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不设防的艺术市场:艺术品金融如何

来源:99艺术网 2011-08-13

(视频/剪辑:凌晨 采访 :张辉)

 

字幕: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暴涨和被甩拍的不同阶段,目前进行着不断调整阶段的艺术市场并没有太风平浪静。各种艺术资本卷土重来,极速的“异形”蔓延,观察者们疾呼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时代要到来了,以银行、信托、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纷纷介入艺术领域,文交所更是如火如荼,有人疾呼“艺术市场不再设防”… 既然不再设防了,各种旧版本的“绿坝”和“翻墙”还有什么意义?代表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代表二级市场的拍卖行该如何来面对这来势汹汹的“异形”们?

 

嘉宾:

黄文叡  摩帝富(MOTIF)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

甘学军  北京华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 波  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

刘尚勇  北京荣宝斋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原  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如何解读“艺术品金融化”?

 

黄文叡:金融化基本上说实在的就是做一个市场的结合,谈到艺术品的金融化就脱离不了市场,脱离不了谈投资,金融化现在的概念大家都把它误解了,说它是一种叫做可以贴近大众,做艺术品消费最好的一个管道和途径,这个概念没有错,但是在整个结构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从天津文交所产生的一些例子,我们都看到了里面的一些问题,问题存在是好的事情,一个新的东西不可能没有问题,只是你要怎么去面对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回归到机制上来。现在谈金融化也许还太早,因为整个市场机制还没有健全,一级市场的画廊,二级市场的拍卖,还有艺术家跟这些一级、二级的互动,包括藏家群的介入都还没有完全确立,每个人的角色还都没有扮演清楚,这个时候就来谈金融化就会造成很多人觉得艺术品是适合做短线炒作的一个投资标的,这个错误观念一旦根植在一般投资人的心里面,要谈以后艺术鉴赏这个问题,那个路可能就遥远了。

 

甘学军:当然从我本人来讲,我倒是真的不太同意有这个“化”字,如果把这个“化”去掉,主谓颠倒一下,把艺术品金融化变成艺术品金融,我想应该更贴切一些,就是艺术品金融还是在一个金融市场领域里头对艺术品多了一类投资艺术品的金融产品,而不是说将整个艺术品来金融化,可能这个关系这么理一下会更顺一些,更贴近实际一些,也可能说得更通一些。事实上不存在艺术品金融化的问题。我想提出金融化的人初衷不是说要把艺术品全盘的金融化,但是一化就会产生歧义,实际上艺术品金融化是不会的,但是在金融市场里边有艺术品这个类别、类型的金融产品,艺术品金融是存在的,而且大有发展的趋势。

 

刘尚勇:我觉得金融化首先你先承认它是资产,首先得资产化,现在我们是不是能承认是一种资产化,在国家的资产下是没有艺术品的,只有房地产、债券、企业股票,没有说艺术品,现在还没有划分在资产项目里。在解放前,我们以前有个概念叫打土豪分田地,你分田地是一个资产,你分了地主老财的房子也是一个财富,但是你分了他的金银细软的时候就没有人再登记了,那是浮财,或者你从他们家拿走了一个什么瓷瓶子,拿走了一张画就不在登记之内了,甚至你可能从他们家迁走了一头马一头驴都要登记,但是你拿走一个花瓶子是不登记的。如果我们说文革以后落实政策,我们看到资产下面可能是房子、土地和其他什么东西,当然也有文物的一些东西,但不是有形资产。这就是政策的原因。

 

如何把它成为有形资产,甚至打造成一个财富,我们说的不是一个虚拟的财富,不是精神财富,而是一个现实的财富,可以兑现钱的金融财富,这个都是要金融的手段来完成的。首先它能够被保险,能够被抵押,能够被典当,能够被正确的评估出价值。刚才有一个专家在发言中也提到如何正确评估,如何被鉴定,就是他的这种鉴定成果如何被大家公认,比如有一个机构说真的,另外一个机构说假的,这个不行,这个乱套了,所有这些系统要完成,就是现状不能老在变动,今天这个画坏了,明天又修复好了,来回来去变动影响价值也不行,它的保存现状要完善,当艺术品变为现实的财富的时候,或者艺术品资产的时候,中间要有桥梁作为他的信用支撑,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评估、鉴定、典当等等,还有投资和拍卖等等一些商业的其他的参与。大家共同构建成一个信用体系,才可以支撑他完成从一件艺术品变成一个资产的过程,一个金融产品。我觉得目前看起来还是需要这么一个过程的,现在还为时过早,只是一个想法。连它的资产,连艺术品作为资产能不能被承认都是一个问题。

 

陈波:艺术品金融化怎么讲,这个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也是每个行业在一定阶段会有一些资本的介入,对这个行业有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包括每个市场成长的时候需要资本的支持。像我们现在近现代、当代艺术,包括画廊的建设、产业链建设也需要资金这个领域,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个行业的发展在中国起步比较晚,在西方国家比较早地得到支持,六十年代开始在西方就有基金,欧美就已经有基金,我们07年才开始尝试着和经济行业方面的公司合作,比国外相对来说整整晚了差不多五十年。所以我觉得艺术品金融化回到你这个问题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只不过是我们发展得比较晚,现在才刚刚开始,个都在摸索一个金融创新的模式,资本介入的时候怎么样良性地往前走。

 

雷原:文化金融化最终要就是要给这个行业里面注入新的投资者,注入新的资金。因为资金我们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第一推动力,但是资金进入以后它得退出来,退出机制怎么办?这样的话,我们说了一个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以及成立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交易所实际上就是说最终解决,对文化产业、就是文化资源的产品化,文化资源在产品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商品化,然后再实现资本化,资本化就能实现大众化,大众化实际上就解决什么问题呢?在解决多头对多头的问题,以前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可能买不起,这个时候我想让十块钱的人都能买得起怎么办,我把这个东西经过评估、鉴定、保险以后,我把它标准化。黄金自己会切割,一两黄金多少标准化,艺术品不能按照那个切割方法,我们就把它虚拟化,虚拟化就是先评估,评估一个数量以后根据这个数量变成多少个等份,最早艺术品的份额化,当时来自于两个法律:一个法律就是《文化艺术品合同法》,我刚开始把这个东西卖给一个人,现在我想跟很多人签协议,所以我把它叫做“艺术品份额化合约”,上市的时候叫“上市文化艺术品份额合约交易”,还不能说它是一个金融产品。第二个法律机制就是我们的《物权法》,《物权法》里面有一个共有,就是一个财富可以几百个人、几千个人共有,共有对这个产权可以若干个等份,把这个产权通过货币的形式表达出来,表达出来就要经过评估,所以评估是实现金融化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但是艺术品还有一个鉴定,当然你能评估出来它有价值,它的真假就不存在了,在我们不完善的时候我们通过评估来解决,把鉴定一揽子解决也可以。经过评估以后,它就能实现资本化,实现资本化就是金融化。实际上它就是这样的一个理解。

 

如何看待艺术品金融运作的透明化的问题?

 

黄文叡:艺术品本身特殊的属性要完全透明是非常困难的,艺术品没有所谓的公定的制价,每一件艺术品都有它的独特性,一个艺术家穷尽一生创作的每一件作品,如果他不是可复制性的材质,每件作品基本上不会是一样的,每件作品的市场价格也因为它的美学价值不一样而有所不同,这种透明是相当困难的。这种透明相对是困难加上如果把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的工具又不像股票,股票每日有净值,你可以在家里看盘,可以上网看盘,每天都有成交价格,每天都有数据,艺术品没有办法,如果艺术品每天都可以成交有这么大的流动性的话,我跟你讲拍卖公司就不可能只拍春拍和秋拍,必须要有更广、更多的交易平台,这种东西要透明是相对困难的。你在进行艺术品投资的操作过程当中如何透过你的结构,设置的模式让你的操作更显得透明,那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整个措施流程,包括风险控管机制都相对可以让你的整个艺术投资的操作透明化。

 

甘学军:比如说我们现在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透明,现在我们交易所透明吗?交易所谁做的我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哪儿来的,我都不知道,产权是谁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估的,谁评估的,通过什么程序评估的,因为艺术品价值所谓的无价,所谓的价值很多主观性在里边,但是我觉得正因为这一点,所以评估的流程比他的评估结果还重要。所以你通过什么程序、通过什么人来评估,成为这么一个价值,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价值评估的问题,哪儿来的,谁的,我们都不知道,这张画是谁的我都不知道,拍卖市场可以不知道的,那是一种古老的游戏,但是金融产品,金融市场是一个现代化的东西,它的特性就是透明,我们现在透明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资源的来源和价值评估这个不透明,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然后产生后续交易的问题,后续交易同样是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艺术品金融产品的体量很小,很容易ST,很容易被操纵,因为体量太小了,单个的艺术,不管是打包也好,还是单体的艺术品也好,对资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很容易,艺术品的泡沫很容易吹,也很容易破,因为比如说一个东西从一百万吹到五千万的时候,这个就不一定会破。在一年之内吹了五千万,这个肯定是一个破的方面,所以这个很容易被破,可是一般的金融产品吹了五千万是很正常的,所以这就是艺术品金融产品的一个艺术性的金融产品,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它的一个特性,一个特点在这里,还有艺术品的交割,艺术品兑现的功能,我想都跟一般的金融产品不一样。

 

“艺术品金融化”的加快,对二级市场有哪些影响?

 

甘学军:包括我们拍卖市场,作为很多金融资本运作的平台,拍卖市场是被借用的,借用为平台的。拍卖市场现在也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这么多的拍卖行,我们拍卖行业自身最大的困难,你去问每一个拍卖行就是征集的问题,征集的问题最困难说明什么呢?资源最少,稀缺,这样的一个状况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为主导交易形式的拍卖市场资源都这么匮乏,金融市场,艺术品类的金融市场它的资源就更显得匮乏了,而全国遍地开花,这一定是不可取的,这应该有一个国家主导战略在里面起作用,才会做好这个布局的工作,要不然遍地开花,遍地开花的结果就是五花八门,就会良莠不齐,因为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我们大家都知道由于金融资本的介入,由于体量的增大,由于投资热情的高涨等等已经造成资源的匮乏,而且我们现在市场上,你看整个形势,虽然是很火爆,但是据我的观察,还是一个劣弊,主次劣弊的时代,我们大量流行的,大量通行的是什么?是成色不足的东西,是一般的,甚至是假的东西,在市面上大量的流通,而真正好的东西要么就惜售,要么就待更高的价来估,这就是一个现象。这就跟铸币时代是一样的,成色最足的金银就会被大的东家们收起来,市面流通的大量是成色不足的,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现象,是良币不足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再进行一种所谓的金融化的平台,如果不进行一种周密的布局和科学的一个运作、程序的建立,同样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同样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局面,事实上有一些局部的事情已经验证了这个担心,它是会产生的。

 

甘学军:对拍卖行来讲,拍卖行并不排斥艺术品的金融产品,因为艺术品金融产品越发达、越健全,成长越快,其实对拍卖行是一个好事情,因为拍卖行本身这个市场蛋糕做大了,拍卖行在这里边肯定会有的,因为拍卖行是中介机构,肯定会获利,同时拍卖行还可以被一些金融产品作为一个平台,借用为平台,何乐而不为呢。我想总体来讲,利应该大于弊,纯粹从市场的角度来讲,从生意的角度来讲拍卖行是欢迎的,没有什么排斥的情绪。比如我个人来讲,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排斥艺术品金融的问题。

 

刘尚勇:应当说是没有金融资本进入,完全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本,就跟刚才嘉宾讨论的一样,一部分是个人财富,一部分是金融财富,个人资本就不用说了,是个人的一些闲钱,比如我的工资或者我家里的闲钱买了一点艺术品,不管买的大小。还有一个机构投资,机构投资现在也不是金融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他们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在投资新领域,也是处于闲置状态这部分钱,没有进入到金融环节当中去的,有文化产品的买入,这是艺术品的消费与投资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金融的钱,金融的钱一定是来自于金融机构,目前银行也好,保险公司也好,还有信托公司也好,没有看到,如果说我们看到的比较像金融的钱就是基金的钱,但是基金目前是私募为主,也不是公募基金,其实还是大家把资本的闲钱集中在一起,还不是金融,有着准金融性质,但不是金融。它是一些闲置资金,一些暂时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没有进入到金融体系里去,或者是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一部分钱用来进行艺术品的消费与投资,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它应该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跟合作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个人做个人的事情,拍卖公司不是一个市场,它只是一个出口,它代表了市场的出口,当你要出让你的艺术品的时候,他只是一个环节之一,市场的一个环节之一,而且也不能说拍卖就是市场的出口。 


【编辑:颜媛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