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公共雕塑如何体现“公共性”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张长收 2012-11-30

“行进·行经”上海油画雕塑园学术交流与发展研讨会现场

2012年11月29日,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行进·行经——上海油画雕塑院学术交流与发展”曁“2012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研讨会在上海古北湾大酒店举行。

来自北京、广州、重庆、杭州及上海本地的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结合正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双年展”和“2012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展”,就雕塑边界、雕塑的公共性、雕塑语言的当代性以及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学术方向和社会功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人员有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李向阳、副院长肖谷,策展人黄笃李旭段君、夏彦国、何桂彦、盛葳,雕塑家张克端、李秀勤、单增、何勇、夏阳、林国耀、陈妍音以及寺上美术馆馆长刘凤洲等等40余位。

“上海雕塑计划展”是上海油画雕塑院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打造上海雕塑艺术研究、交流与发展的学术品牌项目。以“计划”的名义,体现国家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的长远规划和艺术追求;呈现对雕塑艺术发展的文化理想;展现有志于推动雕塑事业发展的史学观。

关于雕塑的公共性,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在会上谈到:“从1988年到2005年我在上海美术馆工作了17年,2005年我辞职了以后,2006年在张江创办过一个艺术中心“张江当代艺术馆”,工作一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举办过三届的‘现场张江’公共艺术项目。在这段时间我接触的人和事比过去要丰富得多,不像在上海美术馆、画廊等封闭的空间里做事。我也是做了很多美术馆里面的策划以后,做了双年展的策划以后,又去策划另外一种形态的创作。其实雕塑的公共性,或是公共艺术的社会性这种问题不是现代张江这样的案例就可以讲清楚的。”实际来讲,一旦艺术作品走出展览空间就变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雕塑的公共化和公共的雕塑。雕塑的公共化是有接入社会空间之后,艺术家能够发现的是更多的可能性。其实在公共空间创作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考察,有点像社会调查一样的,我们看到的公共艺术很多都停留在城雕的阶段,都是移植的,把一个展厅地面的文本丝毫没有变化,或是尺寸上的变化有移植到一个公共空间去了,也可能在一个住干道上,或是在中个中心里面。一般体现公共雕塑的民主性就必须有公众的参与,但是在听取大众意见的同时往往会削弱艺术家的创造力。因为这得看这个国家的教育程度,审美的教育程度,如果这样的话全国征集的方案有可能就是关公武大刀或是八仙过海这样雕塑。你要完全让市民投票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就会倾向于这样的东西,因为是大爷大妈比较喜欢的东西。其次,文本主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另外,公共雕塑还要提前介入环境,增加他们的契合度,避免以后外界因素的干扰。

中国美院教授单增不太认同李旭的看法,他认为公众的参与性是必不可少的,不是艺术家他们的意见就没有价值吗?另外,雕塑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政治性,尤其上海油画雕塑院作为官方机构可以从善如流听取多方意见进行合理规划。“大家的视觉训练太少,味觉训练太多,不然为什么饭馆开得这么红火?中国的公共性的问题它比较滞后,因为在西方它在2000年前已经有广场的这种讨论的这样的一个形式,民主的一种氛围。但是我们的民主形式也就是在家族的这种祠堂里面会谈论一下,基本的公共场合很少。这个城市化迅猛发展之后,我们的城市空间就变得非常的多样性,或是给我们艺术家提供非常多的空间。这个状况使很多的艺术家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参与到这样的一个运动当中,或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发展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刚才李旭在讲的,就是有没有一个很好的一个规范性的一个法规来约束政府,来约束艺术家或是给艺术家提供一些方便,这样的一些工作实际上都需要很多我们雕塑家或是油雕院这样的机构跟政府直接沟通。有一些像我们这种议会,谈不上议会,就是人大代表这样的沟通,把我们的真实的意见传播出去,把艺术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跟他们沟通,让政府官员理解我们的工作。”单增说。

另外,作为十八大艺术家代表的雕塑艺术家何勇在会上谈到:一些主管部门应该有公共意识,不然就没有资格指责宵小之辈。雕塑家刘建华认为,理论这一方面也是需要花时间精力去整理的,应该放到文化艺术大背景里面,不能太狭隘地看待公共艺术。

李旭还谈到:“我相信油雕院将来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把握这种在公共空间发言的话语权,因为油雕院不管怎么样也是政府在这方面做的一个非常专业的一个机构,也有很长的历史。”

雕塑家张克端认为上海油画雕塑院即将面临一个重大的转变,而且这个转变是由油雕院领导和策展人黄笃共同开启的(即2012上海雕塑计划)。

以“生活维度”为主题的“首届上海雕塑计划展”,旨在以学术研究的方式从微观学的方法探讨扩张领域的当下雕塑及其观念和媒介变化,并引伸出与日常经验相关的判断、想象、僭越、个性、创造等议题——通过观念、形式和语言对物质与非物质的挪用和转译,以挖掘和展现人类的思维潜能。

【相关资讯】

上海油画雕塑院重磅推出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

 


【编辑:张长收】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