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瑞典艺术家将世界最著名黑白照绘为彩色(多图)

来源:《每日邮报》 作者:编译:shooter 2012-01-23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瑞典艺术家桑娜-杜尔阿维为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黑白照片披上“彩妆”,将它们转换成高分辨率彩色版。杜尔阿维处理的经典黑白照片展现了遭日军偷袭的珍珠港,越共囚犯被当街枪决以及美国水兵在纽约时代广场亲吻陌生女护士,庆祝二战胜利等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历史瞬间。

 

《胜利之吻》。1945年8月14日,纽约时代广场,一名美国水兵正在亲吻陌生的女护士,庆祝二战胜利。这幅照片由阿尔弗莱德-艾森塔斯特拍摄,是展现二战胜利庆祝景象的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幅。1945年8月15日,日本最终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消息传来,全世界的人们纷纷进行庆祝。8月15日被称之为“胜利日”,为了纪念这一天,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增设了一个两天假期。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日本政府完全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一周之后,《生活》杂志刊登了这幅照片以及其他一些展现二战胜利庆祝景象的作品。经过杜尔阿维的上色,背景人群的笑容变得更为明显,多情水兵也显得更为激情四射。有传闻说,这名护士当时打了水兵一巴掌。杜尔阿维认为,水兵的一吻为胜利日这个历史上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增加了一丝浪漫气息。

 

1968年2月1日,越南,南越警察局长阮玉湾对准越共囚犯阮文敛的头部开枪。这幅照片由美国摄影师埃迪-亚当斯拍摄,最能体现越战的残酷和血腥,也因此成为残忍无情的越战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当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向全世界播放了可怕的当街枪决瞬间。这幅照片之所以让人感到无比震撼的原因在于:亚当斯在阮玉湾扣动扳机后不到一秒钟按下快门,阮文敛立即毙命。经过杜尔阿维的上彩处理,阮文敛的痛苦被放大,同时也进一步突出了整个过程的残暴性。

 

美国摄影记者马尔科姆-布朗1968年在越南拍摄的《自焚的僧人》,一名僧人用自焚的方式抗议亲天主教的吴廷琰政府。在彩色版中,熊熊的火焰更为真实,也更引人注目。很显然,这是一幅令人恐惧的照片,所展现的景象很难从我们的记忆中删除。自焚的僧人名叫释广德,为了抗议越南总统1963年的反佛教徒法案,他决定采用自焚这样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在西贡的一个十字路口,释广德离开同行的大约350名僧人,而后坐在公路上的一个垫子上,让一名信徒往他身上倒汽油。随后,他划着一根火柴,点燃汽油。事后,同伴们将他的遗体装进棺柩,离开现场。在西贡中部的舍利寺,释广德的遗体被火化。据说,他的心脏没有焚化,被视为圣物,一直保存到今天。

 

1957年9月4日,美国哈丁高中,黑人女生多萝西-考特斯受到白人学生的嘲笑。当时,摄影师堂-斯图基用镜头捕捉下她愤怒的表情。位于夏洛特的哈丁高中曾是一所只招收白人学生的中学,考特斯是首批招收的黑人学生之一。上学期间,她经常遭到白人学生的嘲笑和侮辱,有人甚至往她的身上扔石块。在美国的其他州,暴力事件同样屡屡出现,促使黑人意识到他们必须站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利斗争。入学当日,面对他人的嘲笑和侮辱,考特斯勇敢地穿过学校操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无数像考特斯这样的黑人进行的抗争最终为上世纪50年代的民权运动铺平了道路。杜尔阿维的彩色版进一步突出了这个黑人女孩背后一张张嘲笑的脸。她的斜视也更为明显,表情更耐人寻味,与身后传来的嘲笑声格格不入。

 

照片由美国海军拍摄,具体拍摄日期不详,展示了在比基尼环礁进行的核试验。核试验让天堂一般的比基尼环礁立时变成噩梦,天堂与噩梦的强烈反差在杜尔阿维的彩色版中更为突出。在很多人看来,被棕榈树、海滩和大海环绕是一种奢侈。但如果你身在上世纪40年代的比基尼环礁,你一定不会产生这种想法。在1944年2月从日本手中夺取比基尼环礁之后,这里变成了美国的核试验基地。岛上居民被转移到马绍尔群岛的其他岛屿,便于美军进行核武器试验。直到今天,比基尼环礁居民仍没有返回故乡。在摘掉核试验基地的帽子后,比基尼环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旅游胜地。潜水爱好者可以潜入海底,观赏战争中被击沉以及在核试验时摧毁的船只,包括1944年被击沉的日本“Nagota”号战舰。在杜尔阿维的彩色版中,蓝色的海水与恐怖的浓烟形成鲜明对比,海滩则完好无损。

 

1863年,蒂莫西-奥苏利文镜头下的葛底斯堡战场,一具具尸体躺在草地上。在杜尔阿维的彩色版中,草是绿的,阳光更为刺眼,进一步突出美国内战期间可怕的战场景象。刺眼的阳光通常与新生命联系在一起,但这幅照片却是在讲述死亡和联邦士兵做出的巨大牺牲。据说,这幅照片第一次展出是面向北方民众,在一些绘画作品中,画家并没有表现出牺牲在战场上的北方士兵的勇敢精神。葛底斯堡战役7月1日爆发,3日结束,阵亡士兵人数超过美国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战役。当时,南部邦联共有7.5万名士兵参战,伤亡和失踪人数达到2.8万,联邦政府共有8.8万名士兵参战,伤亡2.3万人。

 

19世纪初的“毛里塔尼亚”号邮轮,是当时的海上巨无霸,由斯旺亨特与威格姆-理查森公司在泰恩河畔建造。这艘邮轮被称之为“漂浮的宫殿”,直到今天仍被视为在泰恩河畔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1907年11月16日,“毛里塔尼亚”号上演处女航,从利物浦前往纽约,就此创造一项向东行驶的返程纪录。随后,它又创造了7项向东行驶的纪录,最后一项问世于1924年。1935年,“毛里塔尼亚”号退役。

 

1936年美国大萧条期间,摄影师多萝西娅-兰格拍摄了这幅照片,通过展现一位移民母亲揭示大萧条的可怕。在1929年至1939年美国大萧条期间,这幅照片成为一个标志性符号。照片在季节性农业工人居住的营地拍摄,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母亲的悲惨境地,等待她的将是没有收入和食物短缺。她有7个孩子需要照料,正处于饥饿的边缘。在杜尔阿维的彩色版中,破旧的衣服和身上的污渍更为明显,尤其是孩子。兰格拍摄的作品促使美国政府提高食品供应量。大萧条期间,人们显然不再提“美国梦”,设法挤进上流社会的野心被基本的生活需求取代,能够在农业经济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活下来成为很多人的最大梦想。

 


【编辑:李璞】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