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热门拍品屡创新高 香港秋拍折射市场隐忧

来源:《理财周刊》 作者:方栋巷 2011-12-27

在一系列拍价新高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艺术品市场的隐忧,特别是流拍现象的大量出现,预示着板块的拐点正在来临。

 

随着香港佳士得秋拍以28.5亿港元的成绩宣告结束,今年中国香港地区秋季拍卖市场也基本落下了帷幕。除了老牌的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拍卖之外,邦瀚斯、天成国际拍卖行的崛起,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在一系列新高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艺术品市场也存在着不小的隐忧,特别是流拍现象的大量出现,无疑预示着板块的拐点正在来临。

 

热门拍品屡创新高

 

作为2011年秋拍艺术品市场的“开门炮”,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推出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特别是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成交,创下了明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崔如琢《盛世和风》以1.28亿港元成交,拔得书画专场的头筹。

 

除了传统的书画、瓷器拍品之外,一些非主流的热门拍品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11 月28 日在香港圆满落槌的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首场拍卖,总成交逾2.06亿港元。其中罗丹雕塑作品《皮埃尔的巨型头像》以6490万港元成交,高于估价3倍。邦瀚斯拍卖行举行的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珍藏(第四部分)拍卖会中,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最终成交价格定格2530万港元,远远超出了该件拍品估价的5倍,刷新中国鼻烟壶拍卖的世界纪录。

 

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梅瓶  六字篆书款,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颈饰宝相花,肩饰莲瓣纹,近足处饰蕉叶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成交价达到了4658万港元。这件作品的特别之处就是带有原装日本木盒,上贴标签:“明治四十年十二月十日 清国贝勒溥伦殿下赠进官窑加紫梅瓶一件”。明治四十年即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这无疑是让藏家最感兴趣的地方。

 

另外一件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超过千万港元的拍品,是清乾隆·御制白玉雕穿花八吉祥盘龙纹双兽活环耳盖瓶,成交价达到了3314万港元。此瓶所饰兽首形式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极为相似,更为重要的是,此器原为上海和香港怡和集团后人、英国渣甸爵士旧藏,并曾参加1935-1936年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览,编号2839。

 

金融危机影响初现

 

前几年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的“钱多人傻”、“逢拍必举”的资金追逐场面,今年秋拍已经很难看到了。即使与今年的春拍相比,秋拍中的许多价格也已经趋于理性。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来自著名收藏家尤伦斯收藏的刘野作品《齐白石肖像》成交价为1410万港元成交,相比今年保利春拍的“孪生兄弟”《齐白石知道蒙德里安》的成交价2912万元人民币差距甚远。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王怀庆、陈逸飞、刘野、张晓刚、岳敏君、余友涵等人均有作品流拍,在佳士得历史上应属罕见。

 

相比当代艺术专场的流拍,传统的中国瓷器工艺品的成交,在今年秋拍中也不甚理想。虽然市场用“相对理性”来形容香港佳士得秋拍的相关专场,但是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总成交价只有5.15亿港元,低于之前的总估价6亿港元,总成交率率只有57%。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今年香港秋拍中,以往曾经在市场上拍卖过的艺术品纷纷释出,而从最终的成交价格来看,并没有给藏家太多惊喜,有些甚至还出现了亏本的情况。像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推出的一件明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盘。通体绘青花纹饰。盘心圆形开光内及内外壁均绘五爪蛟龙穿行于缠枝莲花之间,足墙环饰如意云头纹。圈足双圈内青花书“正德年制”楷书款。曾经在、1992年10月28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品41号。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08年12月3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当时的成交价为206万港元。此次的成交价为290万港元,去除佣金和汇率因素,对于藏家来说,无疑是亏本的。同样前两年一些著名收藏家的专场拍卖精品,也纷纷释出,虽然成交价还是有着一定上涨,但是对于市场来说,却是感觉压力的上升。像曾经被赵从衍、哈特曼夫妇旧藏的一对清乾隆·白玉鹌鹑盖盒,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哈特曼夫妇收藏玉器专场拍卖中的成交价为168万港元,而此次的成交价只有266万港元。将汇率和佣金因素去除,藏家的年化收益率非常低。

 

在全球市场动荡和欧美金融危机依旧没有好转的阴影笼罩下,许多投机性资金望而却步,这使得以往一些被热钱炒高的板块和拍品纷纷回归理性。这也印证了投资界的一句老话: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中国书画强势依旧

 

没有了“热钱”的干扰,大牌藏家和投资者可以从品质入手,展开争夺,这在中国书画专场中得到了体现。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和中国近现代画在本年度春拍实现的佳绩,总成交达到了7.79亿港元。总成交率达到了86%。特别是沈士充、陈继儒的设色水墨纸本《书画合璧》,以超过230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远超拍前估价,画上印有“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等藏印,该件拍品在经过几番竞价之后,最终以2306万港元成交。此外,张照1737年作品《临米芾天马赋》手卷以1746万港元成交,成为本场另一件拍卖价格超过千万的作品。一件元/明时期、无款《紫禽啅果》图以9万港元起拍,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550万港元落槌,而此前这件拍品的估价为10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中国书画拍卖专场也创下7.3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超出估价3倍多,刷新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纪录。一件张大千的《黄山自画像》以4660万港元的高价拔得头筹,吴冠中、傅抱石、徐悲鸿等多位名家作品也雄踞十大成交拍品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书画的热拍也带动了相关艺术品的走俏,在邦瀚斯的秋拍中,一方潘健庵自用田黄螭龙钮方印,印文为潘健庵醉心真迹神品(朱文)成交价达到了374万港元。潘延龄,字健庵,是活跃于清咸丰年间的书画收藏家。这方印章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兴趣,很重要的一点是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许多创出天价的作品都钤有这方印章。

 

中国书画之所以能够引起藏家如此大的关注,主要还是因为两家采取了低估价的策略,许多拍品还是保持着前几年的水平,这无疑让一些藏家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拾遗补缺。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艺术品拍卖市场“人在,钱也在”,关键还是需要价格合理。

 


【编辑:颜媛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