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宣传海报
在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术史中,抽象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西方理论界,抽象艺术在70年代后登堂入室,最终以学院的方式成为西方主流的艺术形态。相反,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境遇却没有如此幸运,在多种制约的因素中,批评和理论研究的滞后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大致在2000年以后,随着批评界的研究和有关抽象艺术展览的增多,中国的抽象艺术才重新活跃起来。像易英、高名潞、王林、殷双喜、王南溟、黄专等批评家都发表了专题性的批评文章。
2011年8月30日,一场名为“抽象之后的批评理论”的艺术论坛将在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举办,论坛由艺术批评家王南溟主持。王南溟认为,“后抽象”一头针对着现代抽象,一头延伸到“批评性艺术”,它是一个临时性的概念,只是为了讨论抽象在当代形态中的可能性的一个局部的用词,或者它所关注的是抽象画如何被“批评性艺术”所突破的过程。朱青生、沈语冰、王春辰、张晓剑、曾玉兰、廖上飞作为主讲人参与此次论坛的讨论。
本次论坛还将结合同日开幕的“抽象之后的绘画:涂鸦、图像再造和多重主题”的展览,以现代主义艺术批评的终结处为起点,讨论一个绘画在抽象之后的多种呈现和它的理论系统,以期获得抽象之后的绘画批评方法论上的思考和面对新的绘画时在理论上的创造力。展览将从8月30日延续至11月30日。
展览开幕当天,五维创意园区的艺术家工作室也将同时开放,与展览互动,立体展示五维艺术家的生存创作状况和艺术生态。
学术讨论是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当下中国当代艺术被符号化和单一化的时候,用学术来开启新的艺术创作显得尤其重要,喜玛拉雅美术馆在新馆还没有正式开馆之前,以它在五维创意园区内的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原证大当代艺术陈列馆)和证大朱家角艺术馆的两个分馆,通过展览和论坛介入到这个学术建设中,并讨论各种有争议和既具有理论前沿性,又有美术史学背景的论题。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