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顾振清:欧洲的话语权仍然非常强大

来源:《画廊》 作者:何金芳 2011-07-15

2011艺术巴塞尔 顾振清(右一)与晋华(右二)、黄笃(左一)等合影

 

6月18日下午,艺术界最高级别的艺博会瑞士巴塞尔拉开了序幕,吸引了全球跟艺术相关或无关的人,参观人数为65000多人。巴塞尔艺博会经过42年的历练,已成为行业的翘楚,其严格、谨慎的准入制度,让很多画廊望洋兴叹。中国画廊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开始进入到这个行列,在今年参展的306家画廊和机构中,中国内地画廊有4家:北京的长征空间、麦勒画廊、上海的香格纳画廊以及广州的维他命C空间。

 

由于截稿时间关系,本刊连线采访了前往巴塞尔参观的批评家顾振清和收藏家唐炬,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巴塞尔出现的种种现象,譬如当代艺术的西方话语权问题、MCH收购香港艺博会的后果。另外,还刊登了微博上业界对巴塞尔一些有趣的评论或现场,相信会给我们带来另一种观看角度。

 

记者:顾老师,这次走了一圈总共多少天?

 

顾振清:我去了九天。有一半时间是在巴塞尔,后面几天我去了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因为明年计划在卢布尔雅那办展览,然后又去了威尼斯看双年展。

 

记者:您现在有多重的身份,一个是策展人身份,另外又是一个空间的主人,还是曾经的媒体人。我有个问题比较好奇,想问一下,你去看艺博会、拍卖会的时候,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心态去看这些东西的呢?

 

顾振清:更多是以策展人的身份去考察展览、琢磨展览。策展人可能是我内心认同的第一身份,虽然美术馆行政、编辑、教学等其他工作我也点经验。我常去看一些重要的双年展、博览会,尤其是“艺术巴塞尔”这种属于国际最高层面的、巨无霸级别的展览。错过这种学习机会的话,很可惜。从2007年至今,我已经连续看了4年。

 

记者:相较于往年,今年最大的感受或看法是什么呢?

 

顾振清:我觉得今年欧洲的话语权仍然非常强大,欧洲市场仍然经久不衰,没有受金融危机复苏缓慢和欧盟一些国家债务危机太大的影响。我觉得当代艺术仍然是欧美主导的一个游戏。去年还是有不少人试图打打中国牌、看看风向标。今年欧美画廊就毫无顾忌,只推举自个的艺术家了。“艺术巴塞尔”对新兴艺术力量的接受和邀请,还是以自我的标准和话语权为中心。在欧美艺术市场的主场,还是很少有人真正在意、探究新的国际经济地图或者新兴艺术市场的状况。“艺术巴塞尔”针对画廊的准入机制、取舍标准还是有一个相对固化的系统。

 

记者:前几年的迈阿密-巴塞尔出现很多中国大头、中国标志的东西,巴塞尔有吗?

 

顾振清:“艺术巴塞尔”并没有大量出现过中国大头、大脸绘画。以前,即便出现曾梵志、张晓刚作品,也不是以大头为主。中国大头这个符号一直被认为是商业绘画某种标志,属于二线市场,并没有被欧美主流市场的权力体系所真正接受。只是今年,艺术巴塞尔和参展的欧美画廊都不玩中国概念了。无论是“艺术无极限”、“艺术声明”展区,还是底层画廊展区,中国艺术作品的出现变得非常罕见。

 

记者:会场出现的中国艺术作品是由中国的画廊带过去的,还是国外的画廊带过去的?

 

顾振清:中国艺术家主要还是几家跟中国相关的画廊在力挺。比如维他命空间,最近连续几届艺术巴塞尔都参加了,他们推的是曹斐和郑国谷。香格纳画廊一如既往地推丁乙、余友涵、张恩利、张鼎等国内的一些艺术家。还有推艾未未、谢南星、刘鼎、李钢的麦勒画廊。在“艺术声明”单元里面有长征空间推出的周啸虎个展,还有香港奥莎画廊推出的香港李杰个展,这五家画廊就像中流砥柱一样,顶住了欧美画廊集体不玩中国概念的风潮,继续力挺中国艺术家。还有几家在中国开了分店的画廊,比如在北京有分部的常青画廊、佩斯画廊,以及在香港开了分店的高古轩画廊,在艺术巴塞尔的第一天似乎都没有拿出中国艺术家作品。后来我发现常青画廊有一件孙原元、彭禹的装置作品。第二天佩斯画廊换上了张洹的作品。其他的画廊对中国艺术家更低调。比如Sperone Westwater画廊虽有刘野的作品。但代理艺术家名单上没有写上刘野的名字。Marian Goodman也没展出代理艺术家杨福东的视频。白立方画廊艺术家名单虽然写上了张洹,但现场没见张洹的作品。虽说高古轩代理了曾梵志,但现场也没有曾的作品。这样的现象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在欧美艺术市场上的地位置尚不稳定。今年欧美说不玩中国概念了,就不带你玩了,似乎就把你PASS过去了。就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语境而言,中国自己仍然没有话语权、定价权,所以,玩不玩的决定权完全落在欧美手上。

 

记者: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的收藏里面占的份额还是很少的,每年评选出来的TOP100收藏家名单里面,收藏中国艺术品的人也是微乎其微的,这跟中国艺术家在拍场上的名次完全不成正比。

 

顾振清:拍场名次说明不了问题。中国概念也好,中国热也好,中国当代艺术持续升温的现象是属于表象性的,仅仅是一种展览和市场界面的热潮。但是它的价值让欧美的艺术圈完全接受,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年艺术巴塞尔上,欧美画廊大都不带中国艺术家玩。这种情况也可以思考、分析。再则,批评的声音也可以听,并做出自省,闻者足戒嘛。比如,有一个批评说,中国玩市场规则和游戏规则有点过了,特别是拍卖里的假卖现象、作秀现象违背了正常市场规则。所以欧美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价值支撑不具信心。还有一个批评说,中国艺术作品不强调制作、质量,廉价的材料和规模化的生产,都让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质量问题积重难返。只有面对这些问题,才能促使中国艺术拍卖市场走向规范。同时才能促使艺术家必须探索更多的材质、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推进自己的理念。

 

 


【编辑:成小卫】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