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隋建国于佩斯北京展览现场
一向有劳模之称的隋建国在2012年伊始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展览计划。先是1月14日,把自己重达8吨的作品运到新加坡MOCA美术馆,形成个展《禁锢与动力》。紧接着回到北京搬了近20件作品进佩斯画廊,《隋建国》个展打响佩斯2012年春天的第一炮,汇集了隋建国从艺20多年来的主要重要作品,这也是佩斯北京首次为艺术家做回顾展。据隋建国透露,不少早期的作品现在都还在自己手里。他用了一个1000多平米的仓库加上自己的工作室来储存这些作品,那么2012年真的是时候了,隋老这次要来真的了。
回到1987:这些作品,你真的都见过?
本次展览是隋建国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回顾展,展览名称《隋建国》也非常完美的诠释了回顾展的主题,展出的近30件作品皆为隋建国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涵盖了影像、雕塑和装置等种类。佩斯北京很巧妙的为观众开辟了一条沿着时间脉络欣赏作品的回形走廊,在简单明了的过程中梳理出《隋建国》的足迹。跨越时间的界限,跟随作品我们从2012又回到了1987。问及这次展览的初衷,隋建国表示:展览筹备了很久,一方面佩斯北京的空间与光线非常好,很适合做这种大型的展览;另一方面是想让观众和一些朋友能有机会看到自己的一些早期的作品,很多早期作品很多人只是在杂志和网络上见过图片,却不知道实物究竟怎么样,就连冷林都说好多作品他没有见过实物。综合这两方面,隋建国和冷林认为该是让作品再跟大家见见了。当然,隋建国的艺术作品并不只是展出的这些,还有很多作品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展现。
禁锢与挣扎是隋建国作品的基调,无论是早期的《地罣》还是现在的《被限制的动力》,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呈现着一种被束缚的状态。著名批评家栗宪庭将他的创作分了三个阶段:1987-1996年是他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时期,代表作品有《平衡器》、《地罣》、《封闭的记忆》,《沉积的记忆》、《殛》;1997-2005年相当于是一个解放思想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中山装》系列,《衣纹研究》、《中国制造》《侏罗纪时代》《中国花园》系列;第三个阶段则是2006以后,隋建国对于岁月流逝所呈现出的焦虑和敏感时期,代表作品有《时间的形状》,《大提速》、《运动的张力》、《被限制的动力》等作品。
在外界看来,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隋建国都会用不同的材料来塑造和建构他们,材料对于雕塑而言至关重要,隋建国驾驭材料则是别有手段。在他自己看来,材料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真实的情感,只有将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到作品里,才能让作品彻底“活”起来。
如果说第一阶段由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对隋建国造成了困扰,使得他创作出了一系列以坚硬材料相互对抗为基础的作品,并试图以此来演绎这种挣脱与束缚。那么第二个阶段的创作对于隋建国而言应该算是一个新的开始,他开始回溯写实主义之源,将自己在央美所学的写实技巧充分运用到创作中。当问及为何直到这个时候才用写实手法时,他笑道:“因为我以前不会用。”乍一听,有点不敢相信,一个能让《中山装》“活”起来的人竟然从来不会运用自己的所学,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直到他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将《中山装》做出来,他才确认,写实体系也可以有新的用法。然而即便是在这一阶段,那种发自内心的焦虑与困惑让他仍难以回避,作品便成了最好的发泄,《侏罗纪时代》中恐龙在禁锢状态下的挣扎也成为此时隋建国内心最好的写照。
2006年10月15日是隋建国50岁生日,半百之年,隋建国忽然对时间和死亡充满了焦虑,这种焦虑心理的滋生,也让他做出了一系列与时间和死亡有关系的作品,“当自己做过这些作品时才发现,死亡真的没啥可疑虑的,但是我对时间的恐惧却从此挥之不去”,隋建国笑了笑。
【相关阅读】
《隋建国》佩斯北京个展现场 作品《地罣》
这次真“嫁”给佩斯了,但合同还没有签
佩斯北京负责人冷林曾在某访谈中说的“但凡是在我们画廊做个展的艺术家基本都是我们签约的,做群展的艺术家则没有”。参考这一说法,明眼人都已知道隋建国肯定也已入驻佩斯北京,然而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媒体而言,没有从艺术家嘴里得到最终答案,一切就不算结束。于是各大媒体在与艺术家的访谈中基本都设置了这一环节,隋建国回答则是:“合同还没有签,一些具体事宜都还在商量”,如此回答也算告诉了大家他确实加盟了佩斯北京。
作品价格不应该是艺术家与藏家交流的话题,所以隋建国希望自己依然可以回归机构。在2010年与阿拉里奥结束合作关系之后,2011年被他看作是一个调整期,一年之后他又重新踏上了与机构合作的征途。“当然,对于画廊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画廊并不是只看画廊的影响力,我更看重画廊的品质;而佩斯与我,正好符合双方所需,所以这次的合作也算是顺其自然”。据了解,几年前冷林就与隋建国接触过,有过合作的想法,但因为当时隋建国正处于跟阿拉里奥合作的过程当中而悬置。
艺术家的生涯,始终无法绕行机构,只有与机构的良性合作,艺术家才可以完整的投身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至于作品的销售还是应该由艺术机构来运作,隋建国也决定在这次回顾展后,会将作品全权交给佩斯北京来代理。
隋建国的“被收藏”理念
隋建国的作品基本都是经过画廊走到藏家手里,以前是国外的藏家较多,现在国内藏家与国外藏家基本已经持平了,他清晰地记得收藏自己第一件作品的藏家是皮尔卡丹中国总代理宋怀桂女士。其实,收藏一件作品很容易,但是收藏之后的保存则显得更为不易,尤其是雕塑。不过真正的藏家对这门学问早已钻研透彻,只要作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保存便不再是难题。在隋建国眼里,作品只有被藏家收藏之后才算真正完成,反之则会一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在这次的展览中就有两件这样的作品,一个是《殛》,它先是被悬挂起来,后来被平展在地面上,直到这几年,才被卷成一团墩在地上;还有就是《时间的形状》,这件作品需要艺术家每天在同一个油漆球上蘸一遍油漆,上个月29号隋建国为佩斯展专门制做了一个拷贝,正好是第1893天这一天的“形状”。在隋建国的工作室里,这件作品仍然还在继续下去,“我也不知道这件作品何时能完成。”隋建国意味深长的说道。
作品被藏家青睐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艺术家与藏家都喜欢同一件作品,那该如何处理?有些艺术家会选择留下作品,“这个时候,我会选择藏家”,隋建国斩钉截铁的说道。他给出的理由是:倘若藏家是真心喜欢这个作品,收藏了之后会更好的加以保存,不会从市场的角度只考虑作品的升值空间,另外藏家也要有条件去展示那些作品,不能买了就堆在仓库里,与世隔绝,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好的收藏。所以,选择藏家,天时地利人和都要慎重考虑。
去法兰克福的秋天,摆脱意识形态的纠缠
就像开篇说的那样,劳模已为今年的工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计划,在9月份去法兰克福做展览之前,隋老依然需要重新整装待发,“《中山装》之前的作品基本上是纠缠在‘八九’的氛围里边,到《睡觉的毛主席》时,基本上是在‘反省’,反思跟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毕竟我就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现在的我则是在想能不能摆脱掉意识形态对抗的纠缠,然后用自己身体里边剩余的不被意识形态所控制的那部分来创作作品,但中间的过程比较麻烦,不会轻易实现。”面对新的开始,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在去往法兰克福秋天的路上,可能有个劳模正在撩开枷锁……
隋建国佩斯个展 参展作品欣赏
隋建国佩斯个展 参展作品欣赏
隋建国佩斯个展 参展作品欣赏
隋建国佩斯个展 参展作品欣赏
隋建国佩斯个展 参展作品欣赏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