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馆
从博物馆到美术馆,我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文化消费日益向普罗大众倾斜。免费开放后,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服务水平会不会降低?运行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记者走进上海美术馆一探究竟。
人数激增的同时,观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3月23日,上海美术馆已免费开放了10多天,可门前仍有人在排队。“观众的热情真出乎我的意料。”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说。
3月5日,免费的第一天,上海美术馆诞生了开馆以来的最大客流量——单日入馆观众超过1.2万人次。
“零门槛”、“无障碍”,免费开放让更多的普通市民提高了参观美术馆的热情,有人坐当天最后一班车赶来、有人是首次踏进美术馆的大门。“这是国家买了一张艺术门票送给所有的老百姓。”李磊感慨,而上海美术馆的责任,是确保这份免费艺术大餐的品质。
为了保证品质,变化已悄然开始。
财政支撑,艺术殿堂更加纯粹。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文庆介绍,免费开放首先意味着运营方式的转变,即从原来的差额拨款转为全额拨款。也因此,今后上海美术馆在无自筹资金压力的前提下,自主策划的展览将更多,对作品的门槛要求更高,一些大型特展将会考虑观众的需求而适当延长展期。
当然,美术馆的观众构成,也必然发生变化。“以往买票进入美术馆观展的人们大多有着一定的美术感觉,看的是门道,而今后美术馆将面对大量增加的普通观众,他们可能没有什么艺术教育背景,看的仅仅是热闹。”张文庆说。
开展更有效的艺术普及,是场持续考验
美术馆界,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强调,“美术馆、博物馆的发展,如果仅仅建立在免费上,肯定是不够的,应当逐步培养社会公众走进美术馆参观的文化习惯。免费开放仅仅是开头,重要的是通过此举提高全民素质。”他同时介绍,在世界范围内,完全免费开放的美术馆还不多,我国的这一举措走在了世界前列。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在成为我国“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专家表示,GDP接近4000美元时,民众的文化需求将有爆发式增长。
满足更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此前,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不拒绝乞丐进入图书馆,并在微博上发言“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就曾引发热议。
上海美术馆免费,杭州图书馆向乞丐开放,都代表着文化消费正在向普罗大众倾斜。而如何真正将免费公共文化服务做好、做实,而不是让参观者们走进殿堂,入宝山而空返,达到真正提升国民素质的目的?
针对免费开放初期的几大重要展览,上海美术馆邀请馆内外有关专家开设艺术讲座,引导观众与艺术对话,提高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毕竟,要避免仅在免费开放之初出现的“轧闹猛”,开展更有效的艺术普及,是场持续的考验。
该馆还计划增加形式多样的艺术讲座,增加面向公众的教育推广活动。上海美术馆教育部主任高茜说:“我们的调查显示,即使是在艺术教育相对领先的上海,市民进入美术馆参观的比例依然很低。”“美术馆免费开放,敞开大门只不过是个开始,上海美术馆要肩负起艺术教育、普及推广的社会职责。”张文庆表示。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