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涌 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国家文物局前不久颁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中,明确将24位2001年以后辞世的书画家的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作为一项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鉴定标准”政策的增补名单,此番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谁来遴选上榜艺术家,是艺术还是市场?鉴定领域后继乏人,谁来看好文物艺术品出入境的国门?相关部门真的可以“锁”住吴冠中们吗?这涉及有关艺术界的利益集团吗?
招牌效应影响艺术市场几何?
最新出台的鉴定标准给未来的艺术品市场带来多大影响,可谓众人关注的一大焦点。“国家文物局的目的,是希望把好的艺术品留在国内——但是市场经济没有办法用个人或政府来阻挠的。这个政策会搅乱艺术品或文化市场的。”前述拍卖公司书画部负责人说。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对于吴冠中等知名画家来说,这一政策无疑起到了提升价格的作用,毕竟,表面上看来,这也是对其艺术价值的一种认定,而一些原来名不见经传的画家的作品同样会就此大幅攀升。因为目前收藏界毕竟存在着只认“招牌”的外行收藏,国家文物局的这一名单无疑就是一块实实在在的招牌,很可能导致一些偏离艺术价值的画家作品受到炒作,对艺术市场影响弊大于利。郭庆祥认为,现在在艺术界存在着众多不正常的现象,多数画家并没有真正在艺术上进行探索,而热衷于制造明星与招牌效应,再花费力气做艺术机构的 “官僚”,而文物部门出台这样的政策,标准到底在哪里?公开论证的程序又在何处?“有关部门如果真正做了论证,就应当公之于众,让大家心服口服,否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是为了一些利益集团在炒作!”
上海泓盛拍卖董事长赵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该鉴定标准给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带来的影响或许有限,在国际市场上,目前高价买入中国书画艺术品的大部分是华人,很大的收藏群体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这些年随着中国书画行情在国内高过海外,艺术家作品也都是回流的多,流出去的情况少,作品定价权和话语权已经慢慢回到中国大陆,出不出境很难影响作品本身的一个价格。
有分析人士指出,像此番遭遇全“禁”的吴冠中作品和原则上不准出境的陈逸飞作品其实有不少原本就藏于海外。
陈逸飞 玉堂春暖
像泓盛在2006年曾拍出创当时陈逸飞个人拍卖纪录的油画《玉堂春暖》,如果这件作品出不了境,会不会影响它今后的价格呢?赵涌表示不会,“对《玉堂春暖》这幅作品来说,对它感兴趣的藏家,肯定是国内的比较多,国外的买家不会去买,或者国外的买家买了之后不带出境,现在世界已经很畅通,很多新加坡的藏家会居住在成都,很多台湾藏家在大陆有画廊,展厅和存储仓库,从这个角度而说,我相信对《玉堂春暖》这件作品经济上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而对于榜上很多在国际上本就籍籍无名艺术家,又有多少人真正会在乎他们的作品是否要出境,或者国外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收藏他们的作品,因而短期来看,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赵涌说,“在艺术品回流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出境;在艺术品大规模出境的时候我们应当限制出境,但现在看来,我们的政策似乎总是慢半拍。”
据介绍,通常鉴定标准是通过拍前的送审报备来执行的。各大拍卖行在每次拍卖前会将每件拍品的具体情况向文物管理部门送审报备,获得许可才能上拍。但时,文物管理部门也会列出哪些拍品是可以上拍但不许出境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新的鉴定标准对经营者而言,只是增加了手续的繁琐性,加重了经营者和文物管理部门彼此的工作量。”
【编辑:田茜】