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¹》之“六害怕七”展览现场
2011年11月26日(99艺术网上海站 徐婉娟)下午6点,《31》三个展在上海沪申画廊举行开幕。此次展览采用3个个展的形式分别呈现了蒋志、海蒂-芙欧特和高伟刚三位艺术家的个展。三人的艺术创作均横跨多种媒介,在观念层面上拥有显著的自我特色,为观众提供了一窥现今当代艺术实践多元化发展的机会。
艺术家蒋志此次展出了色彩明丽的大型系列油画新作。作品看似呈现出对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锋刃派(hard edge)抽象绘画的映射,但是,艺术家本人完全否认它们是抽象绘画。艺术家蒋志表示,“这是一个被瞬间激发而现的世界,也是一个随时都可被更改和另建的世界。更脆弱,更偶然,更无常,更短暂”。
与绘画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个录像和一件摄影作品(6幅),这些作品穿插在一系列大型油画中,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蒋志艺术创作中观念和心理层面的核心要义:录像作品《片刻之光》中,镜头记录了一束阳光偶然通过一张不经意留在某处的玻璃纸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的反射轨迹;而摄影作品则用1-3根缝衣针设置出多种组合存在。与展出的绘画作品一样,录像和摄影作品都暗示着事物序列的脆弱、易变且转瞬即逝。
《3¹》之“六害怕七”展览现场,艺术家海蒂的装置作品《代用品》
海蒂-芙欧特: 六害怕七?
比利时艺术家海蒂-芙欧特(Heidi Voet)目前主要在布鲁塞尔和上海两地开展艺术实践。她的创作可概括为日常生活和材料的奇妙结合。她常常在略显诡异的装置和图像里灌输一种鲜明的女性主义气质与大众文化色彩。她的作品命名多源自流行音乐的歌词,在看似轻松愉快的外表下,芙欧特向观众揭示了人与时间、空间和权力体系之间种种不协调之处。
在作品《六害怕七吗?/因为七吃了九/我快要搞丢自己找到的那些作品》中,她将3000余个彩色的廉价电子表编成一条精致的毯子。作为对电子表这一国内常见的被轻视的日常用品的另类诠释,这条奇妙的毯子似乎在提醒着观众:时间是无处不在的,但发明时间的概念也仅仅是为了人类自己的便利。每隔一个小时,这些电子表会同时发出声音,奏出一段电子编钟交响曲。
另一件展品《代用品》(Ersatz)出人意表地采用姜料面包制成大型涂鸦,同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家在上海著名的创意园区莫干山路的涂鸦墙上发现了一幅喷漆画,然后在富于浓郁历史风情的外滩重现了这一景观,让它成为一张烘焙而成的涂鸦海报。富有童话色彩的姜饼散发着温馨又诱人的芬芳气味,与叛逆不羁的街头文化相结合,看似自相矛盾又别具深意。与毯子和涂鸦一样,芙欧特创作的花瓶也是利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材料再现了日常用品。鲜花常常自然地被赋予女性气质,而芙欧特却巧妙地对这一女性的代表进行了批判。与她的很多作品一样,花瓶也似白日狂想,将记忆与扭曲的欲望感相结合,仿佛一首一遍遍反复在脑海中唱响的歌曲。此次展览是海蒂-芙欧特首次在亚洲举行个展。
艺术家高伟刚作品《迷信1号》,3¹展览现场
高伟刚:一切其实并不美好
高伟刚在上海的首次个展中,艺术家逆转了鲍勃-马利(Bob Marley)的经典名曲——激励大家在厄运面前依然要怀有希望和包容之心的“Every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一切都会变好)为展览命名。为了向这位雷鬼英雄致敬,艺术家高伟刚在一块工业防水布上重现了鲍勃-马利的形象,而对于英年早逝以致未能实现“一切都会变好”承诺的马利的生平事迹却不过多提及。
在展厅中庭前方放置了一对大理石基座,上面原本的狮子却已经弃座而去,留下的不光光是一种懦弱的暗示,还有狮子们失礼的残留物。
在中庭内侧,艺术家高伟刚在泡沫板墙面上蚀刻出一幅巨大的帕特农神殿。作为西方宏伟建筑的象征,这幅巨大的浮雕作品不仅提醒了我们当前世界的权利转移,也提醒着我们:被集体所普遍接受的真理其本质却其可疑之处——这个图像之所以非常重要、非常强大,是因为我们一直被如此告知。
展出的其它作品中还包括一件墙面雕塑,艺术家运用透视原理呈现了一段上行的台阶,楼梯隐含着向上、进步、与权势,而在这里的台阶由镜面的不锈钢制成,反射出对自我的期望,提醒我们人类认知功能的力量及其不可靠性。
《3¹》展览现场,观众在艺术家高伟刚作品前交流感受
《3¹》之“六害怕七”展览现场,艺术家海蒂的装置作品《六害怕七吗,因为七吃了九,我快要搞丢自己找到的那些作品》
《3¹》之“一念”展览现场
《3¹》之“一念”展览现场
《3¹》之“一念”展览现场,艺术家蒋志的录像作品《片刻之光》
《3¹》之“一切其实并不美好”展览现场
观众在《3¹》展览现场交流
艺术家海蒂-芙欧特在接受记者采访
艺术家海蒂的装置作品《代用品》(局部)
【编辑:李璞】
蒋志: 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