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醍醐酿思 段建宇、胡晓媛双个展亮相外滩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徐婉娟 2013-01-27

《醍醐》

2013年1月25日(99艺术网上海站 徐婉娟)下午3点半,“醍醐——段建宇、胡晓媛双个展”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凯伦史密斯策划的此次展览,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展示了两位分别出生于1970年代初和1970年代末两位中国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段建宇与胡晓媛分别通过自己清晰的艺术风格、表达语言及叙事方式讲述了各自通过私视角所观察到的人生。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一个坏习惯,大家总是在关注更年轻的艺术家在做什么,以至于中间部分出现了较大地断层。”新闻发布会上策展人史密斯女士谈到,“每个艺术家的特色就犹如胎记一般,它是随着人的成长而自然地、微妙地发生着变化。此次选取两位70后女性艺术家,一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个年龄段的艺术家的发展,二是通过两位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来关注到女性视角这一问题上。”

《醍醐》展出了两位近两年的创作,以及一系列的新作。作为两条清晰地个人脉络,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段建宇对于传统意义上审美标准的自我警醒和再界定,以及胡晓媛自省式的普世价值观将日子中的点滴串成的一系列作品。

所展出的段建宇绘画作品中,从2008年《美丽的梦》和《地图》系列文本性作品,2009年的《插花:在通往厕所的小路上,我遇到了大片的迷迭香》,到2011年参加法国FRAC艺术基金会驻地项目时完成的《美与美术馆NO.2》,再到去年完成的《孤独的牧羊者》。观者顺着时间的脉络可以感受到画家内心的一种变化。除了如段建宇自己所说“如何让绘画变得更有意思”外,还可以看到艺术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一种潜在转换。

而胡晓媛更擅长通过材料和媒介来提自己说话。二楼展厅中,《夏至》一张老是课桌里塞满的蝉蜕,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人生、童年与自由、束缚之间的关系。《无用》通过被撕碎的宣纸再小心翼翼一块块用透明胶带粘贴起来,试图恢复宣纸原貌的动作,来表达目前社会中存在着诸多此类的社会现象,比如建筑、文化、复兴与改革。

而关于此次展览名称——醍醐,主办方所提供中的资料如是说:此处用作标题的“醍醐”一词指向微妙、抒情(段建宇)与内省(胡晓媛),其绘画与录像创作的观念之戏恰由这股智性的强力而生。两人的年龄差异带来了一种社会文化的转变,这体现在她们所探索的主题与表达的媒介中。

据悉,展览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至3月31日。

《醍醐》新闻发布会,胡晓媛(左一)、段建宇(左二)、策展人与外滩美术馆馆长回答媒体提问

段建宇

出生于1970年,现生活和工作于广州。她的笔触,色彩,很奇怪地把我们引向一个说不清楚的、有点恼人的境地,她的画唤起我们意识中一个日常生活无法触及的边界,但又如此准确地唤起了我们在当代中国生活的感觉:活力四射、俗气四溢,也许,挥之不去的“俗气”本来就是我们在追逐现代性过程中的结晶。

段建宇的绘画作品受邀参与的展览包括:开放的肖像,民生美术馆,上海,2012;“怀念”中日韩当代艺术展,首尔文化中心,2011;中国中国中国!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英国,2009;向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08;中国欢迎你—欲望,斗争,新身份,格拉茨艺术馆, 格拉茨,2007;拾发,Para-Site艺术空间,香港,2006;广东快车—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暂停—光州双年展,光州,2002;等。段建宇也是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佳艺术家奖的获得者。

胡晓媛

胡晓媛的作品有着一种细腻到近乎偏执的对完美形式的追求,在她的装置和绘画中,对艺术的重新审视以较为具象的方式被表达,从关于意义和概念的辨证里抽离出来,联系着她从日常事物中获得的微妙体验。初期创作如《我的》(2004)、《送不出去的信物》(2005-2006)、以及获邀参加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的《那时光》(2006) 等均制作复杂,所选取的材料如头发、旧布、盲文等本身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指代,以抒发个人意志为主;从2008年的《静音》、《夏至》和《木》系列开始,她有意识地与之前的创作方式拉开距离,重新审视物与形之间的关系,进入到对语言形式的冷静探索和反复实验中。及至个展“胡晓媛”(北京公社,2010)时期的录像装置系列,她的视觉表达趋于成熟和轻松,呈现出更加明确的个人风格。

胡晓媛1977年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她曾受邀参加过的重要展览包括“麻将:乌利·希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瑞士,2005)、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2007)以及第二届新美术馆三年展(纽约,2012),是当下最受关注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之一。

胡晓媛《夏至》木头、手纸纸浆、铁钟、蝉蜕、麻雀标本、白纸,尺寸各异

胡晓媛《夏至》(局部)

胡晓媛《夏至》(局部)

胡晓媛《无用》宣纸、透明胶带、声音记录,664×64cm

胡晓媛《无用》(局部)

展览现场

胡晓媛《漩底之漩之二》(左)《漩底之漩之三》(右)

胡晓媛《漩底之漩之一》木、墨、绡、白漆,406×13.5×3.5cm

胡晓媛《漩底之漩》(局部)

胡晓媛《伐冰渡海》三频录像,9′40″

胡晓媛《哪是那儿》双频录像,30′00″

胡晓媛《溺水之尘》三频录像,3′18″

段建宇《美与美术馆No.2》

段建宇《美与美术馆No.2》(局部)1

段建宇《美与美术馆No.2》(局部)2

段建宇《村里的年轻人No.1》

段建宇《回家NO.3》布上油画,120×250cm

段建宇《姐姐NO.1》布上油画,217×181cm

段建宇《不用谢NO.2》布上油画,181×434cm

段建宇《不用谢NO.2》(局部)

段建宇《Beautiful Dream Group》系列

段建宇《!!!No.2》系列

策展人凯伦史密斯为观众进行导览中

【编辑:徐婉娟】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