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书写之道》展览前言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马钦忠 王纯杰 2012-11-07

书写文字是所有民族从落后走向文明的阶梯,文化、科技、精神追求因文字书写而成为可以折叠和浓缩的文化财富。不同民族的文字书写是不可共通的,也因此拉大了不同文化间的距离。但是,当我们把书写由文字规约的戒律解放出来,而用书写去陈述、呈现我们关于生命的精神、关于自由的梦想、关于心灵的轨迹之时,书写便成了不同生命个体、不同生命群体的关于生命的信息代码。20世纪艺术史的一个持续的主题便是从构成、构造的纯粹形式规律的探索走向自由书写与生命韵律的纯粹视觉美学的探索和思考;而不同文化间的借取是这种探讨获取生命原动力的重要途径。

此次展览便试图在中国与德国文化间共同对书写的踪迹的探索之中寻找不同个体独特的生命和灵魂的信息,寻找超个体和超族群的跨文化的生命形式。

这是一个很古典的艺术问题。我想强调的是:时髦和流行大多是非常不靠谱的。特别是在关于生命的原价值的思考上尤其如此。而“古典问题”也无关于保守和前卫。最新奇的手段和问题,可以做最保守的艺术史守护,而最传统的艺术手段同样可以做最前卫的艺术史成就。譬如手绘、手书问题,我们无法想象离开了它们的具体行动方式,艺术史将会是什么面貌,虽然我们有多媒体、有影象、有图片、有装置艺术等等。如果排除手书手绘,艺术史的社会基础和生命学基础,还依靠什么来支撑?而只要离不开手书手绘的功能性高度和审美标准的高度要求,艺术史的经典问题便永远会焕发出新的原价值的生命力走向。此即《易经》所云“生命不已”之谓:这便是书写之道。

是为赘言。

——马钦忠

手绘涂写是人类身体的动作,是情感延伸、本能的反应。人与自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简单、直接的涂写是人类最亲切的表达手段,最能够触发情感,引起共鸣。手绘性也是绘画的本质。千万年绘画生生不息,无论艺术理论家数次宣布绘画已经死亡,但是手绘必定与人类共存。

在机械、媒体、数码的时代,现代工具和制作工艺能够创造无限可能性的时代里,手绘依然是最能打动人的视觉表现方式。

中国文化发展出来的手绘书写之道,手绘语言不仅仅是粗细,轻淡,快慢的节奏,力量和速度等物理模式,而是把这种手绘的元素赋予精、气、神的生命能量,更进一步体现人格的升华。

“书写之道”展览所呈现的作品,细腻而敏感,丰富层次,正是艺术家用手绘方式体现了他们之于当代社会的个人体验,展现了书写的千变万化。这个展览也通过中国艺术家的手绘的东方式的领悟,与其他文化地域的艺术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美术馆执行馆长 王纯杰
 

 


【编辑:谢意】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