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美术家画廊
东大街587号是陕西美术家画廊的门牌号。尽管近些年已被汹涌澎湃的商业大潮几尽淹没,早已不见了往昔的醒目与显赫,然而在热爱书画艺术如我般人士的心目中,它仍然是神圣的艺术殿堂。这里留下了我青年时代追逐艺术的漫漫足迹。
去年,刘小荣在其散文集《最后的潼关》中,专门写到他青年时代怀揣着东大街美术家画廊的请柬,走在东大街如织的人流中,前往美术家画廊看书画展时的那份满足和充盈。当时读了他的文字,我即心生同感,整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也和刘君一样,曾无数次怀着兴奋和憧憬的心情到东大街587号观赏书画。
那时,西安全市能办艺术展且经常性有展览可看的地方也就唯有东大街美术家画廊。故当时无论书画家办展,还是爱好者观赏字画,到东大街美术家画廊是大伙的唯一选择。那时,社会上有关美术活动的场所及资料都较为缺乏,故每获美术家画廊有展览的信息,我都会尽可能地赶去观看,且每去必从三层直到五层,每层展厅都会一个不落地看遍。有时遇到书画家本人在场和友人谈画论字,便会一直跟随,听其宏论,如饥似渴般汲取着有益营养。
多年来,在东大街美术家画廊到底看过多少次展览,已记不太清楚了。但北京书法家苏平的书法展,我市吴三大的书法展,陕西省美协会员的优秀作品展,人民大厦的馆藏作品展等我至今还留有深刻的印象。那时的书画家办展览,一般在作品展出的日子里,作者本人大都会一直留在展馆。一则随时接待来看展的朋友和观众;二则可随时和观众交流,听取观众意见。所以那时只要观众愿意和办展的书画家交流切磋,都能如愿以偿。
记得吴三大的那次展览,是在元宵节前开幕的,那天观看展览过程中,一向豪爽痛快的吴三大一手抱着个小孙孙,一边抬起膝盖支撑着给我留下的联系办法的情景,如今还记忆犹新。吴三大那次展览所发的印有红色对联的请柬如今我还保存着。
画廊去得多了,后来我同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慢慢认识了,有的甚至还成了朋友,至今仍联系着。二十多年来,岁月更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快速转型,西安先后有了市群众艺术馆展厅,省美术博物馆,再随后一些私人画廊也应运而生。城市可办书画展览的地方多了,东大街美术家画廊也便慢慢去得少了。以至于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去年底,宋国琦焦墨画展在东大街美术家画廊隆重举行,我又见到了当年画廊的几位年轻工作人员,他们身上已韶华不再,正在日渐步入中年。望着如今的他们,这么多年过去了仍还坚守在这块眼下已不再风光的阵地上,着实令我在感慨人生悠忽如白驹过隙的同时,也生出了一丝敬意。
尽管如今已很少去东大街美术家画廊,但它永远是我心目中神圣的艺术殿堂。我美好的青年时代,我关于书画的种种常识,以及关于书画鉴赏眼力的提升,关于书画对我后来人生的滋养,都是在这里奠定的。
【编辑:耿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