪后期,随着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如丙烯颜料,油漆等逐渐应用于油画领域。油画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要创作形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中国油画的发展始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运动中,又与中国传统绘画相互影响,逐渐发展出一路具有鲜明中国特征的“中西融合”的油画样式。
女电焊工 吕蒙 1950-1960 木刻版画
版画
版画是通过印刷手段产生的视觉艺术形式。和其他视觉艺术不同,版画是通过版面的反转或者漏透制作而成的。根据所使用媒介的不同,版画大致可以分为木刻版画、铜板版画、石版版画和丝网版画四大类。按照制作技法分,又大致可以分为凸版版画、凹版版画、平版版画和漏孔版画等。观赏版画可以下述几个角度入手。1利用“媒材”的本色,显示特有的“木味”;2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3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令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4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
三毛从军记 张乐平 1946 纸本连环画
连环画
连环画,在北方称为“小人书”、浙江称为“菩萨书”,汉口称为“伢伢书”,两广及南洋称为“公仔书”,在上海称为“图画书”。一直到了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西游记》时,连环画的名字才出现在大众面前。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连环画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1957年的一天,借助微弱的灯光,考古者在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中看到了让他们兴奋不已的壁画,其中有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这是一个由连续的几幅画面组成的壁画,生动描述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而这幅连续性的壁画就是目前为止我们可看到的最早的一组“连环画”。连环图画在此后千余年的演变中,渐渐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但一直延续着最早的形式,直到近代画报的出现。
20世纪中叶,中国连环画进入了一个创作高峰期,诞生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时至今日,连环画作为一门艺术样式,虽然日渐式微,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定的内容,仍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皮影
皮影
中国的皮影艺术历史悠久,依据《史记》中的记载,它最早起源于汉代。皮影戏演出所用到的“皮影人”既是戏曲表演的道具,又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这些皮影通常是用牛皮、羊皮或是驴皮雕刻而成,工艺精细、线条夸张、色彩艳丽,造型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头茬、身段(服饰)、马靠、桌椅、布景大片、道具花石、车轿和神怪等不同类别,每个类别又可以依据戏曲角色的不同而细分为不同的造型,如“头茬”就分为生、旦、净、丑、高盔、翎子、相貂、鬼怪头、神头、变脸头等。
中国皮影至宋代已发展成熟、元明以后流传全国,呈现出不同的流派与特色。如陕西皮影以镂空为主,造型概括,线条优美,繁简相宜;山西晋南皮影形体小巧,刻工精细,用线刚劲,以古朴含蓄著称;青海皮影深受青海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和装饰特色,具有深厚、强烈、质朴、粗狂的艺术风格;唐山皮影外简内繁、雕镂精细,人物造型具有鲜明的脸谱化特征;北京皮影人物性格和身份全靠单线表现,具有简洁干练,淳朴大气的艺术特征;湖北皮影形体高大,轮廓圆润,头茬相对身段的比例夸张,既讲究装饰美,又具有夸张浪漫的特色。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