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专访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

来源:《美术展览》 作者:余根晖、孙 璇 2011-04-08

 

2011年3月29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先生,杨飞云并接受邀请出任首届“经典与传承”中国油画双年展艺术委员会主席。

 

记者:杨飞云院长是中国油画院近几年的重要活动 “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的主要策展人之一,您是否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国油画院这个系列主题展举办的初衷?

 

杨飞云:中国油画院是一个学术研究、创作研究机构,但院内的画家毕竟有限,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一些学术课题做学术交流和学术展览。我偏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在创作研究的高端邀请到全国最著名的艺术家,或拿到一些历史上的作品,针对某些学术课题做专项展览;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针对年轻人,给新人提供一个学术上的平台,发现他们的才情和创作上的新思想。“中国油画新人展”目的和主题是挖掘与发现,实际上也是对某些我们认为学术上重要的东西做导向。以后油画院的部分教学和学术性展览,希望能逐渐邀请新人参加,带着这些年轻的苗子和油画院的学术一起发展。可以说这个活动不仅给油画院注入了新的血液,也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记者:评选出的油画创作新人,项目结束后中国油画院会继续关注他们吗?油画院是否考虑对他们进一步培养?或者纳入油画院的特聘画家等等?

 

杨飞云:当然。方式有这样几种:一是希望他们能参加油画院的高研班,二是邀请他们参加我们的学术活动。至于是不是能纳入特聘画家,那就要看他自己的能力了。油画院是开放的,只要是有才能的艺术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应该可以。

 

记者:通过策划和举办这两届活动,看到当前油画界新出现的艺术家,您有什么感触?有没有让您觉得耳目一新的作品?又是否反映出当前油画界的一些问题?

 

杨飞云:中国这么大,有才能的艺术家太多。这个活动宣传力度并不大,但参与的人却很多,参与热情很高。这说明大家对油画院的学术还是比较关注的。参与评选的作品特点是:样式非常多;而且年轻人有很强的意识,要把画面组织好,注意画面的完整性。问题则主要反映在水平与根基上:年轻人有才能,有思想,也能驾驭一个完整的东西,但缺少对艺术的传统的、经典的、源流的上的文化学习,基础绘画本体语言的根基比较混乱。绘画根基混乱或基础不好,这样画出的东西就很难达到高水平。年轻人在价值观上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缺少一个清晰的目标。如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那么他的水平也会提高得快。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的评奖也会有一些导向性。

 

记者:有特别优秀的作品么?可以讲一下优秀作品的特色么?

 

杨飞云:今天的评选已经结束,有些已经放到网上。优秀的作品不少,但特别突出的没有,所以一等奖没有评选出来。应该说,他们的样式上、方向上是很不一样的。年轻人很有活力,他们对现实很敏感,在作品中,他们对社会中的敏感部分都有着个人内心很新鲜的反应。但这个反应不应当强调太个人化的角度,而是应强调把这件事放到大的理上面看。他的画不是只有自己懂,而是能够产生共鸣,能让社会体会到他的关注点,他虽然很个人化,但他的关注点是应当有深度和高度的。每次的评选工作,对我们自身是很有益处的。可以看到青年人的活力,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记者:据了解朝戈老师的个展是“中国油画院油画名家个案系列展览”的第一个展事,请杨院长向读者介绍一下这个系列展的情况与构思理念。

 

杨飞云:中国举办个展甚至回顾展、捐赠展的艺术家大多是功成名就、年纪很大的前辈。这种展览当然很重要,它是总结性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变迁、成就。但对当代影响最大的,比如朝戈、陈丹青等人,起码是和中国三十多年的开放同步。几十年过去,应当梳理一下这些艺术家的发展脉络。现在已经是十二五,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学术上,通过梳理有成就、有影响力的个案,一方面对艺术家本人很有益,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时代、对学生、对社会更有益。

 

记者:由“瞬间与永恒--朝戈艺术三十年”朝戈绘画艺术展作为该系列展览的第一个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在朝戈个展后,计划内还将进行哪些艺术家的展览呢?

 

杨飞云:朝戈是中国油画院学术委员会的主任,是很优秀的艺术家。在今天这个时期,人们相对比较躁动,内在比较苍白、混乱,但朝戈在精神性上是非常优秀的、是专注思考的。并且朝戈的作品是一以贯之的,有他蒙古族的文脉,有文化的血统,研究中外美术的历史,到生活里面去画,形成了他自己的层面。计划内今年可能策划三到四位艺术家的个案系列展,或者更多。年龄段可能涉及三个部分:一是我们的师辈,二是我们这个年龄层,三是刘晓东那个年龄段。艺术家要比较优秀,有影响力,有艺术成就,而且后面有很长的艺术道路要走。这件事会一直做下去。

 

记者:请问油画创作者需具备什么资格或达到怎样的艺术水准才可以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办展?

 

杨飞云:我们要对作品质量、内涵和趣味进行学术把关。不能把展览做成完全商业的东西。但有些地方又不能太学究气。我们办的几次展览都打破了某些界限。如美协的展览是通过地方协会逐级送上来。我们没有这样的网络,但是这样却有一个好处:任何人都可以把作品贴在网络上,如果评上就会让他寄图片,再寄原作。很多孩子在地方上参加不了什么活动,而这样就会给他们一个机会,也使我们直接看到一些新力军,看到他们真正的水平。

 

记者:记者是一本专门的展览资讯刊物,报道全国各地的绘画、书法展览,使公众能够及时的掌握各地展览资讯。我们同时也希望能为推动公共美术教育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请杨院长谈一下对我们这本杂志的期望和寄语吧。

 

杨飞云:如今杂志种类很多,杂志的定位和水准是很重要的。记者是由国韵文华书画院执行的,由你们来做,我相信应该能够做好。首先,杂志的定位是整合全国展览资讯,这个想法很特殊,现今还没有这样的刊物。其次,报道的不只是展览资讯,而且会挖掘展览的内涵。一个展览的时间有限,但通过杂志它会存留的时间更久,同时大家可以从展览和展览之间比较出一些东西。目前社会上展览活动非常多,有些展览宣传得很厉害,但是没有什么学术水平。我希望你们的杂志能有自己的想法,把展览的真正有价值的内涵在杂志上体现出来。也希望你们能关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的展览活动。

 

记者: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今年还有什么其他的重大展览与活动?

 

杨飞云:朝戈绘画艺术30年展之后,是一个俄罗斯精品展,接下来会有几个个案系列展。另外有一个列宾美院前院长叶尔梅耶夫的个展。还有很多展览尚在联系当中。年底会有一个高研班的展览,是课题组研究员的研究展。
 

 


【编辑:苏芳芳】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