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司法物证鉴定开启密码时代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孙景锋 2013-02-01

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博罗区域一家拍卖行,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地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当成交的锤子落下时,现场炸开了锅,一个估价80万—120万英镑的清代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元)的价格成交,意外地刷新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

这仅仅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大繁荣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加入到收藏行列的人越来越多。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收藏人数已高达1亿人,中国文物艺术品流通市场正在迅速壮大。

收藏市场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赝品泛滥和市场秩序混乱。为了改变这种行业现状,一种通过司法物证技术破解文物艺术品“密码”的全新鉴定方法正在兴起。首批经过司法物证鉴定共计90多件文物艺术品,目前在平洲红木古玩城富和轩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展示,收藏发烧友可到场大饱眼福。

司法物证鉴定开启“密码”时代

“文物艺术品鉴定是一门很复杂、很深奥的学问,它涵盖了历史、化学、物理等知识,从胎釉到画工再到解凝剂都有学问。”在富和轩,华夏古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卢泓泽教授向记者讲解了文物艺术品鉴定的原理。

他介绍,过去文物艺术品的鉴定主要依靠人眼目测,这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当人的眼睛看到一件陶瓷时,会在记忆链中形成反馈,与过往的经验形成比较。实际上就是在人脑中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卢泓泽教授认为,人眼鉴定法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主观性较强。

对于目前正在兴起的以痕迹学为核心的司法物证鉴定技术,他认为在原理上与传统鉴定方法并没有冲突,“科学鉴定方法有它的依据,实际上是通过显微摄影技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器皿的结构。任何器皿都有化学成分和结构,这种成分和结构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因此他认为,物证鉴定与传统鉴定的区别在于前者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去看。

卢泓泽进一步解释,陶瓷在制作完成后,会在表面形成很细微的气泡,气泡里面是空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化学物质会填充到气泡里,并与陶瓷本身产生化学反应,于是便出现了风化、自然侵蚀等老化现象,这些正是痕迹学判断的依据。

“司法物证鉴定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目前仍在探索当中,有很多东西需要健全。物证鉴定的一个前提是要有足够完备的数据库。”卢泓泽补充说,无论是传统鉴定、司法鉴定还是其他的科学鉴定方法,都离不开一个有确切依据的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相当于文物艺术品自身的密码,数据库建立的过程就是破解密码的过程。

为文物艺术品鉴定立法探路

“这是全国首次对经过司法鉴定的文物进行展示,由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筹备了近一年多。”佛山市富和轩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苏仕兴向记者介绍。本次展示主要是为了给佛山本土和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司法物证鉴定技术在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应用。展示将一直持续到4月7日。

苏仕兴认为,司法鉴定在文物艺术品流通市场的应用还是新鲜事物,但它解决了过去依靠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判问题,对今后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具有指导作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此外,司法鉴定技术的推广还是规范市场秩序、填补法律空白的一次有益尝试。苏仕兴介绍,目前国家在对走私文物等犯罪进行定罪和量刑时,司法鉴定是唯一获得认可的定罪和量刑依据,“在文物艺术品流通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认定方法,这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白。”

他认为,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作为全国8家获得司法鉴定资格的机构之一,它的先行先试将为填补这一片空白探路,“作为试点,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本身具有法律效力,理论上它的鉴定也应该具有法律效力。未来推动法律法规的建立还需要一个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但我们正走在这条路上。”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