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子巷的“文物”
塘子巷的“文物”
“塘子巷烧出‘故宫文物’”追踪
故宫:这些“文物”疑点很多
8月16日12时许,一场发生在塘子巷某小区的火灾,烧出了小区住户李大爷家满屋的“宝物”。从起火卧室抢救出的“古董”中有贴着“故宫(微博)保管委员会”封条的“故宫文物”。为弄清文物的真伪,本报记者先后向云南省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求证,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白燕看到这些“文物”的照片后表示,由于只能看到“文物”的外包装,很难判断其真伪。
随后,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相关专家也分辨了这些“文物”的照片。“从我们掌握的档案资料,没有记录南迁文物有遗失的情况,而由于书画字条都没有拆开,无法判断文物的真伪,只能从外包装提供的信息看,我们觉得疑点不少。”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许姓工作人员认为,从“文物”的外包装看,存在着许多疑点,这些“文物”很可能是假的。
疑点1
国民党党徽
一般不能用在文物包装上
许姓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文物”的外包装箱上印着国民党的党徽,但他们很少看到国民党党徽用在文物包装上,而且国民党党徽在当时不能随便用在文物上。
疑点2
封条日期
与民国纪年不符
“文物”的封条上写着接管日期为1947年9月3日,日期写法不太符合民国时期的使用惯例,如果是民国时代的文物,应该会用民国36年,用1947年不符合民国时代的习惯用法。
疑点3
故宫保管委员会
没接管过故宫
从“文物”的照片看,文物包装箱上的封条呈现的单位信息非常复杂,有故宫保管委员会,北平文物陈列所,还有一个看不清楚的红色印章的北平故宫博物院。
许姓工作人员介绍,在故宫的历史上,的确有故宫保管委员会,1926年7月成立。当时,吴佩孚掌握着北洋政府,他和清朝的元老想联合占据故宫,于是就成立了故宫保管委员会,但由于一些民主人士的抵制,过了两个月,故宫保管委员会就被取消,并随着内阁总理的辞职而消失了。“当时,他们根本没有接管故宫,机构在成立2个月后,就无疾而终了。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机构的名称会出现在文物上。”
疑点4
故宫博物院
还没成立就盖章
北平文物陈列所,是1914年成立的,当时民国政府将热河、承德等地的文物运到故宫的前三殿,随后文物南迁,这些文物也跟着故宫藏品一起南迁了,不久,南迁文物就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来接管。到1948年,故宫和北平文物陈列所合并为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1948年成立的,1947年怎么就出现了呢?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