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王全聚的草书长卷精彩纷呈——“帅”从何来?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许步广 2011-05-27

(津门书法大家王全聚)

 

今年的五一节期间,毗邻天津美院的河北区地纬路书画一条街开张,举办了一系列的高水平书画展。其中,公认水平最高的一个书法展,只有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以上的几位当红书法家参加,每人展出三件作品。书协顾问、著名书法家王全聚展出的是一幅篆书、一幅楷书,还有一幅12张信纸裱在一起的小草书。他的作品引起关注,尤其是小行草受到很多人的赞扬。常有人在作品面前驻足观看,还有人指指点点地议论……

 

在场的一位书协副主席在这幅作品前看了很久,等王全聚走过来时对他说:“你这幅草书写得很漂亮!你有电子版没有?我想在我们杂志上发表,再配上你的一幅照片……”

 

我采访了王全聚先生。当我问为什么这些极细的线条和牵丝都写得这么有骨力时,他说这和他写字的方式有关。他不是把纸张放在桌子上写,而是左手拿纸,右手提笔,四无依傍,悬空作书。

 

旁边的一位书法家接过话头说,孙晓云在文章中说,古人就是这么写字的,叫“空书”,这很吃功夫,可惜现在没人这么写字了。

 

是啊,人们说悬腕难,悬肘更难。但他不但执笔的右手悬腕悬肘,而且拿纸的左手也悬着,可见其难度更大。但写字不是比难度,他这样写字,是为了能够达到一种笔到气到,气畅神凝,心手相师,了无挂碍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其他书写方式很难做到的。

 

这幅作品写的是前赤壁赋。可以想象,当他左手举着几张“八行书”信纸,右手悬臂疾书。转瞬间,十二张信纸组成的酣畅淋漓的小草书作品便跃然纸上。这场面是那样的潇洒、帅气,表现了真正文人的风度、才情和心态,让人不由得心生羡慕。难得的是,字大的不过一寸,小的只有几分,这么小的字,又写得飞快,但笔下点画精到,法度森严,笔笔到位,正像孙过庭说的,“变起伏于锋杪,殊衄挫于毫端,” 高速运行中,或顿笔,或放纵,或收敛,都游刃有余,绝无草率流俗之处。

 

他能用“空书”的方法写小行草,而用笔又能这样准确、生动,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种功夫,可不是三年五载就能练成的。为了将“空书”写好,王全聚经过几十年年的苦练才有今日罕见的功力。

 

他在文联工作时,外出采访,常常用毛笔以小草书作记录。有次他去采访一位将军书法家,将军见他一手举着本子,右手悬空作草很惊奇,看了记录手稿后大加赞扬,说“这可是‘绝活’,我还是头一次见呢! ”  

 

【相关资讯】

王全聚:明星书画价值几何?

 

(书法大家王全聚作品欣尝)

 

为了多练习,他写文章也都是用毛笔先写第一稿,然后第二搞再移到电脑上完成。王全聚解释说,这是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采访三个小时,在完成采访的同时,也等于练了三个小时的书法;写文章作笔记更是经常性的工作,这同时也就练了书法。他就是这样将一段时间当两段用。生命的长短不能由人决定,但在同样的生命长度内,他却力争有更多的收获,掌握更多的本领,努力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他认为,这才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王全聚的楷书和行书是以颜体为基础的。他这次展出的那幅楷书,就是以颜体楷书为底,加上天津民国大书家华世奎的某些形式因素创作而成的,颇为引人注目。

 

王全聚的草书来源很多,但对他小行草影响最大的是两部帖。一是颜真卿的行书《争座位帖》;二是怀素的狂草《自叙帖》。《争座位帖》连笔很少,但十分有性格,姿态变化莫测,它是宋代写意书风的开山鼻祖。这部帖原本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为官时写给仆射郭英义的书信手稿。当时太监余朝恩专权,主政的郭子仪几乎被挟持:而辅政的郭英义为献媚鱼朝恩,在菩提寺“法会”上,两次把余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为此,颜真卿敢于说真话,引用历代及唐代的“成规”(惯例)予以抗争。书与人同。奋笔直书的《争座位帖》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许多字与行还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宋代的米芾在《书史》中说——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天真罄露在于此书”。与此相对比,怀素的狂草大开大合,大收大放,在强烈的跌宕起伏中,凸显雄肆宏伟的势态;字形变幻无定,时而狂风大作,万马奔腾,时而低昂迥翔,充满“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的变化。

 

王全聚把两者的长处糅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小行草的艺术特点。

 

王全聚老师的草书长卷颇受欢迎,不光靠功力深湛取胜,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人称道。几百字的古文和唐诗,他可以不看原稿,一气呵成地写完。由于对文学作品理解得深入,他总能使书法的节奏与文章的情感起伏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这样的作品自然充满人文色彩和文化气息。

 

他不仅小草书写的好,草书大字也同样出色。十几年前,台湾交响乐团的团长陈澄雄访问天津,为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提出,请一位书法家写一首诗贴在会场的墙上作背景。经研究,他特意请王全聚书写,只见在四张整纸拼起来的大纸上,王全聚用草书写将近一尺的大字,整幅作品既飞动又沉着、既老辣又华美,贴在墙上,顿觉充满文化气息,这幅作品令陈澄雄赞叹不已。音协秘书长当然非常喜欢这幅作品,等他把台湾艺术家送走,赶回来要收藏这幅草书时,发现早被勤杂工 “麻利”地清理掉扔进了土道。秘书长很着急,他就从五楼跑到一楼,在垃圾土道里翻检,终于找出已经破烂不堪的一堆碎纸。他赶紧把那些撕烂的碎片弄到大楼楼顶,用水冲掉赃东西,一张张拼好,晾干后珍藏起来。他对王全聚书法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许步广∕系天津《求贤》杂志副编审)

 


【编辑:汤志圆】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