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国内青年艺术学生的创作,难越“艺术学院”的樊篱。虽说“学院”这一西方舶来品,在中国土壤中扎根、发芽仅仅百年,但已取代传统私塾、皇家画院成为近代中国艺术人材的摇篮;历经社会变革与人文洗礼,艺术学院的精神品格已悄然而立,并以润无声地方式滋养着推陈出新的青年艺术创作。
在首届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的青年艺术学生创作中,不仅可以寻觅出艺术学院百年传统的痕迹,也能流露出青年学子尝试破茧重生的勇气。
1、中央美院:造型基础训练的坚守
中央美术学院稳坐中国八大美术学院之首,在中国艺术界和艺术教育界具有代表性和风向标的意义和影响力。自1918年建校以来,它就一直引导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央美的教学体制与教学结构迅速成为全国各地艺术院校教学的模板,1950年代享誉大江南北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正是从这个油画训练班毕业的学生后来成为中国油画教育的主力军。
也许是身处中国政治的核心位置,中央美术学院改革与发展总是在传统中求新,稳步中求发展,所以在“反传统”的八五时期,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并没有盲目的跟进,而是专注于艺术语言的训练与研究,西方已经放弃扎实的写实基础训练,而中央美术学院仍然坚守严谨的造型训练。纵观艺术史,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抽象表现主义巨擘德库宁等都具有极高的造型能力,由此可见,严谨的造型基础训练并不是创造力的障碍和羁绊,欠缺造型基础一切艺术理想的实现都会举步维艰。
而中央美院也并未因对造型艺术学科传统的继承,而走到保守的地步,对于创新,中央美院则更致力于本质上与观念上的创新,注重对传统的传承上有所创新。
颜小倩《礼物二》油画
作品解析:颜小倩 《礼物二》130×70 油画
这幅作品刻画了一位少女在面对日常聚会结束后礼物的情感状态,或失落,或痛苦……配以淡蓝色的背景,高远的地平线,灰暗的圆月,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并与少女忧郁的气质相得益彰,颜小倩的这类作品是中央美术学院传统画室所培养的创作手法,追求画面凝重与生动。
冯莹《杜比》油画
冯莹 《杜比》72x54 油画
这是一幅抛弃美院写实传统的小清新作品,她的创作虽无法展现写实的功底,但在色彩搭配、空间营造上却深得古典绘画的精神。在卡通、平面绘画泛滥的时代,作品不失为一幅推陈出新的佳作。
2、中国美院:传统与先锋的融合
在师资结构以及人文传统上,能与中央美术学院抗衡的唯有前身为杭州国立艺专(创办于1928年)的中国美术学院了。两所艺术学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犄角之势,这得源于潘天寿、吴茹之、诸乐三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国画改革,他们提出“中西拉开差距”,首创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分科教学体制,各地慕名去学习者众多,从而一举奠定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声名;八五新潮时期,中国美术学院率先对西方艺术思潮作出反应,进行了各种类型的艺术实验,涌现出了谷文达、吴山专、张培力、耿建翌等一大批艺术家。
这种大开大阖的革新精神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主脉,他们既不囿于东方的传统,又不摒弃西方艺术思想,从而形成了兼容并蓄、多元互补的教学模式。近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了最新锐的学科集群——跨媒体艺术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当代艺术学院,显示出学院对前卫艺术优秀内容的关注,对新的艺术语言的探索与推动。
杨姝媛《他山之水系列》油画
作品解析:杨姝媛 《他山之水系列》 30x80 油画
作品回溯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与人文精神,并融会西方艺术中的抽象表现方式,正体现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与融合,展示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思考与探索。
董杰 《祠阙》油画
董杰 《祠阙》 160x110 油画
《祠阙》是直面当代现实的作品,是对象征家族文化祠堂的一种缅怀。
3、川美:自由创作的重视
四川美术学院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当时,高小华的 《为什么》、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等一批四川美院学生的作品开创并推动了“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从而衍生了“伤痕美学” 与“乡土写实”的绘画风格,并促使以川美为主流的“四川画派”声名鹊起,走出了张晓刚、周春芽、张杰、庞茂琨等当代艺术的大腕。
与中央美术学院对基础造型训练的坚守不同,四川美术学院在教学中更倾向于对创新思维的提倡。川美的年轻艺术家一直都很活跃,不少人学生时代的作品就很有影响。川美油画系的教学实践是走在全国前面的,整个教学系统比较严谨,对油画以外的其他艺术样式,比如新媒体的材料的都有所关注。
目前国内大部分美术学院都在沿用工作室制度,而川美早已把工作室制分解了,改成课程制,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适合的自身的课程,因此每个人做的东西都比较独立。这更符合川美的特色,实际上从近些年毕业生的状况来说,这种改革也是有效的。在教学中加重了创作的比例,学生能比较早的进入创作状态,这也是四川美院一直创作比较活跃的一个原因。
近几年,川美培养的青年艺术家更倾向于新表现、新抽象、新卡通、都市人格和底层人文描绘等。川美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催生出新一代的艺术家,与保持关注社会,尤其是关注底层草根的传统有关,对此,川美院长罗中立认为:“首先,四川美术学院处在城乡结合部的位置,这里不是中国发展中最光鲜的一面,而是各种现象杂处的状态,这对于思维的触发和感受力的积蓄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
张子叶《你想起了谁系列三》油画
张子叶《你想起了谁系列三·4 》油画
作品解析:张子叶 《你想起了谁》系列 油画
在这个系列的油画肖像系列中,人物形像是用带有流洒感的笔触塑造出来的,富有层次的色彩和颜料像涟漪般地传递和扩散。画面传达出艺术家对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试验与个人精神状态的描述。
郭延军 《净地系列》 油画
郭延军 《净地系列》 油画
作品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结合,集中探索色彩、肌理、质感,营造出类似新媒体影像效果的新视觉。用鲜艳瑰丽的油彩去描绘传统山石,以错落的造型结构,紧密的笔法建构出不同于中国传统文人水墨画的立体效果,展现了年青创作者更倾向于打破求同的稳定模式,强调高度个人化、原创和多样化的语言。
4、鲁美:最本色的现实主义绘画阵营
鲁迅美术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延安鲁艺,“鲁艺”有大小之分,“小鲁艺”是美术学院内部的艺术交流与创作,而强调为社会而艺术的“大鲁艺”精神才是鲁迅美术学院一直以来的核心,反映在创作上力求呈现复杂而多样的社会生活,强调作品思想深度和精神内涵。
鲁迅美术学院也是中国油画的大本营之一,相对四川美术学院的多元化的油画样式,鲁美更倾向于对现实主义油画的探索与追求。早在1950年代就曾受过苏联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因而鲁美的教学对俄罗斯绘画体系是情有独钟,逐渐形成了严谨厚重、刚劲粗犷、追求整体艺术表现力的风格特点,再加上延安鲁艺时期形成的走访基层的“群众路线”,鲁美的艺术创作鲜活而有生命,故而最具生活的本色。数十年来,鲁美在素描、油画技法、造型语言、色彩构成方面的画面积累和锐意革新,是中国油画不被外人小觑的原因之一。
如今在当代艺术纷繁多元的趋向下,鲁迅美院的青年艺术家,除了扎实的造型写实功底之外,也显露出对当下生活的种种感悟与自我独特的思考内涵,拓宽了现实主义的含义。
《大冬天儿》
作品解析:赵博 《大冬天儿》 60x40 油画
这幅写实主义油画作品描绘了北方冬天特有的白雪皑皑和清冷寒冽,街边的破旧货车,勤劳而作的路边小摊,以坚实的写实油画创作语言表现出对人的生存、人的尊严、人的命运的高度关注。
《他们的风景》124x80 摄影
徐凤 《他们的风景》124x80 摄影
艺术家通过对他们风景的旁观来反映现代人的行为思想状态,反映出鲁艺的学生仍坚持从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出发的创作态度。
5、天津美院:兼收并蓄的工笔画变革
天津美术学院的工笔画在全国同类美术学院中的独领风骚。其在工笔画的教学中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融汇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几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变革。在经过新旧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天津美术学院推动着当代工笔画向更新、更广的领域拓展,形成了多角度多层面探索发展的格局,有了一定的自身面貌。注重色彩表现、画面构成、装饰艺术等特性与西方绘画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工笔画新气象,并致力于画材的研究和开发,使工笔画从表现技法到创作观念,都有了较大跨度的拓展。
这次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天津美院的青年艺术家以更加向上的视角关注艺术本体和社会现实。不仅是对传统工笔画的传承,更是对工笔画未来发展的昭示与推动。
刘皓璐《子时》工笔人物画
作品解析:刘皓璐 《子时》 工笔人物画
作品吸收中国画传统的营养以表现当代社会生活,使古老的画种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白衣天使”美丽而又高贵,灿烂的微笑,轻轻的安慰,如同春风的温暖;无硝烟的战场。作品表现出的不仅是对技法的追求,更能传递出艺术家的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6、湖北美院:翻开版画创作新篇章
版画艺术在湖北有着悠久的历史。1938年,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行者云集武汉,在抗日救亡的呼唤中举办抗战木刻展览会及相关活动,由此翻开了湖北现代版画的历史篇章。湖北美术学院的版画教学植根于湖北版画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以陈天然先生为首的老一辈版画家的精心培养和领导下,湖美师生沿续了严谨规范的学术精神,经过近五十年的不懈努力,产生了大量有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版画作品。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湖美在版画教学中更注重提升本体语言的文化含量,强化版画的原创性、实验性与开放性。版画的创作方式已从单一的黑白木刻演变成缤纷多样的形式,各种新媒介、新材料以及综合版画等新概念渐渐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湖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运用版画媒介表达对艺术概念的解析,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对个性情感的阐述,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既体现了当代国内版画艺术的主流风格和特色,也展现了版画艺术教育的新动态。
张二 . 版画
作品解析:张二 《 .》 版画
作品既注重技艺的精良,又追求精神文化品格,风格苍劲犀利、个性明确,作品不仅表现作者心灵深处的孤寂感受,同时有着一种不容被忽视的迫近人心的精神能量。
7、广州美院:雕塑系的创作活力引人注目
本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不乏恪守严谨技术品质,同时追求开放与创新制作形式的雕塑作品。青年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更为切近当代生活,能够对历史的进程做出敏感而又深刻的反思,他们的雕塑以全新的姿态及强大的开放性呈现在这个时代。其中,广州美术学院学生的雕塑作品创作形式多元化、思路活跃,具有很强的可观性。
冯晓峰《破晓》局部 装置
广州美院雕塑系有着悠扬的传统、强烈的本土特色。在教学中并没有把传统与当代对立起来,既不放弃传统,在自由创作观念上又紧跟时代。在教学理念上坚持雕塑本体的训练,强调收集素材的训练、材料的介绍、当代艺术的创作思维的强化还有就是超写实主义的训练。当下雕塑系的教学系统将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稳步发展,从中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开拓新的领域。此次博览会深深印证了广州美术学院从对技艺的坚守,到对于多元化艺术理念的包容和吸纳这一点。
周巍 《周小鬼》局部组合4 雕塑
作品解析:周巍 《周小鬼》雕塑系列作品
这位青年艺术家对传统表现手法做了深入的了解,在雕塑的艺术语言上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并且试图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将对传统理解融合进当代的语境之中,风趣、幽默、张力十足。
8、西安美院:基于本土的人文理解
西安美术学院立足的中国西部,是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遗存与绚烂多彩的地域文化猛烈冲撞、交汇、融合之地。从艺术的选择意识看,西安美院的学生的创作特点是坚持继承历史传统、关注本土生活、吸取现代技法。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探索,在创作上努力开拓和挖掘个人风貌,不断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通过绘画语言之间的交流,展示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体现本土文化价值和地域人文特色。
张炳林《马场之春》油画
作品解析:张炳林 《马场之春》油画
作品的艺术风格倾向写实,文化视野开阔,艺术家以朴实的艺术语言表达着自己对西部文化、对黄土高原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的理解与情感。
9、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语言的多元追求
自建院以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汇集了一批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艺术大家。他们在艺术教育和创作实践中,坚持从艺术本体出发,强调造型艺术规律,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大俗与大雅的艺术融为一体。同时,他们主张扎根生活、扎根本土,从现实的土壤中挖掘艺术源泉,创造具有鲜活时代气息和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作品。这些前辈大家的艺术教育思想和创作实践为学院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传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不少的学生在发掘现代题材和拓展艺术语言方面,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多元的价值观和自由的创造精神。他们立足当代、关注本土的多样艺术探索及创作面貌,建构出视觉表达思想的新方法、新风格、新媒介,为艺术发展、社会公共领域和文化创新注入智力源泉和精神动力。
臧卓鑫《五道口》水彩
作品解析:臧卓鑫 《年轻的城-五道口》 水彩
作品运用具像写实手法描绘了五道口的一个场景,诠释了他对于当代社会形态的洞察,对于年轻一代与时代、现实关系的反思。
10、上海大学美院:海派土壤上的个性主张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积极推行以海派艺术为特色的教育体系,极富地方特色和优势,已逐步成为中国艺术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教学中讲究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与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能立足海派文化的土壤,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与领悟,既有中西方艺术传统,亦不追随程式。
在创作中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注重激活学生的创作潜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生动自然地表现出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真实情感。在今天,没有意识独立就没有人格自我,没有自我意识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其艺术魅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年轻而富有潜质的艺术家的作品,为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断丰富的艺术前景带来了可能。
吴媚《红状态之一》
吴媚 《红状态之二》
作品解析:吴媚 《红状态》系列作品
艺术家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自由释放和发挥个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去发现真实的自我,同时也是对人们一种心灵的呼唤,唤起他们对自身精神世界和自我心理状态的关注。
【编辑:刘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