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丝绸之路起点》
在世园会中,《丝绸之路起点》也许是最先被外界所知的雕塑这两条缠绕行进的腿,被印上宣传册,成为“世园符号”之一,聚集世人的眼光。
而眼前的陈绍华,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设计师之一,在谈到自己这一作品时,有着特殊感情,层层解读,细腻理性。
北京2008奥运会申办标志设计者,生肖邮票设计者,中国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多项国际大奖的享有者……陈绍华早已名满天下,约访陈绍华,也因此相当不容易,这位被外界称为“设计界一块极富创造个性和性格特征的中国招牌”的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曾在西安学习生活过30年的他,对于这次在西安2011世园会中将自己的作品全新呈现,有许多话要说。
记者:此次世园会选用您设计的作品《丝绸之路起点》做成雕塑,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同意?
陈绍华:最终用这件作品,是世园会组委会与我的CEO于总商谈确定的,我当时首先想到的是主题与形式合不合适,其次是技术问题,就是把纯粹平面的东西变成三维雕塑,我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对于第一个问题,细想想觉得与主题还是蛮贴切的,说明组委会的领导有过认真思考,也很有眼光。这件作品象征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与国际交流的再次起步,其精神意义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延续。我们常常强调传统文化,其实它是与西方文化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历史上的商贸交流还是今天全方位的交流与融合,东西方的人文关系互动一直都是文化层面的主流话题,直至今天乃至今后还是。
另外,这件作品造型语言通俗易懂,立意明确,普通老百姓都能看明白,也许这也是其能被选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陈绍华资料图片
记者:现在《丝绸之路起点》正在安装,不知道您去现场看了吗?看到这一平面设计变成立体作品了,第一感觉如何?
陈绍华:现在正在安装,这几天我都去现场,效果如何还要到全部安装完成才能知道,在广州雕塑工厂放大泥塑的时候,我觉得尺寸体量还比较壮观,但在世园园区里就觉得有些小了,世园的环境空间比我想像的还大。希望全部安装施工完成后,再调整周围的环境,最好在雕塑10米半径内不要有太高的树木,可以有一些矮小的灌木,总体上,我觉得这个主题为“丝绸之路”的雕塑应该是在柔和的缓坡草地上,两条腿是悠然自得的迈步状态,这样才能与设计的意念一致,我希望给游客的是这样一个感觉。
记者:《丝绸之路起点》的形态是穿着虎头鞋和绣花裤代表东方文化的那条腿在前,而代表西方文化的那条腿在后,这有什么特殊寓意吗?
陈绍华:当然是有意这样的,这是个体现主体意志的问题,不管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中国人做文化类比的作品当然会强调自我的主体性。虽然近代社会以西方文化为主流,传统文化被边缘化了,但文化的传承不会因此消亡。历史悠久的文化必然有她存在的合理性,或许,东方的神秘主义文化哪天会揭开神秘的面纱而成为人类新的认知领域呢,比如,现代物理学最前沿的玄论学说恰恰与佛教学说不谋而合,这个很有意味。
记者:《丝绸之路起点》是您与洪波先生共同完成,那么在创作中,你们的思想有何融会之处,在作品的哪些方面能表达出来?
陈绍华:我们分工不同,我是这件雕塑的顾问,具体的雕塑制作过程我没参与,主要是对整体艺术感觉参与一些意见,细节也基本上根据我的原图来做,没有太大的改动。洪波先生是个很有经验的雕塑家,我们之前合作过,所以这次有信心交给他,这个作品的材料、工艺也是由他提出的,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平面变立体,是二次再创作,所以我没有太多干预。
说实在的,在将平面设计变立体雕塑转化中,其结构、比例、造型等等,难度很大,材料和工艺方面可以说也面临着很多难题,尤其是那条代表传统文化的腿,因为考虑到室外的耐久性,最理想的当然是用高温陶瓷,但全世界都没有做过这么大的一件陶瓷作品,佛山陶瓷厂历史上也没有烧过这么大的工件,所以说整个制作的风险还是蛮大的,但现在看来还是蛮成功的,那只鞋是整体烧制的,世界上最大的高温陶瓷脚,我跟他们说,这个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不是开玩笑的。
就整个艺术效果来说,还是比较准确地做到了我的设计要求,就是力求厚重质朴而不失平面作品的华美。刚开始时我想,那条中国的腿采用景泰蓝的工艺,但后来被我否定了,一是因为造价会比较高,二是追求华丽可能会失去厚重感,最终选用了高温陶瓷工艺,这样既有唐三彩的神韵,也适合室外全天候下的耐久性,另外,陶瓷即CHINA,也是一种意味吧。
记者:中国元素有很多,为何在这一设计中,将虎头鞋与绣花裤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陈绍华:艺术创作离不开个人的阅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曾经狠下功夫临摹过一段古画,有半年时间,可以说昏天黑地地画了一阵子。上世纪80年代初,在陕北发现一批保存完好的宗教绢本绘画,记得叫做《水陆道场图》,共有60多幅,非常精彩,类似唐卡,但比唐卡细腻得多,艺术价值非常高,当时看得我很激动,有一种想临摹的冲动,那时候文物管理还不太严,于是我借出来十几幅拿回家临摹,这只脚就是取自我摹本里的作品。
记者:您曾经在西安学习、工作和生活过很长时间,是否会因此对于这次作品引入世园会有特殊感情,雕塑作品有没有因此融入一些西安元素?您对于“西安元素”的理解是什么?
陈绍华:我虽然在浙江出生,但四五岁就来了西安,在这里生活、工作总共有30年,成长期在这里,所以我基本上是个西安人,离开西安20多年了,一直很自豪地以西安人自居,这些年经常回来,一直想给家乡做点儿什么,这次的世园会给我提供了个很好的机会,这次我的两件作品都被采纳了,另一件就是世园会的标志“长安花”。我经常会将一些突发灵感记录下来,再伺机运用到项目里去,而这个长安花所张扬的理念也特别适合西安,也许这正是我骨子里的西安,这也算是缘分吧。
所谓“西安元素”,我想,应该分两大块,一是传统的西安,二是今天的西安,也就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当今西安人的文化创造,后者对前者即是继承也是一种反动,就是说应该有个反比与对应,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地域文化保持活力,文化的积淀不能只是重复和仿造,我认为要体现一个城市的魅力,更应该是今天的创造力。
记者:当这件作品作为被印在世园会海报上的形象后,您认为它被赋予了什么新的内涵?
陈绍华:那就是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西安通过世园会的一个新的起步吧。这个雕塑叫做《丝绸之路起点》,其命名的确很切合“起步”两字。作为西安世园会的大型雕塑,《丝绸之路起点》代表了一种起步,世园会是西安创造、以及西安新文化的又一个起步,也是环保事业进步、生态意识普及和推广的起步,我更希望世园会能给西安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一个新起步。
记者:您最希望通过这个雕塑,呈献给来世园会的中外游客一种怎样的理念?
陈绍华:在我最初创作时,就希望它表达这样一个概念:“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土和洋”等等看似是矛盾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东西,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东西方文化相互支撑、相互交融,体现着当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化恰恰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正像这件作品本身,试想,如果是两条黑腿或是两条花腿拧在一起,就不会有这样的视觉美感。
在家乡西安的世园会中,在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再来回顾东西方文化融合这样一种象征,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从历史到今天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艺术语言的表达,我相信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看懂它。
记者: 您认为世园会的所有雕塑,应该带给参观者怎样的整体感受?
陈绍华:雕塑是和自然对应的人文景观,景观融合人的创造和智慧。世园会的雕塑首先应该符合展会的主题,在这个前提下,也需要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艺术上,应该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在强烈对比下使之相映成趣,当然,各个国家、各地域、各省市,都会突出和强调各自本身的特色,这是规律也是必然,相信会很好看。
记者:除了《丝绸之路起点》,您也设计了2011西安世园会的吉祥物“长安花”,能谈谈设计经过和理念吗?
陈绍华:吉祥物是这次设计任务中难度最大的,前后经历了好几个月,提供过许多轮方案,除了我,我公司设计师几乎都出过方案,最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设计出形象可爱的“长安花”。吉祥物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这个很重要。确定这个方案之后,还做了很多次修改,包括组委会领导也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所以说,这个应该算是汇集大家智慧之作。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好像社会反映还不错,尤其是在设计同行中还没有看到有尖锐的批评,这可以看做获得了专业标准的认可,的确很难得。
传统的吉祥文化常常用石榴寓意多子多孙,石榴也代表丰厚饱满、硕果累累、生生不息之意。听说现在人们把“长安花”叫做“石榴娃”,可能是因为这个形象很可爱,大家喜欢才这么叫吧,这正是我们的愿望,希望这个吉祥物真正能够给世园会带来吉祥圆满的好兆头。
【编辑:耿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