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陈湘波:让四方沙龙更平民化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王光明  2011-03-23

陈湘波

 

月26日下午3点至5点,今年第一期公益性学术讲座“四方沙龙”将在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报告厅开讲,著名音乐人、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姚峰将与市民共同回忆百年来的流行歌曲。从2005年开始,“四方沙龙”一直在每个月末的星期六下午坚持专家与市民的学术交流,至今已六年62期。“四方沙龙”由关山月美术馆、深圳雕塑院、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和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举办。

 

“四方沙龙”已经成为深圳新的文化品牌。多年来它是如何坚持和创新的?今年的系列讲座有何变化?22日,记者专访了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

 

城市发展需要学术文化平台

 

记者:能否谈谈“四方沙龙”当初是如何创意策划的?

 

陈湘波:“四方沙龙”的缘起,除美术馆需要一个固定的与公众交流的学术平台外,还与2005年被确定为深圳的学术文化年有关。深圳建市只有30年,而学术文化需要深厚的历史积累,但是,深圳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在经济上富裕的同时,也产生了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对学术文化的关注也必然更多,这也是深圳城市文化发展合乎逻辑的延伸。

 

记者:“四方沙龙”是如何定位的?怎么看它同深圳城市文化间的联系?

 

陈湘波:现代美术馆的功能实际上在变化。过去人们最看重的是艺术品的收藏和展览,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公共文化的推广也非常有意义。美术馆活动如果缺少了社会大众的参与,收藏和研究所产生的影响也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更好的公共服务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美术馆的审美文化活动,加强美术馆与深圳城市文化间的联系。我们把这个平台定义为“四方沙龙”,至少有三个意思,一是四个主办单位,二是向各个领域的专家开放,三是强调参与的市民来自四方,在这里可以以学术会友,平等交流。

 

坚持专家市民交流学术观点

 

记者:“四方沙龙”挑选了什么样的专家?谈些什么样的话题?

 

陈湘波:“四方沙龙”讨论的问题、演讲的品质都是学术的,专业的,演讲嘉宾都是各个领域顶尖的专家,比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著名媒体人王鲁湘等。讲座并不局限于美术选题,而是广泛涉及到文学艺术乃至人文社科领域。举例来说,但昭义曾经讲钢琴教育,白先勇讲昆曲之美,韩少功讲文学梦游,刘申宁讲“中国革命”,他们都曾结合当时社会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新鲜话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听众。这几年来,“四方沙龙”侧重于选取年度主题,有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学术知识的普及,比如去年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四方沙龙”则采取讲故事的形式,用“视觉证明——深圳30年”为主题,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到摄影、绘画、设计,从空间到平面,帮助市民深度了解深圳这座城市。

 

记者:请问讲座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陈湘波:“四方沙龙”是公益性的,完全免费,也是开放的。它之所以叫“沙龙”,强调的是它不是专家个人的独白,而是强调专家与听众的互动。

重点展示百年中国艺术文化

 

记者:请谈谈今年“四方沙龙”的特点和变化。

 

陈湘波: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因此我们今年的年度主题定义为“1911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和文化”,我们想今年借这个机会重点展示一下中国文化艺术对人们的影响,我们已经拟定了10个方面的话题,具体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电影等,我们会邀请深圳内外的专家给我们回顾一下中国人在这些领域的变化和影响。当然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们会选择某些非常有意思的切面反思中国人在这些领域的变化。
 

 


【编辑:耿竞鸿】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