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圈逐渐模糊的地界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天宇 编译 2012-11-07

在纽约切尔西的心脏地段,苏富比二层的艺术空间S2算是个画廊新锐,设计者是纽约很有名的建筑师Richard Gluckman,他曾为很多切尔西的商人大腕儿设计画廊,比如保拉·库伯、玛丽·布恩,还有闻名遐迩的拉里·高古轩。而这座名为S2的画廊也因直接服务于苏富比拍卖行,而被称为“卖东西的展览厅”。

从前,艺术圈进行交易的模式是拍卖行举办面对大众的公开拍卖会,而经纪商们则是与客户单打独斗、个个击破,二者的交集恐怕只有“商品交易”这一点笼统的概念。但如今,循规蹈矩的定义艺术圈恐怕是行不通了,因为领域的边界早已经不那么泾渭分明。

拍卖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像苏富比和佳士得这样的拍卖界巨头也开始学着经营画廊,并且一步步的增加私人洽购业务,这在从前都是经纪商们生财之道。拍卖行仗着自己强大的专家团队周游世界,为买家和卖主私下里牵线搭桥。

佳士得美洲区主席Marc Porter表示:“十年内,私人洽购业务的规模与发展极有可能与拍卖会相匹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画廊:守株待兔,不如主动游击

至于画廊,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到处开新店就是其中一招,触角全球化的程度在功能上不逊色于拍卖行。他们招募博物馆的前任馆长,大手笔的花钱组织多种门类的展览。尽管有时候这些展览不会做成任何买卖,但是被博物馆借展的数量却大的惊人。

基金会:各出奇招,各取所需

艺术家们基金会的运营模式似乎也找到了一个新方向。安迪·沃霍尔基金会这几年一直在出售沃霍尔作品库存。最近还与佳士得拍卖行联手清仓,大部分甚至是搬到了互联网上卖。

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基金会则在切尔西的一个旧仓库里开起了展览,名为“We The People”,展览组织者是一个独立策展人Alison Gingeras和一个艺术家Jonathan Horowitz。以风格迥异的展览作品来反映这样或那样的美国选民。虽然是劳森伯格基金会组织的展览,但是他本人的作品却只有一件。用基金会主席Christy MacLear的话说:“这是一场实验,我们想看看,尝试新事物之后会出现怎样的效果。”他解释称,用其他艺术家发出的声音来理解劳森伯格的作品。

博物馆:发挥优势,抢滩数字化时代

苏富比首席执行官William F. Ruprecht认为:“艺术圈在各个领域内原有的边界早已经发生改变,如今的艺术圈已经发展到令人惊讶的地步。我们的客户变得更加机动灵活。除了全世界到处飞,他们还会倚赖网络。每一个人都比从前神通广大了。”

在博物馆产业中,谁能成为信息的提供者,谁才能具备优先级,以至于博物馆已经逐渐发展为线上的出版商。本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MetPublications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标题、关键字、出版物的类别以及主题等方式查询到600余个目录、期刊以及博物馆的公告,其中还包括馆藏的大约140本已经停止发行的书籍。无独有偶,美国境内的多家博物馆都开始提供越来越多的在线学术内容,而且全部免费提供。
 

 


【编辑:李洪雷】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