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嘉德单季拍卖总成交额超过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之后,市场中出现北京还是香港才是“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争论。其后两年间,随着内地特别是北京众多艺术品拍卖行的实力和野心的逐渐强大,这种争论更成为业界焦点。
今年中国嘉德2012春拍总成交比香港苏富比略高,低于香港佳士得。
自从0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总成交低于中国嘉德起,北京和香港的艺术中心争论就更成为业内焦点。
北京拍品数量逐年增长
近30年香港艺术品市场风云变幻,邝根明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近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上,全国行家悉数到场,邝根明却在预展上细看了一圈后,就匆匆回到广州,并未参加拍卖现场。他说,这次东西很难买到。话音刚落,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本次春拍以27.3亿港元总成交额收槌。这个成交额相较去年同期36.4亿元的成交额“缩水”近10亿元。
在此之前,4月4日结束的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拍是中国2012年艺术品市场的“头炮”,总成交价达24.66亿港元。去年春拍的总成交额为34.89亿港元。
5月21日,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在北京收槌,总成交额达21.41亿元。与2011年53亿元的春拍成绩相比,数据上出现较大调整。
三大“巨头”的成交总额缩水,并没有令人沮丧。相反,市场因此对整个春拍的结果充满期待。“数据证明不了什么。”在香港和北京市场之间来回奔走的行家赵先生说,“只要看到拍卖现场的人气,对于今年春拍就会只有信心,没有担心。”
事实上,与2011年春季相比,香港苏富比此次拍品数量减少551件,香港佳士得减少了870件,市场因为认为总成交额减少情有可原。而中国嘉德的拍品不减反增,从4034件增至7239件,主要是拍品的结构出现了变化,天价拍品的出现已不复此前那样层出不穷,拍品主要集中在中端部分。
北京拍卖市场近10年的快速崛起,撼动香港两大行高不可攀的地位,两地“中心之争”的激烈程度自不在话下。记者对比近年的两地拍卖结果发现,2009年春,中国嘉德总成交额约为5.4亿元,香港苏富比约为6.9亿港元,香港佳士得为10.59亿港元,当时港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0.88,香港两大行稳胜中国嘉德。2009年秋拍,中国嘉德15.3亿元的总成交额首次超过两大行。
此后的4场单季大拍中,中国嘉德的总成交额一直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另外两家。至本次春拍,中国嘉德21.41亿元的总成交额略高于香港苏富比的20.1亿元(按港元兑人民币汇率0.815换算),稍低于香港佳士得的22.27亿元(按港元兑人民币汇率0.815换算)。
从2009年到2011年仅对比单季总成交额,中国嘉德的成交情况已超过香港两大行,更不用提除了中国嘉德外,北京市场上的其他大拍卖行近年成交成绩也极为突出。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实际上自2009年起已经从香港转移至北京。另一个支持这个观点的数据是交易量的大小,事实上,近年在中国嘉德大拍中出现的拍品数量,远大于其他两家香港拍卖行。
然而,北京拍卖成交量虽然不断增加,但艺术品交易的“含金量”并不能与香港比。特别是本次中国嘉德的拍品数量比两大行的拍品总合还多出30%,成交额却与其他两家分别持平,更有力支撑了“香港才是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观点。
现实:中国市场需要多个艺术品交易中心
苏富比亚洲总裁程寿康曾在媒体采访时表示:“亚洲的东西就应该在亚洲卖,因为买和卖的都是亚洲人,没必要舍近求远。这也是香港最终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主战场的原因之一。”
李雪松则说,在中国书画的鉴定、资料的考证和图录制作的水平上,内地拍卖行下的工夫和最后的效果远大于香港两大拍卖行,因此可知,国际上的“中国艺术品中心”还是在北京。 “北京的艺术中心地位,不会被撼动。特别是当代艺术创作集中在北京。”关予说,而香港呈现的而是多元化的格局,两地差异化发展,“两地的经营模式和操作手法不一样。可能两地的企业个体会存在竞争,但大环境并没有冲突。他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而董国强认为,两个“中心”应该同时存在,因为中国市场如此广阔,需要多几个文化交易中心,以与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北京是传统的中国艺术品和文物交易中心,而香港是多元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两者没必要分出高低。把哪个中心去掉,对市场都是一种打击。”
尽管如此,香港与北京市场依然是竞争的关系。“对手越强,对市场繁荣带来的作用更大,我们都能从中受益。”董国强说。
不过竞争也是潜在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可能是表面上看不到的,但大家都是在培育市场。”李雪松透露,业界的互通有无其实非常频繁,比如香港的大拍,北京拍卖行人士都会前去观摩,而北京的大拍上,也有香港行家的身影。“毕竟每一家拍卖行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同行都需要观察市场的最新变化。”
市场
香港:“拍”往全球
北京:主要被内地买家消化
“经过30多年拍卖行业的发展,香港已经具备作为全球拍卖市场中心的各种条件。”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总监关予说,香港发达的金融服务系统以及畅通的渠道,给世界各地的藏家大开方便之门,也给富裕起来的中国内地以及亚洲近邻们提供了便利。“行家们往往在本地忙得难以见面,反而要跑到大拍上去碰头了。”每年两季大拍,像邝根明这样的行家们就扮演起“空中飞人”的角色,往返于北京、香港、广州三地,拍卖会成为他们的“聚会”。
北京匡时总经理董国强认为:“香港拍卖毕竟是一个开放比较早的市场,买家的构成比内地更多元化,所以当内地的当代艺术和油画情况不太乐观时,本次香港佳士得还可以交出很好的答卷。”据他了解,本次香港佳士得的当代艺术都被东南亚的买家竞得:“在当代艺术上,佳士得和内地的拍卖行比有很大优势,无论是拍品的征集还是拍卖的买家构成。”他认为,香港拍卖行在瓷杂征集上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就是过去瓷杂的买家多来自海外。“现在拍卖比的还是征集,谁有好东西,谁就能拍出好成绩。”
北京保利书画部业务总监李雪松认为,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历史悠久,并拥有纽约和香港两大平台,沉淀下来的客户资源是他们的优势之一:“拍品数量较少,买家人数众多,成交压力比内地拍卖行小。”
品类
香港:不“偏科”
北京:书画占压倒性优势
香港两大行的传统优势在于海外的瓷杂精品集中,而内地、东南亚、欧美买家均关注这一板块,使得他们从征集到交易都比较对口。关予认为,在红酒、珠宝和名表等方面,香港既有零关税、自由港的优势,又有对红酒和珠宝高度认可并喜爱有加的买家群体。
而内地在红酒、珠宝、名表上的收藏才刚刚起步,短期内不可能有大量藏品上拍;如果从海外征集,内地拍卖行除了缺乏有效途径外,还要考虑关税问题。“在内地拍卖红酒比较复杂,如果拍卖行把红酒带入境时交了税,结果流拍,那么税费由谁来负担?” 李雪松摆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尽管如此,内地市场也有占优的时候。“无论从成交额还是成交价看,中国书画的主要交易市场还是在内地。”董国强表示,特别在古代书画方面上,北京几大拍卖行的成交情况都远超香港两大行。书画市场的“独大”,主要源自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从。据估计,目前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书画的成交比例至少为60%~70%,不少拍卖行甚至只拍书画。“香港拍卖市场各个品类则相对均衡,没有‘偏科’,因此我认为香港拍卖市场的指标性更强。”董国强说。
“3年前我就公开表示,‘过亿’会成为艺术品市场的常态。”他表示,3年来,市场已经印证了他的预测。事实上,“过亿”的古代书画几乎均出现在北京市场上,过亿的近现代书画中,只有一件出现在香港拍卖会上。而珠宝和当代艺术的天价则当仁不让在香港出现。
格局
香港:“二龙戏珠”
北京:“群雄逐鹿”
两地市场整体架构是否有很大差异?记者对比发现,香港以两大行为中心,中小拍卖行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传统画廊和古玩店趋向弱势,而新入市的国际性画廊“强压地头蛇”。北京多家大型拍卖行齐头并进,传统和新型的画廊平分秋色,古玩市场继续发展。
董国强认为,香港的画廊和古玩店的品质较高,值得北京学习。其次,香港的中介服务制度趋向成熟,艺术品经纪制度基本受市场认可。“许多内地买家想不通为什么一些香港买家频频中标,却一直深藏不露而让别人代为举牌,他们疑惑的是,凭什么还要给举牌的人佣金。”
此外,北京拍卖会上的买家以内地人为主,而瓷器买家除了部分来自内地外,也有部分来自欧美国家、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在香港成交一件天价拍品,没人知道买家何人,而在北京,很可能没拍前就知道是谁能得手了。”因为在内地,瓷杂的大买家屈指可数,而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油画板块中。“而在香港佳士得油画专场上,半场买家都是老外。”
投资性
香港:“富N代”竞拍为收藏
北京:“富一代”还要考虑获利
“如果政策相同,北京全面超过香港是迟早的事情。”董国强说,现在北京市场在大项上有优势,就好像运动会上,中国队靠个别项目就拿60块金牌,所以金牌的总数排名靠前,但别的国家可能在各个项目都拿到了金牌。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确实存在很多政策优势。李雪松说,香港只要有市场就可以做,而内地还要考虑可操作性问题。比如有买家也曾表示对西洋艺术如印象派画作很感兴趣,但考虑到关税问题而不敢购买。
还有人认为,内地的艺术品市场投资性强于香港。“香港拍卖会中的收藏者比例确实较多。”董国强说,“那是因为香港和欧美的买家,多数不只是‘富二代’,很可能是‘富N代’,而内地买家多为‘富一代’,投资的欲望更强。”他认为,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关予则表示,如果单从个人行为来说,内地的市场投资性可能会更强,但如果从金融资本介入的程度看,大多数资本在进入北京市场的同时,也同样介入了香港市场。不过,有市场人士透露,内地拍卖行早年对于金融资本的配合度更高,主要是操作上更多灵活,而香港的运作模式限制相对较多。
【编辑: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